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浴血无名奔袭特别可贵的一点是切入点是以人为本,充满人性的关怀。
一段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去看,也许是史书中写的,也许是政治的宏观的视角,但我想身处于历史中的具体的人,每个人也有不同的感受,具体而真实,并不是抽象而模糊的。
我想战争也是一样,身处战争中有指挥者,也有普通士兵,也有平民百姓。
在那样一个时代,在那样一个战争背景之下。
能感动我们普通人的也是那一个一个具体的人。
真实而生动,崇高又伟大。。
历史从来都是由一个个看似普通又不普通的人构成的。
抗美援朝那些牺牲的战士,不是无名碑上冰冷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个曾经温暖曾经鲜活的一个个生命,有父母有家人,也许还有妻子儿女。
他们为了更崇高的使命,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战斗到最后一刻。
我想起先辈的回忆录里写过,他是在战争中九死一生的人,他是志愿军去过朝鲜战场。
他说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后来在和平年代能够活那么久,时常想起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牺牲了的战友,太多太多了都还那么年轻。
他们是有坚定的信仰的,因为经历过战乱,看过无数生灵涂炭,经历过家破人亡,信仰的力量使他们在战场上无坚不摧,不屈不饶,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在后方是真的有要守护的儿女和千千万万的同胞的。
不能让战火烧过来。
保家卫国从来都不止是一句口号。
浴血无名奔袭给我很大的感受,就是以参与这场战争的一个个士兵的视角,去反映这一篇宏大的史诗。
片中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很棒,贴近于角色,每个人个性都不同,很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
饰演杜川,东学的演技一如既往地好,片中开始有一段内心戏,把观众拉入杜川的内心世界,与战友别离的痛苦,一步一步地成长走向坚定。
有很细腻的处理,表现人性,情感,内心世界,整部影片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也有很温暖的一面,战友情。
是一部很有人文关怀的影片。
这么多人前仆后继的战争的意义。
也从一些细节上去体现。
那一颗糖,有象征的意义,是生活中的甜,是活着的希望。
去打这场战争,是为了人民能从此过上平安甜美的生活。
打仗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和平和幸福。
以一个盲人小女孩去展现,小女孩脸上的幸福和微笑,像那颗糖一样甜,这么多人的牺牲换来了平民百姓小孩平安地长大,一代代传承,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踏实地生活。
另外也向我们这些对战争并不了解的人,对战争是如何打的,一些战术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
30天完成3000多镜的拍摄,可以想象是巨大的工作量,战争电影是特别艰苦拍摄难度特别大的。
以少对多,以弱对强,在老黄埔用坦克打下飞机那一刻,很令人热血沸腾,他为家人报了仇。
紧接着敌人的炮火并没有放过他,他的牺牲也让人很难过。
为了掩护战友,拖住敌人,金实在地道里与来偷袭的美军正面相遇,浑身燃烧着熊熊烈火扑向敌人同归于尽的画面,很震撼。
太惨烈了,在强弱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完全靠着人的意志去打这场仗。
不惜舍弃生命阻击敌人,牺牲自己也要掩护战友。
因为他知道这盘棋很大,赢取战争的最终胜利是最终最有意义的目标。
保卫自己的家园。
神枪手杜川最后把敌人一发子弹毙命的镜头太帅了。
在影片中也看到了成长,杜川在第一次三排全军覆没只剩他一人的时候,内心是异常痛苦的,他想要跟战友们一起走,对于三排只留下自己独活这件事,以及失去战友。
他心里过不去这个关。
在第二次的三排,派战友们去执行危险任务的时候,他心中犹豫了,他怕重蹈覆辙。
但是经历了这场战役之后,虽然也是大部分战友都牺牲了,可是这一次他变得很坚定,他明白了牺牲的意义,为了最终的胜利是有价值的,也迈过了心中这道坎。
看到了杜川的转变。
因为他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使命感。
是为了国家,为了保家卫国,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为了换取最终的和平,国泰民安。
那个时代的人经历过战乱的痛苦,心中是有大爱的,有更坚定的理想,为此可以牺牲自己。
另一个小战士张娃子从最一开始当兵的原因是想当英雄,也在经历战友的牺牲,残酷的战争磨砺下后来转变为保家卫国。
更高的理想和使命感。
整个影片有着大片的质感,完全不输于院线电影。
宏观的镜头,震撼的特效,激烈又写实的战争场面,微观的局部细节都有。
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也被真情感动。
闪光的理想,生的眷恋,死的壮烈,有无数的牺牲也充满着希望。
那些无名的英雄在历史里淹没于泥土也许无人知晓,但是这盛世正是因为有你们,这盛世一如你们当年所愿,这和平是用最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铭记,感动,自强!
国庆假期跟老爸一起看的,真的很不错。
战争场景够燃、够炸,人物情感真实充沛,故事也够吸引人。
尤其要夸一夸几位主要演员的表现,真的不愧是演技派,整体感觉完全不一样。
老爸平时喜欢看战争片,一边看电影一边跟我讲了很多志愿军的故事,对片中的军事细节也赞不绝口。
看得出主创们确实做了功课,战场的布景啊,使用的武器啊什么的都符合那个时代背景,一点也不出戏。
爆炸场景也特别真实,配合音效真的仿佛一秒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之一是战士们使用的武器装备。
老爸特别夸了片子里的志愿军战士用的枪支大部分以步枪为主,端着的冲锋枪也是铁把冲锋枪,属于特别还原历史了。
尤其是看到战争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依然用原始的武器与敌人周旋,用一个侦查排的兵力坚强抵抗、巧妙配合,成功阻击了美军精良装备了半自动狙击步枪和重机枪的坦克装甲团。
在那个物资匮乏以少敌多的年代,志愿军们真的太让人佩服了!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历史上的抗战片段,虽然用的都是简陋的枪支和弹药,却始终坚持与敌人顽强抵抗,那种坚毅和顽强实在是令人感佩。
必须要说,这部无愧于前作《浴血无名川》的质感,依然有者超出预期的网大画面表现力,以小见大的设计照顾到了很多细节,看得很爽!
很多抗美援朝题材作品容易忽略角色深度塑造,但战争片的魅力绝不是大场面和视听效果,个体的温度才是影片的魅力所在。
该片通过小人物的情感转变和牺牲,体现了在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当年正是那些在战场上英勇奋斗的战士们,用大无畏的勇气和向死而生的信念,筑起了一道钢铁般的血肉长城,阻挡住了敌人的钢铁洪流,但这些无名英雄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家庭,他们有他们的情感、信念、态度,这些细节不该被大场面埋没。
主创团队以细腻的表演和恰到好处的剧情安排,让观众与每个角色紧密相连,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那份真实与情感,像杜川失去战友后的自责与梦魇、杨卫疆十分宝贵的战斗奖章、老黄浦打下飞机后对逝世妻子和孩子的对话,都是无名英雄背后最值得欣赏的动人之处。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次电影观影,更是一次身临其境的历史体验。
它让我们深入了解志愿军的艰辛和荣耀,让我们重新思考那段历史、思考人性。
有幸在贤M观影团提前看到了这部热血沸腾的电影。
电影从小视角出发,讲述了战士们死守无名高地的精神,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勇于牺牲自我,血洒异国他乡,他们有的都没来的及流下名字,他们勇敢无畏的精神震撼着我们,坚定的爱国信仰震撼着世界。
正值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年之际,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温了那个时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他们无名的墓碑就是我们心中铭记的丰碑!
中华民族近代遭受苦难之深重,付出牺牲之巨大,在世界民族中是罕见的。
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平实的话语,普通的歌词,却令人心潮澎湃。
近代以来为了祖国强盛,民族独立,2000多万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
抗美援朝影视剧在上世纪中美关系缓和后,两国都不太拍,毕竟我们发展需要西方先进技术和资金,美国也不愿意自揭疮疤。
毕竟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老美在半岛吃了鳖,心气肯定不顺,这也能理解,也就有了中美军事交流,美方不带我们参观朝鲜战史馆的段子。
近五十年来,我们没有大规模宣传抗美援朝,甚至拍摄好的抗美援朝电视剧也因为怕伤害美国人民(时值911)感情而雪藏至今。
2016年《我的战争》上映,片子质量一般,但我还是很激动的带全家人去看,结果全片没有出现美、美国鬼子的称呼,就是说敌人如何如何,钢丝走到这地步也不容易。
2018年中特朗普引爆中美贸易战,双反开始在各个领域激烈对抗,科技、军事、金融甚至延伸到影视制作。
大量抗美援朝作品风起云涌,健在的老兵每年总要佩戴勋章看好几部片子。
《金刚川》甚至动用数名导演赶工完成,后来的《水门桥》创下国内票房纪录,不是说片子拍得多么好,国人就是要争这口气。
美国也拍了《荣誉》等片子,可惜战场上没打赢,怎么拍都是底气不足,质量和影响差远了。
网络大电影一直以来是劣质的代名词,能去演的都是过气明星,比如谢苗。
偶尔也有精品,比如《目中无人》《东北警察故事2》等。
翌翔和郭勇两位导演居然玩起来抗美援朝宇宙,刚上线的《浴血无名-奔袭》和2021年《浴血无名川》主角都是神枪手杜川。
两年前,中美狙击兵的较量拍的相对真实,我们装备水连珠(莫辛纳甘)就很不错了,不能像有些导演抗战剧都给配上光学瞄准镜。
当时看的很激动,故事情节也大概记得,没想到《奔袭》中又是杜川,看设定应该是一个人,这是他成为侦察排排长前的一个小任务。
影片开始,三排在阻击战中几乎全员牺牲,排长杜川活了下来,紧接着他就成为另一个三排的排长,首要任务端掉美军补给站,接着是抢占备用站点,主动阻止美军装甲部队,一场激战,三排几乎全员牺牲,结尾杜川再次带领新三排奔赴前线。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比较真实,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感情,这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光荣传统的体现,抗美援朝期间,就是美军也找不出志愿军军纪方面的污点。
李奇微称:志愿军是(美军)最凶狠也最文明的敌人。
片中战斗场面比较写实,细节也对得上,轻步兵对战坦克,云南兵用炸药包和爆破筒全歼英军皇家坦克营是活生生的例子。
战场上主动反冲锋也是常有的事,美军听到冲锋号后退也是有的(烟台峰上的小张司令)。
缺点也有,背上插着红旗冲锋勇则勇矣,目标太大,行动也不方便,也没看过类似战例,先烈非常勇敢,不需要过度夸张,否则会适得其反。
(上图为《浴血无名川》)
(上图为《奔袭》)再次回想一下《浴血无名川》,越发感觉两部片子搞不好是套拍的,主演和配角一模一样,情节上有较强连续性,甚至道具从大到小都有复用,比如杜川的小本子。
《无名川》中有杜川狙击美军军官的描述,活下来的小战士正是《奔袭》中报信的,怎么看都是一个整体,为什么分开上映,而且次序颠倒,有点好奇,莫非是拍了部电视剧剪成电影上映。
因为战事激烈,志愿军数次冲过三八线,很多烈士的遗骸匆匆安葬在韩国境内,根据中韩两国协议,我们先后九批接志愿军英烈回家,凡此种种激动人心画面多见于各类媒体,不再赘述。
对于那些为了祖国强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先烈,影片最后字幕说得很好“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PS:志愿军的主动性是非常强的,华川阻击战是美军唯一一次有机会消灭志愿军的战役,就是因为某师未按原命令主动出击才失败的,这是志愿军市一级主动担责。
三所里阻击战中,对于上级电报中位置偏北的龙泉里,精准判断目标应为龙源里,终于堵住了南逃美军。
片中发现战机,肯定是主动出击,杜川还要纠结迟疑,这是不符合一个狙击手人设,也不符合志愿军指挥官身份的。
也许导演是为了表现杜川脆弱的一面,给最可爱的人加感情戏,太不容易了。
从宏大的战争场面到细腻的人物刻画,都展现了导演对细节的把控和对人性的理解。
配乐更是将电影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得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力量与感动。
它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一群普通士兵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伟大与悲壮。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那段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勇气与决心。
国庆档惊喜之作!
影片中的演员表演很自然,尤其get了赵润南和李东学,真的是好演员!
看到牺牲的战友们挂着红花登上回国的列车的那一刻,我泪如泉涌!
我个人还是觉得这部电影没有上到院线有点可惜,战场的惨烈塑造和逼真的爆炸场景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必在影院里的观影体验一定会更好。
影片整体的质感都很不错,喜欢战争题材的豆友们值得一看。
尤其令人热泪盈眶的是,这些有名有姓的战士,或者更多的无名英雄,他们来自真实的历史。
他们的牺牲与拼搏,他们的勇气、坚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真实的,在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今日,真的会让人对这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充满敬意。
当然,这部电影中不仅有热血与爆炸,更有真情与感动,有笑有泪,有致敬有思索。
对于一个之前不怎么看战争片的我来说,算是一次非常沉浸式的体验了,大大改变了我对网络电影和战争片的看法。
从宏大的战争场面到细腻的人物刻画,都展现了导演对细节的把控和对人性的理解。
配乐更是将电影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得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力量与感动。
它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一群普通士兵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伟大与悲壮。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那段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勇气与决心。
陪老爸在家刷了浴血无名,这真的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心情激荡的电影!
尤其是影片紧凑的叙事节奏和引人入胜的剧情,真的会仿佛将你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世界。
这部电影通过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以一群实力派演员走心演绎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满个性的志愿军战士形象,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老爸的朋友有很多老兵和退伍军人,他对影片的感触更深,也对影片的呈现效果赞不绝口。
在那场战争下,有无数这样无名而伟大的个体,硬是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钢铁洪流,打得够狠,打得够硬,打得够神。
影片以一个完整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每个情节都堪称扣人心弦。
跟随着影片的节奏,你会被完全引入战争中的紧张氛围,仿佛在与战士们一同感受每一次冲锋陷阵的刺激。
故事的紧凑性让你无法自拔,每一分钟都让你屏住呼吸,期待下一刻的剧情发展。
谨以此致敬我们的革命先烈,是你们的无私奉献和不懈斗争,才成就了这一场立国之战的胜利,让我们获得了七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看过《浴血无名川》,对杜川的故事印象深刻,所以上线的第一时间就观看了这部《浴血无名奔袭》。
不吹不黑,真的是一部难得的走心好片!
尤其令人叫好的是电影中的剧情线和人物设定。
片中采取了与前作类似的手法,以杜川排长为主视角,将叙事聚焦在了一小群志愿军战士身上。
这样的叙事手法不仅以小见大,打造了更有深度的故事,而且也让影片讲述的故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了。
片中一个个充满生活感的小故事,刻画了真实而鲜活的一个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他们不仅是军人,更是普通人,他们有着相同的渴望和梦想。
这种生动的人物刻画,让观众更加贴近故事,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仿佛就是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是自己的祖辈。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老金,他在火中奔向重生的画面仿佛凤凰涅槃,真的给了我极大的视觉震撼和情感共鸣。
这部影片不仅展现了当年祖辈们的光荣历史,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是唤起了你我的家国情怀。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致敬那些为国牺牲的无名英雄!
这部影片不仅展现了当年祖辈们的光荣历史,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是唤起了你我的家国情怀。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致敬那些为国牺牲的无名英雄!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