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Well, uh, Prote, I was hoping you'd tell me more about home.Prot: Well, 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Mark: Well, uh, do you have a family on K-PAX?Prot: It doesn't work on K-PAX the same way it works here, Mark. On K-PAX, we don't have families in the way that you think of them. In fact, a family would be a non sequitur on our planet, as it would on most others.Mark: In other words, um, you, uh, you never knew your parents.Prot: On K-PAX, children are not raised by their biological parents, Mark, but by everyone. They circulate among us, learning from one and then another.Mark: Do you have a child?Prot: No.Mark: Do you have a wife waiting back for you on K-PAX?Prot: Mark, Mark, Mark... You are not really listening to what I'm saying to you, are you? We do not have marriage on K-PAX, there are no wives, there are no husbands, there are no families.Mark: I see, so um, what about... societal structure? Government...Prot: No, there's no need for one.Mark: You have no laws?Prot: No laws, no lawyers.Mark: How do you know right from wrong?Prot: Every being in the universe knows right from wrong, Mark.Mark: But what if... if someone did do something wrong... committed murder or rape... how would you punish them?Prot: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ark, you humans, most of you, subscribe to this policy of "an eye for an eye, a life for a life", which is known throughout the universe for its stupidity. Even your Buddha and your Christ had quite a different vision, but nobody'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m, not even the Buddhists or the Christians. Your humans, sometimes it's hard to imagine how you've made it this far.
如果仅仅按1-5颗星作为依据来定位一部电影,那我只好给K-PAX5.3颗星。
如果按照精彩,非常精彩,无聊,无聊至极划分的话,那K-PAX无疑是极精彩一列。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祝福PROT在K-PAX生活得愉快,因为我是真的相信他来自K-PAX,就如那些精神病院中的患者一样,深深相信着。
我一直相信有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或者感官的世界也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成了艺术家或者疯子。
所以我从未反感过有精神问题的人群,甚至很感兴趣,至少我坚持认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背负着另一种使命的。
Mark的使命是治疗病患,他作为医院中的主治医师,更象征着某种权威。
而这种权威一旦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已不容置疑,就好像胖子胖到低头也看不到自己的脚,那他印象中鞋子的颜色也成了定式,而一旦有人提出置疑的时候,却还会用身体上的优势压倒别人。
在PROT帮助治疗病人的时候他所表现出的气愤也直接说明了此问题。
一旦拥有此权威,就一条路走到黑,虽然他也怀疑过自己的判断,但身为权威的执行者,MARK的身份也不容许他怀疑。
他一相情愿地认为他只是个精神病者,甚至在PROT画出精确的天体运行轨迹之后,在PROT神秘消失3天时,在证明他的眼睛能看到紫外线时,在他与狗对话时,这种种有利证明他的身份的证据一一列举,仍无法改变他的看法--MARK确实是精神病者。
所以他未曾要求PROT进一步证明他来自K-PAX,而是绞尽脑汁想推翻他的论证。
医院中的患者们,被正常人囚禁的患者们,深深相信着PROT,相信他来自K-PAX,相信他会带一个人逃离这个荒唐的世界,并为此积极地做着准备。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对比。
患者与所谓的正常人的对比。
然而真正讽刺的是有时真理以看似荒唐的形式出现时,少数人往往是正确而且疯癫的。
“医生,病人,奇怪的区别。
”PROT是个极富有神秘感的人物,他身上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他善良,单纯,冷静,超脱。
超爱吃水果。
他会问地球上到底有多少个博士,还会像孩子一样往自己的碗里狂添水果。
他的理论吸引着MARK,吸引着专家们,精神病们还有观众们。
关于他们星球的高度文明,还有已经不存在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每个人的高度自制力和整个社会高级的共产主义。
也许只有在失去了感情的情况下,PROT和Robert的友谊才如此珍贵。
PROT极其重视这位朋友。
以至于在他发生意外之后,借助他的身体游历世界,为找一个可以照顾他的人。
直到遇到了MARK,就像MARK说的,是PROT选择了他。
在PROT即将离开的时候,他感到不舍。
在K-PAX,所有人无欲无求,他离开了,不会有人怀念他,因为没有理由。
而在这里,他会被人怀念。
也许有的时候我们真的该情形我们生活在一个发展程度还不算太高的星球,至少我们还拥有感情--这会害人的东西。
其实这部戏想对我们说的真的很多。
借助PROT的口,借助精神病者的口,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仅用大道理表述枯燥无味的东西。
关于寻找幸福的青鸟,关于死亡,没有任何人能控制,还有那个好像传说一样的理论:“ 宇宙会膨胀,然后缩回原形,然后再次膨胀。。
如此周而复始 但你不知道的是当地球再次膨胀的时候,现在发生的事情又会重演 你这次犯的错误,下一次经历的时候依然会重复 你犯过的每一个错误。。
将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
周而复始。。
永无止境 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有错马上就要改,因为一次。。
将会是你的永远”至少在我看过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是有冲动改正一切错误的。
PROT带回了无家可归的BESS。
给更多的人留下了希望。
为Robert找到了照顾他的人。
让MARK与儿子重归于好。
他说他去去就回。
时间有限,我就简要描述了。
先说结论:不管原著,按电影来说,波特肯定是精神分裂,并没有什么外星人。
理由很充分,随便列举几条: - 如果 K 星人可以带着身体飞来飞去,可以凭空来去,为什么最后没带走身体?
- 如果 K 星人可以随意附体,为什么去北方的时候需要带上波特的肉体?
- 如果 K 星人最后走的时候并不会带上任何东西,那么为什么要摘下眼镜,记笔记的意义又是什么?
- 外星人刚好在波特事故的5年后回去,申请航线能这么巧?
如果你硬要从外星人的角度去理解,会发现有很多的硬伤。
但是如果换个思路,从精神分裂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发现这都是伏笔,而且编辑和导演处理的非常细心,留下了很多细节,逻辑交代的很清楚。
比如举几个例子:外星人能感受到波特的召唤,每次外星人出现在地球都是波特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而且他并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的,只是“我突然就在那里了”。
坚持外星人论的,难道要说这是爱的超距作用?
这显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遭遇重大情感创伤的时候自我保护反应啊。
五年前,外星人来到地球,发现波特在河边,脱下了衣服,准备自杀。
而之后,警方没有找到尸体,只是通过河边的衣服认为波特自杀了。
波特在河边准备自杀,然后波特人格死亡,外星人人格苏醒,发现自己在河边,此时,对于波特人格和外星人人格而言,波特都已经死了。
所以此时外星人人格深受打击,离开了河边,被附近的一所收容所收留。
他也是在收容所里开始记笔记的(从铅笔的上的印记推断)。
此时他肯定考虑了很多,完善了 K-PAX 的故事。
注意的是,波特并没有真正的跳进河里,而只是做了一个自杀的动作,代表波特人格的彻底死亡。
波特从小拥有天文望远镜,在十几岁的时候能认出大部分星座,而且多愁善感(感慨婚姻),沉默寡言(警长语),并且拥有超乎常人的视觉(能看到紫外线)。
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假设,波特是一个掩藏在乡村的天文学奇才,他通过自己的观测和思考发现了天琴座双星系统(这个系统是可以被双筒望远镜观测的!
),并且得出了自己的双星摄动方程。
不过,这个方程不一定是对的,从轨道模拟上来也是存在误差的,但是在短时间内唬住那帮科学家也足够了,毕竟下一步精确的验证需要很长的时间。
科学家对波特的具体评价没有讲出来,但是可以看出应该是:“惊讶但并不特别重视”,毕竟并没有下一步的动作,而且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后就结束了。
不过,此片最让我欣赏和肯定,并且让我认定波特一定是精神分裂的地方在于:外星人对 K-PAX 社会的一系列描述。
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K-PAX 的社会体系几乎否认了波特的一切!
波特十七岁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小女友怀孕(热衷于性),婚后生活相当幸福(重视家庭),发现妻女被杀害后亲手杀死了凶手(以牙还牙)。
我们再看看 K-PAX 的生活:性生活极度痛苦、没有家庭观念、绝不惩罚犯人(具体原因没有细说,也许是自我醒悟,也许是根本没有犯罪)。
如此的巧合显然是作者的刻意为之,因为外星人格是波特自我救赎的方式,所以外星社会也被塑造为了对波特过去的全面否定。
所以,外星人手上铅笔写着的“salv(救赎)”已经是再显然不过的提示。
何况波特还数次提到:“人是能自己治愈自己的。
”最后还有一段很虐的,外星人告诉医生:“宇宙会不断的重放,你犯过的错误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演,所以不要犯下任何错误,尽快的改正它,你当前的生活将会是你未来。
”医生听取了劝告,和自己的儿子和解。
但是,不要忘了波特!
他已经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惨剧,而且这是既成事实,所以,按照他的理论,在未来的宇宙里,他会一遍又一遍的经历这个惨剧。
听到这我就知道,波特死定了,万劫不复。
这也许也是为什么医生并没有尝试去唤醒波特的人格,而是一直去尝试唤醒外星人格。
BTW,补充一下 Bess 消失的解释。
首先,波特曾经在医院失踪过几天,我认为这是一个伏笔,说明他知道如何逃出医院,或者说,他知道如何不为人所知的生活。
而他所说的:“我只能带走一个人”,应该指的是,我会把方法告诉其中一个人。
而 Bess 现在,应该已经化身为另外一位来到地球的 K-PAX 星人,在某个城市生活。
对于观看K星异客这样的电影,看过之后总觉得好但是好在哪里却一时说不清楚。
我想这就像和某个朋友进行了一次心灵交汇般谈话一样,觉得内心充实却又记不得说了些什么。
这部电影的成功与主演Kevin Spacey的表演是难以分开的,透过Kevin Spacey宁静的双眼我们窥视到了一个安宁祥和大气沉稳的人究竟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多少的变化。
诚然本剧最抓人的部分就是从头到尾对于主人公真实身份的质疑,但是我相信有很多人在看到结局即将揭晓之前已经认为主人公的身份没有那么的重要了。
K星异客在地球发生的这段故事就像一个人的生命旅途一般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人生的重点,我们都有急于知晓答案的好奇心,但是谁又想提前知道自己的结局呢?
如果主人公是一个外星人,那么他用比我们对这个宇宙更高深的思想去安抚受伤的人们,如果主人公是一个经历了磨难的精神病患者,那么他用洗净铅华的本我去教育人们珍惜眼前的一切,我想剧中医生就是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埋的事情所影响改变了原有的态度的。
不管是哪一种我觉得都没有本质的区别。
就像我一开始写的,这部电影是一部依托演员表演所建立起来影片,没有剧中每个角色出色的演出是无法达到犹如一碗“心灵鸡汤”般的效果的,虽然整部电影的绝大多数场景都发生在精神病院,但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是我看过的最温馨的一部。
心静如水,海纳百川我想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少年派和KPAX有一个核心点非常像,那就是Telling a tragic story with a romantic way(用浪漫的方式讲一个悲剧的故事)。
如果类比的话可以看到:少年派中的老虎对应的是K星人。
一个是少年派心中的兽性,为了活下去本能所衍生出来的生物。
一个是遭受家庭悲剧后,由幼年时的星空梦衍生出来的K星人。
这两个都是为了保护主人翁或者说为了一个浪漫的故事而存在的。
就像K星人里有一位病人对他说:我在等一个人十几年了,他们都说我疯了,其实我觉得这是浪漫,浪漫你懂吗?
就好像dancing in the moonlight!
故事剥离浪漫的外皮,不管是少年派还是K星人,都是残酷且悲剧的。
少年派里,派失去了家人还不得不靠着食人肉而活下来,K星里,主角失去了挚爱和孩子,报仇后选择自杀,没有淹死自己,却缔造了另一个自己来逃避苦难。
但是我们需要浪漫的棉被,不管是主角们,还是脆弱的观众们,人类需要对生活的期待。
如果所有悲剧都像七宗罪里描述的那样,这只是一个值得fighting for 的世界而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的话,那苦难就仅仅是苦难了。
人类可贵的地方,不正在于,我们经受着苦难,但却愿意用美好的方式去描述它吗?
所以,只要你相信,KPAX就是存在的,只要你相信,那只叫做Richard Parker 的老虎,就是存在的~ 愿我们都有一颗浪漫的心。
[玫瑰]
电影讲述了一个自称是来自K-PAX的外星人Prot告诉精神病医生Mark自己要夏季结束前带一个病友回到K-PAX星,而精神病院里所有的病人都争着要与他一同回去,其间发生的种种故事。
看完电影一方面我们可以用种种证据或现象证明那个自称来自K-PAX的外星人Prot只是经历了妻子被强奸,后和女儿都被杀害,自己亲手拧断了凶手的脖子后,无法承受痛苦,投河自尽幸存下来的中年男人Robert的大脑为保护自己,逃避过往痛苦的幻想。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用种种证据或现象证明来自K-PAX星Prot真的存在,他不愿好友Robert就这样被遗忘,消失,而寄生其中让精神病医生Mark通过了解好友Robert过往的不幸经历相信其存在,从而照顾好友残存的躯壳,带走Bess,那个被指烧死了家人从而再也不与人说话的女孩,无家可归,无所羁绊的女孩。
无论Prot这个K-PAX星无欲无求的外星人是否存在,他都教会了我们接受每个人都有权利采取自己的方式逃离过往的绝望,而非打着社会价值的旗号逼迫所有人去面对和接受那些人类无法承受的痛苦,选择不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就像《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男主角李·钱德勒最后也没有放弃对自己失手烧死女儿,毁掉家庭的过往错误的惩罚,跟过去的自己和解,忘掉痛苦,重新开始;《禁闭岛》里小李子扮演的泰德在医生等人的帮助下在禁闭的孤岛灯塔里,被迫想起自己才是那个杀了重度抑郁下溺毙三个孩子的妻子、纵火烧毁家园的凶手的残酷事实,却还是选择假装治疗倒退,接受脑切除手术,忘掉痛苦,做个无忧的人类。
归根到底,这世间所有过往的痛苦和残酷事实,总有人选择面对,有人选择逃避,或是不去选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而非用某些固定的价值观去评判一切,因为包容和接受这些不同的路径,也就意味着为每个未来可能患病的我们,保留一份希望而非绝望。
就像电影最后Prot说的我要告诉你一些事情,马克,一些你还不知道的事情,但我们K-PAX星球的人很早以前就发现的事情,宇宙会膨胀,然后缩回原形,然后再次膨胀,如此周而复始,但你不知道的是当地球再次膨胀的时候,现在发生的事情又会重演,你这次犯的错误,下一次经历的时候依然会重复你犯过的每一个错误,将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周而复始,永无止境,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有错马上就要改,因为一次,将会是你的永远。
所以请珍惜现在的美好,因为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一去不返的。
影片《K星异客》的格调十分讨我喜欢。
表面上看似一场由精神病人与心理医生对话而引发的身世之谜,实则带领观众探讨了家庭、婚姻以及社会伦理。
处处可见的是病人与医生在思想、观念以及心智上的碰撞。
这个自称来自K-PAX星球的普洛特是否真的是精神病患者?
我们的鲍威尔医生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时怀疑自己的判断。
疯狂与病态 Crazy vs. Ill普洛特与鲍威尔医生第一次见面的开场对话就十分微妙:鲍威尔:你知道你为什么在这里吗?
普洛特:当然,你们以为我疯了(of course. You think I’m crazy)鲍威尔:我们会用“病了”这个词来说(We prefer the term “ill”)很显然,医生的话带有纠正的意思。
这次温和的交锋实则是非理性与理性打了个照面,宣告序幕拉开。
“疯狂”与“病态”的定义到底从何而出?
两者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下所谓的“正常”。
卡伦荷妮曾在她的著作《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中指出:“我们关于正常的观念,就是通过认可在一特定团体之内的某种行为和情感标准而获得的。
这个特定团体把这些标准加诸于其成员身上。
但是这些标准因文化、时代、阶级和性别的不同而大异其趣。
”我想我们这个时代、社会所谓的“正常”是源自经验与模式的传承,体现在思想观念与生活风格上。
“正常”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是由大多数定义的。
当人类的大多数生活在这种模式下时,模式反过来成为了一把外在的行为标尺,时时刻刻地度量着每个个体的生命进程。
标尺允许在个体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但若越过多数人接受的标准,这样的行为就需要被重新定义,这样的人便会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
卡伦荷妮说:“我们之所以要称这些人为神经患者,其原因在于,我们大多数人熟悉、并且只熟悉一种行为模式…我们称一个人为神经症患者应用的一个标准就是,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否与我们时代的普遍认可的行为模式合拍。
”鲍威尔医生显然用的是这样的准则。
所以他很在意这个定义,纠正了普洛特的说法,说他是病了而不是疯了。
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存在在我们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
生活中处处可见。
我们常常按照准则、概念来区分、来判别,从而形成二元对立,例如正常与病态、光明与黑暗、无私和自私等等等等。
这种区分粗暴地将事物划分为二,人为地在头脑中拉开了两边的距离,用概念筑起一道国界,在意识的地图上逐渐巩固。
这种思维模式将人简单地推向了两极,而忽略了那道国界线下的土地原本是连续一体的。
正如黑夜与白昼是浑然一体的。
它造成的另一个问题是,将人的思维与生活限制在一种模式之下,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的就是全,却往往忽略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而这其中则蕴含了更多的可能性。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普洛特会用“疯狂”来形容别人对他的看法,而鲍威尔医生则用“病态”来形容普洛特。
“疯狂”是相对“正常”的程度性表述,它暗示了普洛特对像鲍威尔医生这样的正常人所谓的“正常”生活和思维模式的洞察与理解。
在他眼里,“疯狂”无外乎是他由黑夜转向白昼的渐变前行状态。
“病态”则属于只生活在黑夜中的“正常人”赋予白昼的定义。
因为他们没有见过那个世界,从而也否定了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
影片最后,普洛特向鲍威尔医生告别时的场景也颇为耐人寻味:鲍威尔:你和罗伯特波特是同一个人(医生指着一本高中毕业相册上的罗伯特波特)普洛特:这太荒谬了,我根本不是地球人。
鲍威尔:你就不能承认那个可能性吗?
(Can’t you at least admit the possibility?)普洛特:我愿意承认我是罗伯特波特的可能性,除非你也认可我是来自K-PAX星球的可能性。
(I would admit the possibility that I am Robert Porter if you will admit the possibility that I am from K-PAX)我想普洛特代表的是真正的自由、人性的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
而鲍威尔医生则代表着科学理性的局限性。
其实我们身上多多少少有着鲍威尔医生的影子。
我们总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成见和概念企图滴水不漏地诠释这个世界和周遭的人,不希望得到任何质疑、相悖的可能。
彷佛就此能够牢牢掌握自己的生命和把握这个世界。
说到底,还是源自内心的恐惧,惧怕颠覆和改变。
家、家庭和婚姻 Home, Family and Marriage影片其实更多的篇幅是有关家与家庭的概念。
鲍威尔:我希望你能更多地谈谈你的家(I was hoping you’d tell me more about your home)普洛特:你想知道什么呢?
鲍威尔:你在K-PAX上有家庭吗?
(Well, do you have a family on K-PAX?)普洛特:在K-PAX上没有你们概念中的“家庭”。
事实上,“家庭”并不是必然的,正如在绝对大多数的星球上一样。
(On K-PAX, we don’t have families in the way that you think of them. In fact, family would be a non sequitur on our planet, as it would on most others)鲍威尔:…普洛特:我们没有所谓的婚姻,也没有丈夫和妻子(We do not have marriage on K-PAX. There are no wives. There are no husbands.)很显然,鲍威尔所认知的“家”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家”(Home)相当程度上等同于“家庭”(Family)。
而在普洛特所描述的K-PAX星球上,他们虽然有生物意义上的父母,但是他们是整个社会轮流抚养教育的。
普洛特:在K星上,孩子并不是有其生父母所养育,而是由每个人。
大家轮流抚养,有所有人教育。
(On K-PAX, children are not raised by their biological parents, but by everyone. They circulate among us, learning from one and then another)因此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他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只是以个人。
这个观点是作为单身主义者的我所喜闻乐见的。
“家庭”(family)是以婚姻与血缘构建的,与姓氏、宗族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
在古代,宗族是为了生存与安全由几个家庭联合起来的大家庭。
这种社会形态的产生,我认为主要是出于人类的动物性需求和传宗接代。
血缘、姓氏、图腾所赋予的无非是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为什么人类需要在这其中寻求这两者呢?
很显然,因为个体的弱小。
尤其是在人类文明和科技诞生之前,无论是面对猛兽也禽还是大自然,人类都显得无力渺小。
唯有联合起来才有出路。
血脉是最有效的缔结。
社会文明发展至今,血缘的连接已经不像从前那么紧密了。
但在中国,光宗耀祖的传统家庭观念始终根深蒂固。
我总有一种感觉,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始终将焦点聚集在“家庭”这个概念上,而忽略了两端的“社会”与“个体”。
我想这也间接导致了我们社会体制的松散和法制的不健全,以及个人权利意识的薄弱。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无形之中给子女造成了一种束缚。
我尤为不认同的是中国父母视子女为其生命的延续,或者某种程度上的投资,因而给予其过高的期望值,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子女。
这种怀有过分的期望的家庭关系无疑钳制了孩子自身内在的发展。
“父母”乃至“家庭”的概念是一种束缚和局限。
相对来说,西方社会的“家庭”比较松散。
社会角色也更为多元。
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没有那么强。
他们更为崇尚个体的个性发展。
即便夫妻过不下去了,多是和平分手。
提现了尊重对方追求自由的权利。
我相信这是心智发展处于领先的表现。
我认为,人终究是单独的个体,必须也只能独自面对其生活的种种。
所谓的依靠和依赖都只是外在的、暂时的、不确定的。
父母只是我们生命旅途上与我们同行一段的同路人。
他们将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但如何去行走那得靠我们自己。
我很欣赏高晓松一次在节目中说的话。
大致意思是,他很感谢他的女儿投胎到他家,做他和妻子的女儿。
女儿的生命的剧本早已经被写好,她是她自己的导演。
作为父亲,他只是一个制片人而已。
我想,这是作为父母,在看待子女关系上的一种突破。
我的观点可能更为激进,更为理想化。
我更赞成的是电影中普洛特所描述的K-PAX星球上的状态。
孩子是由所有人抚养、教育的,因而集成了整个星球的意志和无限的可能,从而不会只受到“家庭”造成的单个或者几个生命的影响,“家庭”的概念彻底消除,因此也没有所谓的丈夫或妻子。
当然,目前人类的心智远远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
若真到那个人类心智高度发达的时候,我相信,如普洛特所描述的,无国界,无法律是有可能的。
到那个时候,一切约束人类行为的就是自律与爱。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了Metallica的那首Wherever I May Roam中的两句歌词:The road has become my brideWhere I lay my head is home对于一个真正的行者,他不会有疆界的概念。
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家早已脱离了家庭的概念。
既然否定了家庭的概念,那么普洛特当然不会赞成有婚姻这么一回事。
当鲍威尔医生对其催眠的时候,他无意中表达了他对婚姻的否定,态度多少有点轻蔑。
普洛特:他讨厌人们这种作茧自缚的作法。
我的意思是,我们K-PAX上没有这种傻逼事情。
(He hates the chains that people shackles themselves with. I mean, we don’t have all that crap on K-PAX)对此,我无法不拍手叫好。
即使我不是单身主义者,我也痛恶婚姻这个概念。
婚姻本就只是一个仪式,其本身绝不是目的。
若两个人想生活在一起,那么爱对方,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对方成长,不断完善是双方在一起的目的。
婚姻或许是一个承诺。
但承诺仅表示决心和勇气,绝不是保证书。
中国式婚姻最让我觉得可笑的是这根本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牵扯了两家人。
热闹地就像公司招聘。
在我看来,如今这个社会赋予的丈夫或者妻子身份更像是两份职业。
于是婚姻证书更像是一份工作合同,一份自以为是的保障罢了。
一道堤坝将自发的两性情感之泉,分为婚前与婚后,将原来自然的水流人工地管理起来。
可笑至极。
我并无意拿“单身主义”这个概念来划分队伍或是贴标签。
单不单身的状态并非关键。
真正的单身主义所代表的是一种个体的觉悟--回归到自我完善,追求自由也尊重他人追求自由的权利。
蓝鸟Bluebird影片结尾处,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普洛特带走了贝丝。
正如她写到的,我无家可归(I have no home)。
孑然一身的她确实具备了生活在K-PAX的条件。
她不会有那些牵挂和眷恋。
相信她会在K星上找到真正亲切、安心的感觉,也就是家的感觉。
同时贝丝是个聪明敏捷、观察力强的人。
只有她一眼认出了普洛特正是那只蓝鸟。
我相信此处的设计实则是一个隐喻。
蓝鸟在西方象征着幸福快乐、温暖亲切、生机勃勃。
而这正是普洛特给人的印象。
他的出现给这家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们带来了神奇的力量。
他以他自己的方式,慢慢地解除了与他同一屋檐下伙伴们的心理障碍。
他令一生渴望爱情的Doris走出了自己的房间;使始终还怕呼吸肮脏空气的小黑哥脱下了口罩;让一直幻想嗅着臭味的大叔闻到了芬芳,甚至最后鼓励鲍威尔医生去修复与长子的关系。
我想这也是对那些精神病医生的嘲弄。
真正有效的治疗绝非是你们头脑中的那些therapy。
心理治疗需要的是敞开真心,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放下头脑中的概念与成见。
关系Connection在结尾处,普洛特的一席话依然一语中的,发人省醒。
普洛特:你知道我从你们地球上看到了什么?
地球上的生物多到能够住满50个星球,植物、动物、人类、细菌、病毒,你推我挤,设法生存,撞来撞去,相互依赖,建立关系。
(You know what I learn from your planet? There’s enough life on earth to fill 50 planets. Plants, animal, people, fungi, viruses, all jostling to find their place, bouncing off each other, feeding off each other, connected. )鲍威尔:你们K-PAX上没有这种关系吗?
(You don’t have that kind of connection on K-PAX?)普洛特:无欲无求(Nobody wants, nobody needs)人们总是将自己建立在各种关系中然后迷失自我,进而用各种手段去维系、保障着那些关系,企图在关系中寻找安全感。
佛说,诸行无常。
所以,没有靠谱的关系,只有靠谱的人。
1.希望大家在看本评的时候也看一下回帖,有更多独到的见解。
或者说回帖比本文更精彩。
2.有一句笑话这么说,”我就‘相互理解’这个话题与他激烈辩论了俩小时,还拉来了亲友团,直到他不得不接受我的观点。
“人是要随时接受或者准备接受真实生活里的各种可能性,但还是让我们都平和一下,不用那么较真。
至于观点各自保留。
也许有一天就会改变。
争论本身是无法带来真相,同意或者不同意也只不过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闲下来对一部电影的随评。
也许在争论电影里这个人是不是外星人的同时,真正的外星人就站在面前被无视,然后他摇摇头,走了。
如果这样的话,至少影片中的”尊重““包容”“智慧”和”可能性“就被忽视了。
只看到了外星人或是神经病,有点可惜。
所以大家各抒己见时,无论心存善意或”互捧臭脚“,只是一堆观点罢了。
爱与和平,莫吵莫吵。
3.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影评。
“忽略他是人的可能性,就和忽略他是外星人的可能性一样,本质上是狭隘的,反过来说也一样。
”多方面的可能性“更有意思。
——————————————————————————这个电影的表达方式非常出色,人为的神化,神秘化或复杂化了许多细节。
但我觉得不需拘泥于细节,最重要的不在此处。
重要的是这么好的一部电影会启发每个人思考,给每个人的启迪都不一样,收获也各不相同。
忽略他是人的可能性,就和忽略他是外星人的可能性一样,本质上是狭隘的,反过来说也一样。
每个人需要保留独立自我的判断,也尊重其他人独立的判断。
做一个视野宽阔的人,并不一定要站在看似独特的那一边。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外星人,至少心里会因此舒服许多。
也许,K星人或者一个高智商病人。
真相也许就那么,那么简单。
也许,真相也都并不重要。
——————————————————————————十年之后再评价。
K-PAX是皮特的第二重人格,这个人格智商极高,对天文学等格外有天赋,很小的时候就存在,并总是进行自己和自己的谈心,并且这个人格非常智慧、完善。
为了避免事故带来的巨大创伤,他通过形式上的自杀把表象人格分离并深埋起来,当然也许是因为自杀之后的失忆综合征导致的。
也因为这个缘故第二重人格也就是K-PAX变得异常的善良,仁爱和强大,甚至拥有了一些像特异功能似的能力,去帮助人不要再遭遇不幸他所想象的K-PAX星球在童年就开始构想,最后加入了因自身悲剧而衍生的各种理想主义特性。
喜爱吃素,是因为他虽然很善良,却是屠宰场员工,加之经历的血腥事件,无法再接受肉食。
有错就要改,但是k-pax发现有的错误是无可挽回的了,而且一错再错。
他曾经对婚姻关系并不能接受,之后也因为家庭的惨剧,导致他幻想出一个没有家庭和夫妻关系的K-PAX星球。
之所以那样去描述K-pax星球的繁殖,实际上是反向的,他目睹妻子被奸杀-对性产生厌恶排斥(恶臭,高潮时感觉胃上被踢了一脚)最终联想到K-PAX特有的繁殖。
他之前对以牙还牙这点反应很激烈,正是因为他也以牙还牙的杀死了凶手,亦让自己成为了罪人无法回头。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才彻底的人格分裂。
他不断的提醒别人这点,正是因为自己的经验之谈。
不想让悲剧再次发生。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k-pax的人格最终进入了逻辑悖论,也无法解释一切来获取逃避。
医生最终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为了逃避这个即将要被自己所承认的悲痛现实,他重新塑造幻想,给自己定下了期限,最后杀死了自己的精神或称为失语症,以彻底遗忘现实,亦是第三重人格。
智商极高的精神病患者,为逃避现实幻想出的绝对理想化世界,K-PAX星球,其实谁没这么想过呢?
——尤其是追求本善却生活在这疯狂乌糟世界里的人。
并不是科幻的科幻片,科幻外衣之下的另一种现实。
【附录】——————————————————黑牛奶不要糖 提供的KPAX原文小说:小说最后主人公的独白中已经说了: 他一定是被激流冲到了岸上,从那以后,他就不再是罗伯特了,而是“坡特”(也许是波特的缩写)。
在被纽约警方发现时已经在这个国家游荡了四年半。
在那段时间里他怎么谋生则完全是个谜。
但我怀疑他花了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学习世界各国的地理和语言,而不是真正的周游世界。
没准他也睡在耶里,尽管吃穿从哪里来无人知晓。
但谁是坡特?
他的关于没有政府、金钱、性或者爱情的世界的思想又从何而来?
我的见解是第二性格能够利用我们普通大脑中未被开发利用的部分,也许那些遭受专家症或精神紊乱困扰的人就是如此。
他一定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构造这个田园诗般的世界,在那里所有困扰着罗伯特的问题都不会存在。
他的关于自己幻想的乌托邦世界是那么的逼真那么的完整,以至于他甚至发明了一种自己的语言——pax-o。
令人费解的是,他竟然能预测到K-PAX的真实大小、形状、运行轨道,甚至是其他一些他所“参观”的星球的具体信息。
(顺便说一句,他提供给查利教授的数据和答案后来被证明完全正确。
)他的理想世界应该是一个当孩子处在成长阶段时父亲不会突然死去的世界。
坡特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K-PAX上的儿童很少见过自己的父亲,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谁;与此同时,他用他们可以活到上千岁的思想来安慰自己。
这个世界也不应陔存在着性和爱情,这些常人的需要却毁了个年轻人的前途。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爱也就不会有失去,如果没有性,也就不会有性犯罪。
甚至没有水的世界,因为那让他想起洒水器!
在这个理想世界里不应该有任何形式的流通货币,因为钱曾使罗伯特不能上大学,而且,为了钱必须做自己不愿意去做的工作——杀掉自己喜欢的生物,那份工作也要了他父亲的命。
作为补偿,在他的理想世界里没有动物会被屠杀或者利用。
他的世界还是一个没有上帝或任何其他宗教的世界。
因为那样的宗教信仰使得萨拉拒绝使用避孕器具,也因为宗教信仰不同的结合会遭到小镇人们的唾弃。
如果不存在宗教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最后,那里应该是一个没有学校,没有国家,没有政府和法律的地方,所有这些在坡特眼里都一文不值。
在他的理想化星球里没有人会被这些所驱动。
我起初被一个问题困惑着:既然处在那么不可忍受的环境下,为什么坡特不和他的怀孕的妻子搬离这个小镇?
后来是吉塞拉,这个在农村成长的姑娘提醒我,几乎是所有的美国年轻人,都有一种恋家情结,为了经济上的原因,他们从事着自己痛恨的工作,在家乡厮守终生,麻木地把时间用在喝啤酒和看肥皂剧上。
如果在。
1985年8月17日那天没有发生这一切,现在坡特很有可能正和他的妻子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不幸确实发生了。
他又一次呼唤他的第二性格——坡特,请他帮助自己处理这无法言表的恐惧。
但这次坡特也无法抚平他的创伤,至少在地球上——这个每天电视新闻报道里充斥着强奸与谋杀的地方,他办不成,在坡特眼里,惟一能逃避这一切的就是他构造的虚幻世界,那里没有暴力和对死亡的恐惧。
那是一个美丽的叫做K-PAX的星球,生命中没有疼痛与悲伤。
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劝说罗伯特和他一道同去。
然而,也许是罗伯特受到的打击太深,他越来越缩进了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连坡特都无法与之交流。
我们还不清楚为什么坡特选择在那一天的那个精确的时间“回去”。
也许他已经意识到要说服罗伯特与他一起回去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发现五年的时间都不能劝服他。
不管如何,坡特确实在那个时刻离开了地球,而罗伯特仍然留在了3B病房。
说实话,我很讨厌小说中最后的这一段话。
说得太多,把PROT描述得这么清楚,他也就死了。
I have no home.bess我无家可归.皱巴巴的白纸上,只有那一句简单的话. 以及一只振翅欲飞的大胖鸟.所以波特选择了带她走. 在那叠厚厚的理由中,只有这个,不可抗拒那么坚决, 又那么无力.忽然之间想到,如果是从前,看到这里,我应该会泣不成声.现在却只有出奇的平静.来自遥远光年以外的温暖在心底汇聚成河流,温柔围绕.从前有一家精神病院有一天来了个奇异的病人波特没有身份证明,没有失踪人口报告他自称是来自距离地球一千光年的K-PAX星的外星人随身带着个小本子记录在地球的考察情况他头脑清晰,性格温和,待人亲切和蔼 帮助许多精神病人找到了希望和快乐他对镇静剂完全没反应, 能看见波长400的紫外线他了解许多只有顶尖天文学家才知道的秘密还会莫名的穿越,突然消失和突然出现他告诉大家他将于某月某日某时离开地球返回家乡医生一边调查一边给他催眠试图找出他的过去和患病原因病人们则都被他的故事吸引纷纷表示到时候想和他一起走他说,只能带一个人他让每个人写一篇作文说明自己想去那里的原因时间越来越近了医生很紧张,病人很兴奋到底波特,真的是天外来客,还是仅仅是一个深度的妄想者患者呢带我走吧.这里不是我的家园.我只是不小心被遗落在地球上的孤儿我不属于这儿,我冷眼旁观这颗星球上可笑的人类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的,带走我总有一天,我会回到自己的世界曾几何时,这也是我最固执的坚持夜复一夜遥望模糊不再闪亮的星空等待..无尽的等待 明知无望的等待没有K-PAX星,没有光束旅行,没有瑰丽的天体轨道有的只是茫然无边的空旷和隐秘的心愿日子一天天过去, 一年又一年.光阴匆匆溜走指缝残留的梦像碎片一样滑落,连呼吸都变得微弱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医生,病人? 多么奇怪的分类 波特说也许你认为他是精神病,而他不过是你理解不了的另一种生物最后的凌晨 天空泛起紫色的光芒幸运的bess奇迹般消失在看守严格的病房中只留下一张空荡荡的床和一张皱巴巴的纸而此刻,窗外风雨交加,紫色的闪电划破长空我就像一个悲伤的囚徒,望眼欲穿
开头的时候PROT就说 don't worry, I'm not going to leap out of your chest. 放心 我不会寄生在你身上 PROT的意识 PORTER的重生
10分给文松的颜值,很帅耶!4分给这个电影,0分给文松的口音,大舌头还东北口音!出戏!求你了用个配音吧
最傻叉的电影,还不如看个小品,演得纯属无聊荒诞!文松别再浪费自己那点小聪明劲了,看完真的很需要勇气,不要吐出来!
出身很重要,不然接的全是这种大烂片
辣眼睛
我时常会怀疑自己是从哪找来的这些个烂片看🙃
洗澡🛀🏻看的…打发时间没有评分可以理解…这…电影封面也没有😂😂😂没想到那个县官公子还挺善良…
浪费时间。自从闻过臭脚以后的文松,就过了巅峰了。
随便的离谱,徐子珊在tvb的时候觉得她演的挺好,一到这里感觉和文松在两个世界演对手戏
看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片子 没啥新意 不过u1s1 虽然平淡不过打发时间看看也不觉得无聊
女主的古装也太难看了
哈哈哈哈
所以……花木兰不能侮辱,赵公明就可以吗?神仙是虚构的,所以无所谓吗?可起码也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财神啊!真的可以这样侮辱吗?这么无能这么势力……拍得烂剧本烂也就算了,侮辱神仙是什么鬼?网大的编剧果真是,没有能力,总是逻辑漏洞百出,剧情乱七八糟,写的很难看也就算了,还如此没有节操,真的醉了!文松,好好珍惜点名气吧,好好挑剧本!徐子珊啊,不是要退圈吗?用这种烂片结束演艺生涯?不觉得吃一坨狗屎很恶心?徐子珊果真不适合傻白甜女主,还是适合腹黑心机女二或女反派,真的超级带感!烂这个字,我真的说倦了!我不是针对这部财神,我是说拍出来的所有网大,几乎都很辣鸡!很少有几部能看的!双鱼陨石是仅有的几部之一。大战还稍微能看,董昌和赵公明才是一对吧,七七走开。林子聪那俩人找了一部片的路……到底是要干嘛!
确实看完需要勇气…… 也算尊重国产了。
辣眼睛的特效、剧情还有文松。
还没看几眼就可以打分的剧,下饭都难呀,容易反胃
平淡
21.3.10在堂姐网络电视看的,从开头就抗拒了我,但我着实想看看这剧会怎么个烂法。结果从开头,那一段就完全垮掉,节奏、表演、剧情等就完全垮掉,正剧、喜剧都不成模样,特效掉渣且服务剧情并不恰当。但其实,这剧有资本的,有后续支持的可行拍摄的,只是可惜不伦不类。还有一点,电影找不到导演词条,其实应该导演是个科班之类,能看出一些商业电影有循的痕迹,比一些不知所谓的人好很多。
弃 感觉没意思
很差 但笑了
被一段剪辑视频骗过去👖看的,真的是太难看了,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