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给这部片子打分是很难的事情。
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它是好看的,案子之间环环相扣,每个案子都有转折,同时又值得人思考,这大概是小说原著好的原因吧(并没有看过原著)。
但是电视剧制作的是非常粗糙的,编剧是非常拉跨的,细节是随时出戏的。
首先说下编剧,28集的体量,并不是很大,但是编剧连时间线都搞不清楚,比如郝芝云死的时候秦明还是个小孩,撑死12岁的样子,秦明现在至少应该23岁,结果里面人的年纪很多对不上的。
在郝之芸死之前,还用带有热搜的智能手机给张华看,请问那个时候有这些东西吗。
其他bug更是数不胜数数,例如警察解救了了韩冬老婆结果韩冬啥事儿没有;郝之芸家属不同意解剖尸体,但作为有家属的秦明是孤儿院长大的;龙番的石门镇居然还有时装周;出租车司机是刚从监狱里出来的,代孕妈妈还是卵子提供者,这些都是现实里面完全不可能的事,类似的这种bug,让人忍不住一边看一边吐槽,直到吐槽无力。
如果说上面说的都是小bug,那么几个大bug实在让人忍不了。
一个刑警队,刑警永远只出现3个人,但是法医有4个,破案靠法医,甚至抓坏人也靠法医。
就多加几个群众演员当刑警不行吗,破案靠法医也就算了,总不能追凶也全靠法医吧。
一般解剖都是1-2个法医,但是电视里经常四个一起出镜,然后追捕穷凶极恶的犯人就两个刑警带一个法医就去了。
环环除了作为林涛的女友完全是个工具人,刑警人设不好吗。
总共7,8个人的警队,就出了3对儿,这有必要吗,感觉所有爱情线都很没有必要。
配角的演技都非常好,然后就把三个主角的演技衬托的稀烂。
安然竟然连热忱都说成热枕,导演是聋了吗。
两个男主角说话都听不清,但是我觉得可能更加怪后期。
虽然自己给的评价也是负面的很多,但是追的时候情节还是很扣人心弦的。
此时豆瓣给的评分是4.5,我觉得不太至于,这只是一部制作粗糙的戏,但是情节好看,看完能让人思考,这也很不错了。
从来没看过法医秦明,只是听说很好看,就缓存了这一部。
这是坐长途火车用来打发时间缓存的电视剧(车上信号不好)。
第一集,我感觉有点意思,还对朋友说好看。
但我万万没想到,直到第三集,我真的忍不了了。
感觉被创到了,不写一段剧评都对不起我浪费的时间和感情😅。
安然独自去流浪汉(怀疑是凶手)窝身的桥洞已经让我觉得很无脑了……..那么危险的事情,有点安全意识行么。
偏偏剧情接下来还出现了经典剧情的套路——流浪汉突然回来、手机没信号、被流浪汉发现、逃跑过程中摔一跤、找到掩护后手机铃声却意外响起。
好难受啊我😅,谁懂。
共7个案子,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都在警醒现实中的我们。
第一个故事——代孕,看完这个你会知道代孕是一条泯灭人性的黑色产业链,应该被打击,禁止!
当你感觉到人生不堪重负的时候,是否考虑下做减法,看清自己,认清他人,及时止损。
孙晓月生前从未想过,因为爱错了一个男人,她连死后都得不到解脱,尸身变成了可怕恐怖的巨人观。
第二个故事——父母的“爱”。
讲个现实案例:2020年在武汉江夏区,一个高中男生因为在教室玩扑克牌,被叫家长,妈妈在学校狠扇他耳光,语言羞辱,男生当场跳楼身亡,男生母亲于2021年自杀去世,期间多次自杀未果。
每个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上一条星光大道,而不是亲手把孩子送上黄泉路……父母经常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满心是爱,却出口伤人~
第三个故事——出轨,这个故事讲述了见不得光的爱情终难开花,结下的也只能是苦果~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把自己献给了心目中的“白月光”,一个有前途的男人甘愿成为女神的“裙下之臣”,为之生,为之死……他们都忘了,这从来都不是爱情的本质,亦不是他们最初所向往的幸福和美好!
第四个故事——奸、杀。
这个案子的受害者马思思是最让我动容和心疼的,先说明一点,很多观众认为她跟闺蜜男友私下拍照是有意背叛和勾引,实际上她只是想把自己最漂亮的样子拍下来寄给不知在何方的母亲看看她长大了,现在过得很好~令人寒心的是闺蜜对加害者的包庇,母亲对惨死女儿的漠视。
第五个故事——溺亡。
这个案件是最令我愤怒的,虎毒尚不食子,他称是“误杀”,父子对比,一个犹如恶魔心思卑劣歹毒,一个犹如天使心思纯良正义。
即使恶疾缠身,当他们面临绝境时小青华依旧把生的希望推给小蕾;即使被坏人绑架,小蕾口中依旧喊着小青华担心好朋友的安危。
第六个故事——性虐。
这是由骗婚引发的一系列悲剧惨案,包括我们的女主警花都差点惨遭毒手。
也许每个老实人内心都住着一个恶魔,一旦唤醒,他们将从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所以,愿你善良!
第七个故事——复仇。
来到了主线,因为10年前的一起网暴事件,引起了一位父亲一系列的复仇,以此故事警示那些喷子们,键盘侠们,你们愿意被下一个张华盯上吗?
剧的类型题材背景不一样,感情戏的类别占比不同,会影响效果,像偶像剧主要就是以男女主的感情戏为主,但是这是刑侦类的,主角中男女的感情戏份偏多了(已经被劝退了),这种类型的剧没有那种突出的爱情戏会更好,剧中主角的男女感情戏太多(三对CP),结合这个题材所呈现出的刑侦效果有所降低,两星是给小故事里的演员,演技真的很棒,每个案子的故事都很不错
印象最深的案子是代孕受害者和空姐,大概是本身也是同龄女性的原因吧。
这两个案子无一不凸显了法医工作的艰难,巨人观和蜡化尸体不是每个法医都能“有幸”经历的,剧中的秦明貌似刚步入职场,虽说可以用高材生和天赋异禀来解释,但觉得过于像超人了一些。
现实里,哪有那么多天时地利,不同行业,同样的境遇,我们都是负重前行。
我有个坏毛病,看了第一集之后,一定要把这部剧看完。
这是我第一次给一部剧评一星,太差了!
先不谈女法医傻啦吧唧地单恋男同事,就说她做为一个法医,深更半夜12点跑到偏僻桥下水泥管独自去找线索,这是你的事吗?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也是一个法医应尽的职责,但你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点逼数吗?
还没调查,自己就吓得半死,把凶手招来,结果逃出来还把自己腿崴了,就你这样的质素还自己脱离集体单独行动?
符合逻辑吗?
还有一集一大帮警察在晚上盯梢嫌疑人,嫌疑人出门是凌晨1点半。
这时警察跟踪嫌疑人,哇噻!
马路上车水马龙,街上到处都是人逛街,饭店里人来人往,还有大人带着孩子。
我想问一下,剧里说的龙番市这个小地方是在中国吗?
我身在上海,凌晨1点半也找不到这种地方。
其它人物方面的设定也就没啥多说的了,就是好笑:男主是个法医,我感觉比邢警队长都牛,那个女的队长就是个摆设。
秦明总是参与案情调查,出去走访查案,这是法医应该做的吗?
林涛就是个傻卵富二代,基本上承包了剧中所有的尴尬笑料。
还有其他人些物也没什么好说的……总体感觉,如果秦明没有来到龙番市的话,这个地方的破案率会有多低?
唉😔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坏毛病?
微博骂完了 豆瓣也要骂一遍画面是有点尺度在的 道具、案发现场、解剖画面都还挺到位 案件设置也比较贴合社会问题 属于是唯一一点好的吧…也是被公众号推文安利到一丢丢的原因…但其他真的难以言喻…跟小说秦明形象不沾一点点关系…能不能放过秦明这个ip啊…你就算重新整个单纯法医刑侦剧来说 我都会觉得比现在好一口气…言情线太明显了 整个剧情为推动感情服务💧人物形象太单薄脸谱化非常严重 演员表演痕迹太重了 真的太拉胯了…男主还行 女主真的太拉胯了 一整个不想看见这张脸…交流案情一上来就逼问质询男主 草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审讯嫌疑犯 逼供作案手段呢 非常非常离谱一整个看不下去…草 我为什么要花那些时间看这个 草!
草 真的很愤怒…我为什么要去看这么烂的东西 小说改编的话你就按小说设定来啊 已经很丰富很立体了 你硬要自己整一套烂设定💔💔💔杀了我吧 让我看了这么烂的东西💔💔💔我现在抓心挠肝
气死了,女刑警只身闯地洞,服了气了,拍的不是破案片,拍成了恐怖片……法医还会治气胸,男主也太没有礼貌了,莫名其妙,看的也真的是莫名其妙,服死了,案情也莫名其妙,还有这样的警察,长得柔柔弱弱,还有弟弟,来认尸的竟然不是父亲,天啦噜、不忍吐槽……和呵呵呵呵呵额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额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最开始读原著的时候,是因为不了解法医这个职业才看的,后来慢慢的就喜欢上了这个秦明。
有血有肉。
他也会害怕,也会焦急,也会愤怒的。
让人能够思考生死,思考人性。
可是现在。
(开始喷了啊,受不了的玻璃心,赶紧退散。
)为什么每一部的法医秦明改编剧里,不是秦明妈妈死了就是他爸爸死了,要不就是罪犯啊。
人家秦明可是正经的法医来着,他父亲是警察他母亲是医生,法医秦明第一部,第一章,第一段落,就交代清楚了。
编剧能不能别总是动人家爹妈,法医秦明主要吸引我的是,案件本身和秦明的责任感,还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侦破案件的事情。
不要总是加戏好吗?
人家秦明就不配有爹妈是怎么的!!
还有不要总是把秦明设计成一个,洁癖的像是精神病一样的人好吗?
人家秦明是个正常人,正常的,普通的人啊。
正常人就不配当主角啊,非得特立独行,招人烦,才能显示他很厉害是吗?
编剧是脑袋有包吧?
原著里的感情线就很好了,非常深刻啊。
秦明与铃铛,追查表妹的案子。
还有大宝为什么害怕婚纱。
为什么总是原创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情线啊。
跟原著一点都不挨着。
除了秦明和林涛的名字之外,跟原著有什么联系啊。
为什么不叫法医李明,赵明,张明。
要是想发挥编剧能力。
为什么不另起炉灶自己做一个IP啊,万一火了呐!!!
不要老是想着改编啊,你这是碰瓷,知道吗!!
尊重原著啊,也尊重点作者啊,更应该尊重主人公啊。
还给原著老粉一个原汁原味的法医秦明不好吗?
一定会火的,张若昀版的就很火的。
虽然也是改编,但是最起码人家改编的不多啊。
现在的版本更像是同人小说一样,用别人的世界观和名字讲着另外一个故事啊。
看的原著老粉一脸蒙啊。
不是说现在的改编不好,就是感觉没必要啊。
按照原著来就很牛了。
人家原著很受欢迎的。
弄得现在这个IP 都烂大街了。
感觉有点为了秦明不值啊。
没看过原著的萌新,看完电视剧,都会感觉秦明是个洁癖到另类的人啊,很不合群啊。
人家秦明可不是这样的人啊,人家秦明是很受人尊敬的,是法医科的科长来的。
很有人格魅力的,很让人信服的一个人啊。
现在弄的和神经病一样。
真是不吐不快啊。
(快人快语,很得罪人的,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我想说的。
) (最后的最后,说一下,不是这部戏不好,戏很棒,只是原著老粉的一些吐槽,得罪之处还望见谅。
)
读尸断语是每名法医的责任,这部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法医秦明之读心者 一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吐槽,说为什么一个案子要4集才结束。
我只想说,现实生活中一个案子甚至四个月才能真正地水落石出。
而且真正看明白这部剧的人才知道,其实里面的每个案子都有反转,所以集数长我认为情有可原。
再来,就是网友们吐槽说这部剧谈恋爱的部分太多了,弹幕里面铺天盖地的都是这样的留言。
我还是想说,法医也是人,也有感情,他们每天和尸体打交道,却不能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吧!
况且在这部剧中,男主秦明和女主安然连正经的拉手都没有,竟然还说他们不认真破案,只知道谈恋爱,也真是无语。
但是,我也知道还是有很多的网友在偷偷地磕糖,我刷到过好多网友们剪辑的视频,而且还默默的配文说,“我觉得男女主好配,好磕他们”,实在有点可爱。
总体来说这个剧还是很好看的,而且里面也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再次在剧里面看到他们真得是很开心!
分享一句秦明在剧中的台词吧:我承认的,只是你的存在感。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3.5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Cannes2023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3.5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