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刚放映的时候,觉得还有点看头,马一毛前两集还行,根娣这弄堂一枝花也不错,马拉姑娘长得也漂亮,莫文辉很不错。
可是后来啊后来,编剧可能脑袋里进水了,半大小伙子突然就换人了,马风顶着一头假发出现时看着真是奇怪。
然后出现了马风管大伯的老婆叫婶的笑话。
莫名其妙的剧情,接都接不上趟,马风是个倒霉蛋从来没翻过身来。
再说马鸣,这个人更是不知所云,(原来看幸福像花一样时,还在想辛柏青笑起来很阳光为毛抢戏不行哩)现在看的确明白了,有的人当主角实在是不出彩,从来没做过一件出彩的事,竟然也能青云直上,当上官。
剧情一直拖啊拖,老马老早就OVER了,应该叫老马家的幸福后事才对,当然也无幸福可言。
总之这是烂片中的烂片,一定要说的话,何赛飞演得妈妈完成了任务,莫文辉是片中的亮点,很多人看好的吴秀波也还可以,其它的人都不知在干什么地……烂片,作为主演的辛柏青更是差劲
名字带有“幸福”的影视剧,剧情基本上很坎坷,老马一家快要把悲情都集中到自己家了,一家子都是暴脾气,马风=马蜂
首先说非常喜欢莫文辉这个角色。
主要想说说马鸣,我真的不想说他做错了什么,但是自始至终都透着别扭,马一毛对他的偏爱甚至于溺爱,马风为他的牺牲,马拉为他的奉献,马妈妈对他的包容,为了什么?
难不成只是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而光耀门楣?
但是即使是这一切换来了马鸣的出人头地,全家人得到了什么?
除了不能吃不能喝的面子以外,全是马鸣在家人有难时的唱高调,这样就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吗?
不觉得特别冷血吗?
马风入狱是马鸣亲自指示的,马拉入狱时,马鸣躲起来了,老莫入狱是马鸣把警察带来的,面带笑容,好有风度。
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小家都保护不好,还谈保护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难道不可笑吗?
徐丽娜为马鸣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只是漠视与被动的应付,我从来没有感觉到马鸣真正的深刻的爱过徐丽娜。
虽然旁白说的马鸣多深情似的,但是感觉很苍白。
徐丽娜以身相许而至有身孕,马鸣却是很懦夫的选择了沉默,在打胎后医生让签字时是让人瞧不起的胡斯文挺身而出。
多么有讽刺意味,作者是不是故意的?
吴秀波演的黄爱国真是让人爱,虽然从剧情来看他是反面角色,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讨厌他。
也许他从安排马鸣给他老爹带路到与小娜的婚事都是投资,但是至少他很真实。
但是马鸣一口一个千千万万的马家,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这高调唱的。
而且最后黄爱国居然还被他说服自首了,这样的结局只会在现在这个时代的电视剧里有,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小于百分之零点零零三。
为什么喜欢老莫?
听听他在最后关于黄爱国的事情上,对马鸣说的一席话,要是您会听谁的?
是不是比马鸣那所谓的党性化处理上好一万倍?
不信者可以借鉴老主任对马一毛服役期间,马风在逃期间回家时的表现进行参考?
在这个扯蛋的时代里,该演戏的时候演演戏,在该糊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比那上纲上限的高调比起来是不是更让人信服,是不是可以让大家的努力不会白废?
黄爱国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他对马鸣说:你被教育毒害了。
对啊,我现在就在反思,我从小受的教育与现实的冲突。
往往越是好孩子越没有出息。
想想在马鸣对马一毛的检举信时,马风半夜翻墙撬锁将信偷走,这个反差,会不会让你感觉到马鸣的学白上了,而马风这个混混真爷们?
最后,同上面的几位评论一样,支持前二十集是好剧情,最后的几集纯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而出现这样的畸形的剧情。
有点想吐,太晚了,洗洗睡了。
细看下来,可以看做大陆版的光阴的故事(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334160/)...虽然侧重点可能有些许偏差,但时代的变迁也尽收眼底,高考状元,淘气的小儿子,大女人的恋情,这简直就是光阴的故事两家人的事情,缩影到了老马一家.也许在细节把握上稍显不足,但是在大的方面的思想反省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看到了16集,后面却还无从评判但看这集数,和光阴的故事差不多,估计可以演到接近现在的时候剧中还出现了邓丽君的歌曲,这些东西在光阴的故事中也出现了,当然咱们也有那时候自己的回忆.比如那些顺口溜和革命歌曲剧中大胆的刻画了马拉的爱情部分,虽然剧情老套,甚至就是那些偶像剧中搬过来的,但在那个年代,却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甚至对于那些青春期的懵懂,安排在了学习好的大儿子身上,这也与光阴的故事如出一辙当年看到光阴的故事,就在想大陆什么时候能够有这样的片子,想了想金婚,但却也过于刻画夫妻俩的爱情部分了,省略的其他人,老马此剧巧妙地绕过文革时期的描写,也就是孩子们小时候的描写,虽然略显遗憾,但想导演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只有再等下去,当tg能够更坦然的面对这些事情虽然起了一个比较土的名字,但这也符合大陆的特色,向光阴的故事这么文艺的名字,估计都难以吊起广大中老年人的兴趣吧(笑
从头到尾 每一集的剧情让我一直怀疑真的是在上演幸福往事么?
很久未看过大陆剧集了 演员纯熟的驾驭角色能力 剧情的辗转 再到编剧所顾忌到的时代背景 导演的细致入微的喜点表现。
深入的看 是一部艺术。
真的是部不错的片子。
对于莫文辉那句:马拉属于谁不重要,我,属于马拉。
让人由衷的佩服这个老克拉。
这部片子还非常深刻的告诉我们:没文化,真太可怕;有文化,更可怕。
马风,是最可怜的孩子,不得不时时做出各种各样地牺牲来成全这个成全那个,脾气和马一毛如出一辙,也是因为这个脾气,吃尽各种苦头。
不是说马风智商不够,如果他能够耍一点点小聪明,能够保护自己也好,也不至于落到那种田地,以至于后来所有的人来帮忙,塞钱,找工作,迁户口等这类事情,他一律一根肠子直到底的认为那都是同情他,施舍他。
如果那时候马风能跟着莫文辉干,我估计这小子应该能混的不错。
再说说莫文辉,一开始,这个被革的空荡荡的老克拉没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说真的,就是个空壳子的纨绔子弟,虽然有一阵联系到英国的姑妈,开始过好日子的时候对马拉献尽殷勤,又是买金表又带她去红房子吃饭,我就知道他俩没好结果,果然吧。
不过,如果没有把马拉逼到日本,估计后面的剧情也就没有这么精彩了。
老莫对于马拉真的是情深意重,不管她对他的态度是如何,不管老马家的人对他的态度还有说那些酸不拉几的话,老莫永远都像绅士一样,对她家里人的照顾,从来没有间断过。
的确,可以说老莫穷的只剩下钱了,他所有的精神依托就是马拉。
当在深圳马拉提出一晚上两百万的时候,老莫很吃惊,但他不是被数字吓到,他只是被马拉的改变有点不吃所措,如果,那晚,他真的用把马拉给睡了,那后面他俩就没戏唱了,他坐在车里赶去机场的那一段,一个人默默流泪…..马拉,为什么总是给老莫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特别是她要和古原办婚礼的那一段,老莫压抑着心里的不快,像个小跟班一样,他在马拉面前,他永远都表现的那么痴情,真是的,马拉这个人,不给老莫机会,还不准其他人去占有老莫,什么心态,我就觉得马拉到了日本以后就开始心理变态了。
马鸣,马鸣……这个小色鬼就不提了,提他做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
可怜的徐丽娜哦
今年看的唯一一部国产电视剧,也是最好看的一部。
演员实力很强大,林永健、辛柏青、张译木等都演得不错!
一个时代的缩影,很多情节还比较真实值得一看!
2011年看的第一部剧一开始在电视上看,不过瘾,就下载了,幸亏没去买DVD开篇真的很不错,很喜欢林永健,以为剧情会像金婚那样发展下去,结果。。。。
从马拉开始去日本,剧情就开始扯了估计马拉是一特美的姑娘,到哪都能有人追,还有那个在国内追马拉的,怎么就也去日本了,还看到李光洁了,不过竟然过劳死了,估计是档期没了。
其实马拉陪酒那段的高气节,我看了一点也不同情,反而觉得高尚得都有点讨厌了…………然后是海南那段,也很扯,马风出现的时候吓人一大跳,当时我在想从上海到那边要不了好几年吧,怎么人就长成这样了,后来剧情讲是东西被偷了,很艰难才到老马大哥家,但是…………还有长大了马鸣出现那段,真的雷到人了,大马鸣和孙俪演过幸福像花儿一样应该,觉得还是蛮帅一人,但演一高中生,太别扭了,于是越发怀念小马鸣,小马鸣那形状,真是演到大学毕业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怎么就换人了。
人人都换了,唯徐立娜(名字没错吧)没换,太奇怪了,太奇怪了,马拉也一直没换人,看来是女人的打扮本领比较大,怎么都不会显老啊。
如果一直是父辈当主角,估计片子我还会看过去,不过这片子野心太大人,什么类型题材都要涉及一下,坏分子、未婚先孕、父子情、走私、商场、贪污,真没想到马鸣能那么有出息,真没想到后来整个演变成反腐大片,太伤人感情了,拖着看了最后一集,然后就直接全片删了。
要下班了,不写了…………
这是部很好的剧集,但大多数人没有看懂,但也没有权利要求大多数观众能理解这部由一个朴素的真理所表达的深奥,由平庸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深刻。
演员的表演是令人难忘的,信服与成功的。
几十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社会全景刻画的极其生动,令人感概万分。
可能是删剪的原因吧,整部故事的述诉虽然算完整但并不流畅,这是唯一的不足。
平凡的人生将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宁静!
真实的有点太真实的片子。
从某种角度说,每个人都是可怜的,每一个人:穷人、富人;少的、老的;男人、女人;显赫的、平凡的。
而幸福时刻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已经发生了。
难得的编剧和演员,只是何赛飞的状化的不够老啊。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0421北影
#BJIFF14 英嘉(🐳💗)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