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错过在电影院里欣赏这部动作惊悚悬疑片,实在有点儿遗憾。
虽说不是头一次看到类似题材的影片,多年前Jodie Foster主演的Flight Plan和另一部Wes Craven导演的Red Eye均已在同样的密闭空间里做过精彩的尝试。
这部胜在悬念设计得很巧妙,简直是一场心惊胆战的智力游戏。
导演对飞机上的布局、设施等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得相当逼真,与时俱进的还引入无线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这些推动情节变化的关键因素。
演员方面,Liam Neeson已是第二次跟这位西班牙导演合作,塑造的角色也是他近年来银幕上反复出现的慈父英雄形象,新鲜感欠缺。
不过对于这种题材来说,这一点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了。
有精心设计的悬念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已经足够。
很好的片子,拍的让人悬疑心惊肉跳。
设置的悬疑点真的很好,回头一想,剧情很简单:一个家庭,事业都不是很顺利的便衣空警,面对大众的不理解,误会,甚至是怀疑,担当下来,顺利的排除了险情。
成功迫降航班。
结局虽然有些过于乐观,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都活着,皆大欢喜。
但是仍然不改变这部美剧的精妙。
压力炸弹,机长死亡,剧毒针头,手机图片植入式病毒……这些都是设置的精妙之处。
从开头警察登机进入机场看到的若干人物,在后来都在机上有所呼应。
老少,男女,民族……首尾相应,最后基本都活下来了,妙哉。
涉及到一穆斯林,小白帽一顶,很让人怀疑他。
但是结果意外。
真男人!
再说说这事要是我碰上可能会咋处置。
先说,要是警察发现那个戴眼镜的有嫌疑,是不会先控制他后再解除怀疑的。
宁可错杀,不会放过的!
黑人病毒植入者这个人也早应该怀疑。
飞机座位边上恰巧有一个人程序开发员,恰巧会这伎俩,并且再警探发现他们谈话时很随意的恰好听到这一段,很蹊跷。
必有问题。
要是我,我还会怀疑警探边上的这位红头发女士。
至少是控制!
也许读面术能看出这女的不是黑类?
几句话的交谈,不应该这么信任啊。
不大懂。
还有不大明白为啥警探不对纽约警察信任呢?
为何不授权,或者不合作解决问题呢?
要是我,我会先沟通同门兄弟的。
再来说说匪徒,匪徒两个人在暴露之前怎么可能沟通呢?
并且是一个人已经有嫌疑,黑人哥们咋会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跑去勾兑呢?
匪徒用的是军事炸弹,这是很高深的技术,咋会没留好自己的后路呢?
准备跳伞,但是那么高的高度,跳伞成功率多大?
总之,这是一部很好的空中飞机片。
空中片海了去了,有蛇,僵尸,有恶劣天气,有……加上911,mh117,370,这个题材几乎是永恒的灾难主题。
但是这部更切合实际,让人感觉最真切。
最符合常理。
顺带说下,我是在沃尔玛看见卖电视的播放这部片子的,当时就被场景氛围所吸引。
后来又专门找到看。
已经看了点,所以后来看那种神秘感减退好多。
总结,好!
連恩大叔粉算是很幸福的,這幾年他愈老愈剛,拍片頻繁,而且都會挑替他這種文武兼具的演員量身打造的一人獨戲。
《空中救援》就是今年的連恩空中秀場啦。
《空中救援》劇情挺工整。
挾持飛機,無疑是最精典型最不可破的「密室」情節,主人翁在飛機上面對時間壓力與處處兇手,只憑自己的本領破案,找出真兇。
在九一一事件後,我深刻相信本片不敢演出飛機真得落下的劇情,所以懸念已經少了大半,就看故事前中段怎麼在明知結局的前提下弄出點詭局氣氛。
《空中救援》也就是這麼回事的電影,但動作片大多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演員找對,巨星色彩出來,劇情不要脫軌,就仍能沒甚麼預期得觀眾很滿意的看完飆風般的兩小時體驗。
巨星味很重要,本片即連恩尼遜(Liam Neeson)的個人秀。
越老越硬的他,搭配上他個人的內斂臉孔,演出這種本來像是布魯斯威利或哈里遜福特會扮演的警政英雄,也還是能演出一絲絲的文藝氣質。
本片文武戲份約八比二,沒有動手的談判過程亦很刺激,真不是連恩尼遜來演,是演不出來這種亦文亦武的戲路了。
本來沒有很愛連恩大叔這幾年的改變,但每年能看一次中年硬漢滄桑拯救世界,也挺棒的。
總不能永遠都是年輕小伙子拿CG盾牌打漫畫壞蛋吧?
p.s.還以為這部片會因為馬航事件的「即時」發生造成話題性呢。
結果沒有,是否是因為馬航事件本身,就比電影內容還戲劇性呢?
[0291] Non-stop 急速天劫2014-06-05经历过足够伤痛的落魄大叔,对连姆•尼森Liam Neeson是再熟悉不过的角色。
步入60大关以后,他反而撑起了动作电影的一片天,这也算是老来开花。
尽管后半部落入俗套,应该说这是部优秀的电影,功力在于导演和编剧,换一个主演也绝对没有问题。
故事已经足够新奇,导演把悬念也几乎留在了最后。
在视像流行的今天,在本来应该断绝联系的万米高空,最传统的文字短信,反而让气氛紧张到极致。
同样是911以后的伤痛,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找回自己的生活,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
在一切都不可信任的封闭空间里,能够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式,也算是故事的善始善终。
连姆•尼森,多年之前一部《辛德勒的名单》让他几乎一手抓住小金人,谁曾想20年过去,那也成为他最为接近影帝宝座的一次。
眼看着上了岁数,到了60岁了,却陡然间因为一部《飓风营救》又火了起来,续集的拍摄也再次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进而让他到了这个岁数却不得不不断接拍一部又一部的动作戏,不久之后即将来到的《飓风3》以及可能是为了方便宣传,把本片的中文翻译也愣是往“营救”上面靠,将原本“永不停歇”亦或“没完没了”的直译完全抛到九霄云外,于是眼前这部貌似营救系列的最新作品就这么来到了。
其实呢翻译成“空中营救”也没什么不可以,整个故事也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连姆•尼森扮演的男主:比尔作为一名空中安全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的乘坐各个航班,往返与各个城市之间,保障乘客以及整个航班的安全是他的职责,扮成普通乘客登机的他们遇到突发事件必须及时而有效的处理,与整个机组人员有效合作应对各种状况是为其使命所在,不过呢在911事件之后全世界都大大的加强了登机安检的力度,能够产生突发状况尤其是劫机事件的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可惜本片中咱们这倒霉的比尔就非常不幸的中奖了,在飞机刚起飞不久他的手机上就收到了劫机的威胁短信。
影片以20分钟为一个单元,隐藏在150名乘客之中的劫匪与比尔开始了一场20分钟一个回合的杀人游戏,经过缜密布局和奇巧安排之下,连续3人每隔20分钟相继死在了比尔的面前,面对着危机比尔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手段,然而他的所有努力都效果甚微,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掌握在早已机关算进的劫匪手中,处处受制的他,甚至被误解成了劫机犯遭到所有乘客以及整个外界的围剿,被重重危机步步紧逼,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他将如何扭转困局?
整部影片自航班起飞开始,就犹如一列持续加速的火车,导演在节奏的把控上显得非常老道,经过逐渐的预热以及缓缓的提速,直到最后高潮部分的到来,可谓是渐入佳境,几乎令人感到慌乱的迷局在整个机组成员的暴动之后豁然解开,此时整个故事已经到了脱轨的边缘,令人意外的情况陡然出现,劫匪瞬间控制住了整个航班让一切都似乎无法挽回。
连姆•尼森延续了“营救”系列中的硬汉风格,此次他所扮演的比尔除了是硬汉之外,还是一位因家庭不幸,而导致其酗酒成性,性格孤僻冷漠,成天处在对去世女儿的怀念以及内疚、自责之中的父亲。
如此憔悴的他,却在劫机发生之后,展现出了过人的判断力和惊人的应变能力,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打架的能力,两次短暂的动作戏算是将这一戏码勉强填补,不过呢说实在的,这如果多安排一点,他这一把老骨头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
当舍身为国的保护者们被说成是罪犯,那么将乘警污蔑为劫机者也无可厚非。
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创新吧。
一说起飞机这个空中密室,往往最先想到的不是侦探和密室杀人犯的智计角逐,就是探员同劫机者的勇者游戏。
本片属于后者。
只不过,《空中营救》这个电影不走寻常路,没有让乘警和歹徒直接较量,而是设计计谋使飞机这个大密室成为乘警的个人舞台,他们仅仅混在人群中,冷眼旁观,三言两语就搅得飞机上鸡犬不宁,乘客们像热锅上的蚂蚁,而主角则像猴子一样上窜下跳,并一步步坠入他们布好的圈套。
当国安局主管彻底认定主角就是劫机者的一刻,阴谋得逞。
不过,电影就是电影,就算正不压邪,大不了同归于尽,本片没有避免落入主流结局的俗套,并且,电影最大的毛病也尽在于此,这个结尾没有足够的电影细节信息来支撑,显得很扯很突兀。
不过整体来说,尤其是站在电影的娱乐性观赏性来说,本片是在合格线以上的标准的工业流水线产品。
电影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前半部分是歹徒周密的简讯联络作案时间,后半部分则是主角被陷害后的紧迫脱罪时间。
歹徒通过网络传简讯给主角,告诉他每二十分钟会杀死一个人,于是主角一边寻找歹徒一边防止乘客被杀。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杀死乘客的恰恰就是主角,至少看起来,几位乘客的死都与主角有关。
而最重要的陷阱则是歹徒要求汇款的帐号,竟然在主角名下。
至此,构陷主角的阴谋。
这一部分,几乎都使用简讯联络,所以台词较少,大部分时候都是将短信内容呈现在画面中。
画面跟随着主角的行动和视线而不断移动与切换,悬疑感很强,极具压迫感和代入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唯一一场格斗戏发生在厕所这个极度狭小空间,是全片动作精华凝聚,节奏迅猛,动作凌厉,大有《飓风营救》的写实动作风格。
当地面的电视新闻也将主角认定为劫机者后,电影进入第二阶段,如何重获信任,并抓捕凶手,是主角的难题。
就在此刻,飞机事件中最重要最俗套的道具——炸弹,闪亮登场。
然而,本片再次不走寻常路,没有让主角顺利拆弹或者将炸弹摆脱,而是用了空中应急措施来应对炸弹危机。
最终炸弹爆炸,飞机紧急迫降。
通观全片,本片有两点做的极好。
一是节奏的把握和氛围的营造,短信博弈和三次死亡事件快速推进,让氛围不断高涨,在主角被构陷的一刻达到高潮,又在炸弹危机开始再一次加强让观众将心提到嗓子眼,最后飞机成功迫降才放下心来。
第二,这是笔者认为本片最成功的一点,整部电影的设计像是密室逃脱,一条一条的线索不断被抛出,只要细心寻找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就能找到答案,没有无关紧要的冗余信息来故弄玄虚扰乱视听,这是编剧的高明之处。
这样做,可以让主角专注于剧情主线,增强电影的节奏感和悬疑氛围;也能让观众们的注意力保持在谜题上,加强了紧迫感和代入感。
而电影的动作风格则继承了《飓风营救》系列。
甚至笔者感觉本片就是空中版飓风营救,所以片名的翻译中才会有营救二字。
硬派,写实,凌厉,简练,没有多余的动作,也绝不拖泥带水。
电影是工业产品,而本片就是一个合格的流水线爆米花电影,剧情上的硬伤和漏洞,本就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在这一百多分钟的时间内,你能够跟随连姆尼森大叔的脚步,感受着压迫的氛围,同他一起找寻线索,解开这密室谜题,度过一段紧张刺激的时光。
影片在细节上也做足悬念,每一个谜团都环环相扣,故事讲得不拖沓且非常有效率。
同时,电影也成功让观众代入角色,观众们不自觉地让自己成为尼森大叔,试图从机上乘客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去找出蛛丝马迹。
尼森大叔依然宝刀未老,动作风格让人看完热血沸腾。
节奏感和剧情张力超强,密室悬疑+少量推理,90分钟紧张的令人窒息,娱乐效果十足。
剧本相对严谨,谜底揭晓后回眸会发现几个“电冰箱问题”,但总体而言相当精彩,连恩尼森熟悉的一脸深仇大恨、熟悉的锁喉功。
文/梦见乌鸦《空中营救》9月19日就要公映了,特地说说这片。
依照小弟写文章的惯例,先从电影的片名入手,《空中营救》真心掉价。
该片引进之前,民间译名《急速天劫》给人的感觉瞬间逼格就上去了,也许根据个人欣赏口味不同,有人未必觉得官方译名不好,因为可以串联老爹的另一部作品《飓风营救》,但总是觉得这个片名有土,跟电影不搭调,题外吐槽话。
回到电影本身,《空中营救》是今年看过的最爽快的电影之一。
好莱坞的动作电影经历了上世纪末期的火爆之后,逐渐退出了电影热榜之中。
回想当年每每走进电影院或影碟店,琳琅满目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动作片,每年好莱坞电影票房榜上,肌肉男、爆炸、追车这些场面几乎能延续一整年的时间。
如今的动作片就像香港电影的新武侠一样,噎死在了自己最大的美德——毫无节制之上。
有道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随着《谍影重重》系列的卖座,似乎让动作片们找到一种新的路线。
简单明快的动作设计和动感十足的画面取代了以往施瓦辛格和史泰龙们线条粗犷的原生态打斗,再配以老式动作片的追车和格斗场面也满足了大众与生俱来的猎奇心理。
这类动作片的好处就是不在拘泥于那种脸谱化的老式纯粹动作片,从另一种角度出发,在整体故事不算新鲜的情况下,从故事的走向和情节设置方面大做文章,《空中营救》就属于该类型电影。
无论是《谍影重重》,还是《飓风营救》,直到这部《空中营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快速剪辑、干净利落的动作场面和极富张力的故事情节。
动作片电影最被诟病的地方就是故事千篇一律和人物扁平,如果说的老式动作片《敢死队》是具有怀旧情结以及看一票昔日动作明星银幕上再次威武才导致电影的卖座,那么如《空中营救》这样的电影就是依靠情节内容来填补动作电影对故事和角色照顾不周的漏洞。
就像新派武侠一样,这种电影也可以叫做新派动作片。
来让我们看一下新派动作片都具备那些特点,以《空中营救》为例。
作为动作电影,本片拥有后者的一切属性,硬汉、枪战、动作,尤其是《虎胆龙威》之后的美式动作片,在一个既定环境中、在连续的时间线内上演的动作大戏。
《空中营救》也是如此,只不过将《虎胆龙威》中的大楼、《勇闯夺命岛》的恶魔岛换成了飞机。
这样的故事万变不离其宗,因此而言《空中营救》的故事不算新鲜,简单的劫机题材已落俗套。
但本片又与《最高危机》、《乘客57》这样的同类题材不同的是,故事模板没变,变化的是里面的内容。
首先,正邪势力的对立发生变化,不像《空中监狱》那样正面对立,也不像《最高危机》那样反派在明,正派在暗,而是扭转过来,反派始终隐藏在暗处,主角则根据线索进行追查,这样一来,就让电影多了悬疑片的色彩。
这样的处理手法让本片的动作场面下降,但剧情张力陡然提升。
可以对比《谍影重重》、《飓风营救》乃至《未知身份》都是如此设置。
将主角暴露在外,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故事引导,让电影的故事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到了最大的限度,主角在追查线索的同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有嫌疑,让电影代入感极强,同时故事未来空间很大,情节设置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在此借用了悬疑电影的功能,让剧情张力一步步的形成,做到引人入胜。
其次,电影的节奏感很强,得益于幕后团队的功劳,编剧为本片设定了一个“20分钟大限”,反派每20分钟杀一名乘客,在由导演将之串联起来,通过剪辑师的手段强调出紧张的气氛,加之本片的悬疑色彩,和万米高空这样的封闭空间,整部电影节奏掌控的确实没话说,让人紧张的透不过气来,非常标准且娱乐性十足。
最后,动作场面不再简单粗暴,肌肉硬汉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技巧大师。
连恩·尼森,这位越老越能打的英国人,在《飓风营救》中树立了“麻辣老爹”的形象,并且一直用到现在。
本片中其展示的依然是硬朗的作风,熟悉的骨法+锁喉功,配合凌厉的剪辑,动作场面不一定火爆,但很刺激。
这也顺应了时代潮流,当年老式动作电影简单粗暴的狂轰滥炸造成的审美疲劳之后,也需要这种“技术性击倒”的方式来带给观众一丝新意,技术性击倒”并非单单指的是动作场面,而是从情节、故事节奏等全方位来形容。
当然电影也有缺点,《空中营救》充满悬疑张力的故事看似严丝合缝,但还存在一个“电冰箱问题”。
这是源自好莱坞评论家的术语,意思是观众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会被这部影片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然后回到家打开冰箱的时候,冷静下来仔细琢磨,就会想:电影里的情节为什么要这样设置,XX为什么不干某些事情....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本片也是一样,电影的反派在暗处,将主角每一处步骤都算计其中,就像一个木偶一样完全按照其意思照办,这就是一个相对不合理的地方,又不是主角肚子里的蛔虫,为何料事如神?
当然,剧情如此设置是为了增强悬疑效果,这个“电冰箱问题”总体不影响观看,没有太大的漏洞,因此才让本片给观众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无论从故事还是人物,《空中营救》都没有脱离老式动作片的“三板斧”,但却变了一种方式来呈现,悬疑、惊悚等元素的加入,如“凌波微步”般的故事节奏和凌厉的剪辑和动作场面,造就了新派动作电影的“技术性胜利”。
看连姆尼森大叔的枪战片总是很过瘾,如果不是他"女儿"总是在他的片子里穿越来穿越去的话...当然啦,片子还是蛮好看的,只是每次他回忆起女儿时就"啊,又青春期女儿和父亲疏远啊"这样的感觉,有点让人纠结呀《急速天劫》的故事或许似曾相识,纯粹在飞机上演绎的电影印象中就有看过,不过尼森大叔有尼森大叔的范,看起来自然有另一番味道。
本片中他饰演的空警比尔并不是一个和蔼大叔,遇到男的爱理不理,遇到女的热情说话,还爱拿25年警察经验来压人,性格着实不好,而且再一次的是离异男人,他是有多爱这种设定...不过随着剧情的进展,你就能发现他又变回平时动作片里的那个尼森大叔了,尤其是当他拿起枪时,《无名杀机》的马丁、《飓风营救》的布莱恩此刻都附体了,就算是计划周全到让人吃惊的歹徒都不怕,尽情向观众显示酷酷的一面至于剧情嘛,还是很不错的,起码看的时候没发现有漏洞,完全被反派的计划唬住了,而且很快就展开故事,没有花太多时间先铺垫背景啊、人物啊之类的,一点都没犯困呢总体评分:4.0/5.0娱乐指数:3.9/5.0票房表现:成本5000万,真是想不到在飞机里拍都这么贵啊,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都用在最后的特效上了。
嗯...还有租飞机。
北美首周2887万,全球票房1亿9874万,难怪尼森大叔笑得那么灿烂要说有什么漏洞的话,就是那个黑人同伙竟然就这样想去伸手拿手机,甚至都没打算先说服一下同伴...然后就挨子弹了,完全没有他说的"只要是你想到的,我们都想过千万次了"的风范。
好吧,他说的是想比尔想到的,没说是同伴想到的...那些基金啊、100个账户转成10个账户啊都变成鸭子飞了...电影最后终于出现了海报里的镜头了,整部片子就是等这个呀,太帅了。
当然副机长的紧急降落也是很拉风的——加德凯娜/Katna Guard
空中劫机题材,老美的个人英雄主义典范,很出色的类型片,够悬疑,够刺激!
可惜今年出这个题材注定赔钱,估计都得禁了,时运不济啊。
欣慰之处在于,原来炸弹在飞机上爆炸是可以做到伤害最小化、可以安全着陆的,这让人多少对马航事件还抱有一丝幻想。
只是,还有人记得马航吗……尼森大叔大概是缺钱,年逾花甲了,又不是武生出身,还成天出来演动作片,真硬!
老毛子的意淫片,有这么强的技术按照他们的尿性早占领全球了,前期一直怀疑为什么他们不打背上的汽油桶呢?傀儡们排成队列的时候最好看!
打斗装逼都很业余
人性你妈隔壁,是个电影都特么贴人性标签也是醉了。
Project 12: The Bunker @2019-04-15 13:19:46
[2016.08]搞不清到底是哪国的电影,拍得很业余。
Project 12: The Bunker
洋版盗墓笔记吧
某些形式模仿大片的样子,但从特效来看,不是大片的投入,打斗设计也不太精彩,只是随便看看,也还可以。地堡里那些列队站立的不死战士,有点像兵马俑。
麻痹,欺骗群众啊....... 在网上的片名 是“克隆军团” -- 神秘克隆计划 但是几乎 很少有这部电影的简介 。。。卧槽,到了这里 变成 俄罗斯地堡计划,什么鬼.... 难怪别人搜索不到,还让不让人看的!!
室内CS+社会主义铁人。不知道社会主义军人给导演留下了怎样的噩梦…才会让导演写搞出这剧本。反派强行复活,可能那个装置不是用来杀人而是用来变铁人的,所以最后没有给唯一一个主角补刀可能是因为他成了社会主义三好中年人,而不是打打杀杀的极端分子了。
too much to say Finally Nothing to be told
The Russians scrap a dangerous scientific project designed to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tory. A manhunt ensues after they unsuccessfully attempt to huo87.com exterminate all the scientists involved in the top secret project.
一部小成本西班牙科幻电影,剧情中加入了“僵尸”和“机器人”元素,但是该片拍摄水平不高,部分情节设置让人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我看的版本字幕还可能是机器翻译的,不过即便如此,也可以肯定是烂片一部,看一遍就行了。
打斗不走心,剧情不走心,不走心
差
还可以吧,挺多漏洞的,主角们都挺没脑的。地下堡垒部分还行,可惜没有进一步的探索。最后结局超烂的,强行死完,强行反派复活。四人小组女的还长的不错。ps:这剧情和克隆军团有啥关系。
中二得不得了
设定很有趣
一般
够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