2019年,喜剧冒险动画电影《雪人奇缘 | Abominable》最开始的时候一直以为是一个国产幼稚骗钱动画。。
后来才发现是梦工厂的,看口碑不错,最近才来看看。
对于小朋友来说,应该算是合格了,色彩丰富,情节奇幻,就是画风比较粗糙,细节的东西少了一些。
电影的故事定位比较神奇,地点好像在外国(其实不是),所有人说着流利的英语,但是背景却全是中国字的招牌,突然有种那会看短片《包子》的感觉。
完全没有《功夫熊猫》那种特别懂中国韵味的感觉,给我的印象这个电影特别像美国华侨看天朝的感觉,其实要是个架空世界观会更好一些吧雪人的质感特别像一个布偶,但是这个外形可能周边并不好卖吧。
看这个图的意思,她的家在东北?
头盔不错
这个蛇,挺6的
蓝莓好欢乐
小动物的刻画真的比人强多了
锦鲤这样蹦着洄游?
大马哈鱼直呼内行
小雪人兄弟,我决定赐予你大法师称号
你的毛也有如此威力,这让我想起了《刺猬索尼克》
一个巴掌大的小雪人就有这样的查克拉,你们肯定是来自外星的生物
大法师的衣钵就由音乐来继承吧也算完成度可以了 欢欢乐乐看完挺好,就是没什么值得思考的地方,比较泡沫。
哄孩子不错,坏人简单粗暴。。
就像大多数美国电影一样,只有世界末日才能拯救破碎的夫妻感情一样。
---我是雪人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家庭关系,还是要靠外星人来修复。
影片讲述了来自繁华城市的小艺意外在屋顶发现传说中的雪人大毛,决定与小伙伴阿俊、鹏鹏一起横穿祖国3000公里护送雪人大毛回到家乡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大毛一只来自珠峰的神秘生物,全身毛茸茸的,黑溜溜的大眼睛超级可爱,让人忍不住想拥抱它。
而且雪人大毛还拥有独一无二的设定:它有控制大自然的能力,也有很强的音乐天赋。
《雪人奇缘》在故事内容层面充满诚意,原汁原味再现了当代中国的生活风貌,传达了内敛含蓄的情感与独特的家文化。
影片最让人惊艳的是镜头中展现出的如梦如幻的中华美景。
该片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片中所展现的独具一格的中式家文化,无论是大毛回到珠穆朗玛峰的家,还是小艺的奶奶带来的家的温暖,这种中国人独有的“归家情节”贯穿全片,给人一种非常治愈的观影感受。
笑料十足又很是感人,丑萌“怪物”在善良的人类小伙伴的带领下逃脱追捕回归自然,将东西方动画及观念进行碰撞,追求自由和家庭至上的融合;将景色拍的十分壮美,极大的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大量中国元素对国内观众来说将十分亲切,森林、雪山、水乡、花田、大佛的等场景渲染的很美很震撼!
爆浆蓝莓和油菜花海浪非常有想象力!
大毛也超级超级可爱!
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
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他们必定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梦想,我就会与众不同。
画面是我喜欢的,只是这种动画太雷同了,感觉在别的动画电影都看过的题材,所以都可以猜到电影后面的发展,不过还是好看的,很感人,治愈系的,很值得带着小朋友一起看!
开始想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子枫妹妹,之前好像看到她配音了里面的小女孩,先点开的英文版,发现人物和场景全是在中国,但是大家又都说英语,好像听着不太贴脸,试了一下中文版,好吧,嘴型对不上更难受,于是还是切回英文原版… 说了半天废话,正式开始观影感受,前面铺垫那么多,是想表达这个电影真的吸引我,虽然来回换了两次,但是是想继续往下看的,剧情的发展路线非常易懂,就是顺着三个孩子帮助大毛回家的逻辑走,我喜欢这种清晰简单的描述,让人觉得故事情节很完整,虽然是很普通的探险+旅游风格,但是细节还是打动我了,惊喜也是多多多,阿俊的反转、波老板的反转、大毛给重新换了弦的小提琴的反转都有,还有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大毛委屈真的可爱,大毛和peng的互动,叫叫蛇的出走,最深刻的是油菜花海的飞船hhhh真的太美了,就是有点废油菜花。
大毛一哼旋律🎶就有特异功能的设定也很nice,总之很治愈也很圆满,我喜欢💕
很好看,我还要带宝宝看一遍,想去这些地方旅游,哇塞,太漂亮了,大自然的力量,本来就强大,还有音乐的力量,音乐节可以治愈人心,音乐可以带来力量,音乐可以唤醒爱。
中国的旅游胜地那么多,如果每年能带宝宝去玩一下就好了。
很好的电影,画面很明亮,人物也很有特色,友情的力量,亲情的力量,还有人类的潜力,成长不就是挖掘潜力的过程吗?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出乎意料,而且是我看过的中国元素最接地气的非纯国产动画电影,中国风布遍全片,真是还原,还种草了一大堆景点哈哈哈,赞 。
能看得出来电影制作人员有花心思研究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不是随便出现一双筷子甚至穿上和服就说是中国风。
情节方面肯定是比较简单的了,非常适合国情假期带小孩子一起全家观看
与其说是送雪人回家,不如说是陪雪人逃往。
小艺是要通过送雪人回家,完成自我救赎,从丧父之痛中走出,变得珍视其他的家人和朋友。
但全片几乎没有展现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就是有坏人要抓雪人,他们要保护它,所以跟着一起跑。
美其名曰送它回家,但没路线施划,没方法计划,没步骤规划。
随便跳上码头一艘船,意外被放上一辆车,随风被刮到戈壁上,靠浪推到乐山下。
一直是被动出逃,甚至走过哪里都是后知后觉,还特意做出父亲的照片原来全以走过的扣子。
然后翻开照片原来不是两人是四个人,就一下子明白了家人的意义,太过想当然。
当然如果考虑到是中国是合拍方之一,就没问题了,毕竟中国的动画片就只是拍给孩子看的。
不过,第一次在好莱坞的电影中看到这么中国化的设定,从道路的招牌,到各种景色风光。
虽说是合拍片,但能做到这么贴近也是相当不错的。
总体来说,除了故事之外,其他的地方都算是不错。
电影本身内容没问题,但是。。
美国套路美国思想美国行事作风,只有故事地点是中国,不觉得僵硬奇怪完全不搭么,我们中国会有人开着直升机在城市上空扰民?
会有人像黑社会一样拿着武器到处跑?
枪支管理法了解一下?
会有人一声不吭的就和别人的可乐开别人的船破坏人家的田地?
整坏了还一点愧疚都没有?
为了抓一个动物沙人?
槽点太多根本🤮不完,入乡随俗了解一下好么。
体感太差了吧,全程二倍速。
下次这种美国式电影拜托别拿我中国当背景,我们中国不这样。
纯粹看完电影一时激愤,不喜勿喷。
一个例子是,影片中女主角小艺和奶奶发生争执,想要离开家的场景,中美双方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关于真实生活当中中国女孩应该对这个场景做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是一个美国女孩,她可能就直接说不,然后摔门而去,但是中国女孩肯定不会,因此我们讨论了很多,比如离开的速度,要不要关门,如果关,是关一半还是全部关,拉门的速度等等。
”周珮铃说。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Cannes2023
0421北影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