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之前在许多地方看到一些视频片段和推荐文章,说这部电影如果现在上映,一定会过多少多少亿,还说这部电影没有取得好票房是因为徐克的水平超前,无法被当时的观众理解。
于是,我便油生对这部电影的好奇和对徐克的敬意,去看了这部电影。
我想说,这部电影即使是现在上映,也不会取得好口碑的,至于票房,如果是冲着徐克的名头和某些情怀的话,也许它能拿到高票房,如果是冲着剧情的话,估计还是拿不到好成绩。
首先,来说说这部电影的优点。
不得不说,徐克在那个年代拍摄的电影的审美就惊艳四座。
无论是对镜头的把控,还是人物造型上的设计,都叫人享受了一次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
全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张柏芝那一回眸。
那个剪影,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表现出一种素雅到极致的美(不会夸人尴尬了),真乃恰到好处的镜头语言,可称完美。
冲着这个镜头看这部电影,也值了。
徐克对每一个角色的服装造型也是下了一番心思,可评精致。
不过人物之间的画风相差太大,一些误入的欧美画风看起来很是尴尬,丹辰子的一身装备与技能真是叫人目瞪口呆,真的不怕观众笑出来吗?
这部电影被夸捧上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特效。
但是在我看来,特效的确出新出奇,但是绝没有可以好到被奉为神特效的地步。
可以看出来,有些特效其实是比较简陋、甚至是幼稚的,无法满足(现在)观众的观影需求。
这些特效也许已经超越了当时电影制作的平均水平,但是称不上精致,也不接近完美,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相信,如果由现在的电影公司制作这部电影的特效,一定能看到进步的地方。
所以,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不要吹特效了好吗?
再来看看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
我觉得可以用朦朦胧胧、欲说还休、隐隐约约、不清不楚来形容。
有些人之间,你好像看到了友情,又好像看到了爱情,又好像几个人之间都有点什么朦胧的情愫,但是到底是哪一种呢,你又看不清楚,说不明白。
不知道徐克在处理这些感情线的时候是如何考量,也许是我没有看懂,但是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电影里的感情处理是不尽如人意的,至少没有任何一种感情能够牵动我的心。
每一份感情的处理都不是有头有尾,尽善尽美,淋漓尽致的。
另外,女兵的设置让我一脸懵逼。
吴京的角色固然有它的意味,不过,有点突兀啊。
聊聊剧情。
好了,这是最没有什么话好说的东西了。
全程的感觉就是“我知道你们或迟或早一定能打败反派我就看你们用什么办法了”,毫无悬念,没有意外,就是这样。
不知道那个年代的电影是不是都是这样,整部电影的节奏没有任何变化,稍快的节奏保持全程,不会随着剧情发展做任何的快慢调整。
这一点是败笔了,就好像你吃一桌饭菜,每一道菜里都放了一样的特制调料,吃到一半,食欲全无。
同时,电影的每一条故事线都不甚明晰。
所以这部电影吸引我看完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得不说,徐克无边无际的脑洞和想象力勾起了我的兴趣。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总想着,后面会出现什么有意思、有创意的设定呢?无论是人物,还是造型、武器、技能、特效,徐克都不遗余力地贡献着他的想象力。
这部电影像是一包你从未尝过的怪味豆,让你尝了一颗还想尝下一颗,直到吃完了一整包怪味豆才肯罢休。
但是吃完了,你并不想仔细回味,反复回想,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没有成为许多人心心念念、无法忘怀的经典之作的原因,因为它压根称不上经典。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徐克对这部电影倾注了不少心血,观众能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满满的诚意。
如果现在的电影导演能有徐克的艺术创造力和对创新、创意的追求,观众可能就不会只能看粗制滥造的玄幻剧了。
所以,有些人不要闭眼吹了好吗?
神作和神特效真的不是这种神法。
真的是太精彩了!
这剧情,这特技,这阵容!
真的太精彩了,6.8实在是给低了,应该是7.5往上!
峨眉山被毁的时候,真的感觉是到了绝境了,谁知竟然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绝了,太绝了!
徐克导演太牛了,编出这样的故事!
看电影的时候,老是像这就是小说中的斗宗强者啊!
整个剧情荡起回肠,跌宕起伏,不止是主角精彩,连配角都有故事,塑造的角色很鲜明。
很早以前看过,当时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而且觉得有点暗黑,毕竟丹辰子给黑化了。
女主碎成一片片,这个场景十多年都忘不掉。
隔了十多年再看,它精美绝伦的画面,浪漫的仙侠情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都让我觉得很震撼。
先说画面吧,影片的场景很大气,群山漂浮在空中,云雾缭绕,修仙者修行了成百上千年,他们匡扶正义,抵御魔道,维持着大地的正气;武器设计相当精美,金月轮,钢翅膀,南明离火,都无比帅气,人物施放技能也很华丽,还有那九朵莲花,非常漂亮。
演员也都相当仙气,玄天宗让人觉得高手就是孤独的(虽然其实就是面瘫),张柏芝美得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形容,那脸,那后背,施法的时候轻轻抬起手臂,每一个角度都让人觉得美丽啊!
还有丹辰子和玄天宗立在两个山顶,背景是一轮皓月,美!
孤月死之前,脸上斑驳破碎的场景啊美轮美奂。。。
用以前语文课里的词语就是浪漫主义,如果晚拍十年,加入3d元素,肯定是一部大片。
而现在小时代啊新娘大作战整个3d完全不知道整来干什么。
而且貌似也只有字幕是立体的吧。。。
再有就是影片里的情感。
从来高手都是孤独的,他们站在高山之巅,脸上总是透着寂寥之色。
孤月和玄天宗是谈了一场千年之恋,他们爱了几百年,分开了几百年,想了几百年却总是错过,这么悲哀的设定,放在谁身上都是会觉得寂寞的。
而玄天宗的朋友丹辰子误入魔道,玄天宗亲手杀了他,手刃挚友的悲伤,也不是平凡人能够承受的住的。
而一切结束后,他又要离开峨眉,一个人重建昆仑山,孤独似乎伴随着他一生。
丹辰子也是孤独的人,他憎恶魔道,但是内心又有着善良不忍的一面,所以他才会中了赤尸的伎俩,入了魔,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赤尸是全影片我最不喜欢的人物,她坏的太彻底了,连一丝正面都找不到。
丹辰子因为和她长久陪伴而心底变软,对她起了怜悯之心,而她却利用别人的怜悯伤害别人,这种行径只能用卑鄙无耻来形容,所以小虫子什么的最好看见就踩死,免得日后成患。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上下,法国开始了电影的新浪潮运动,意大利开始了电影新现实主义运动。
在随后几十年的香港,也迎来了一次港影的新浪潮。
这一个巨浪,没有法国,意大利那么具有革命意义,却是港影的一次改良,影响了许多港影人士。
徐克,恰恰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新浪潮的袭来,带有一点“先锋主义”的味道,也为香港从影人士带来了新奇的电影视点。
《第一类型危险》(1980)《蝶变》(1979),都是一次形式创新,导演的思想解放。
在任何一个时代,先锋主义色彩都是一种“破格”、“超前”,很难为主流文化所接受,票房上的失败不足为奇。
但以今时的眼光来看,这些电影却依然凌厉,锐气,逼人,尽管它们是“剑走偏锋”。
与此同时,这两部片也展现出了徐克不俗的导演功力,运镜,布景,打光都太老辣,不信,您再翻看一下,多线性叙事故事《第一类型危险》里能有几个废镜头,布景打光展现出的黑色灰暗基调有多厉害。
徐老怪的名头,来自于他思想上的天马行空,怪力乱神。
无影腿要一跃而起反重力连踢十余脚,轻功当恣意挥洒来去自如,这样才是梦,这样才好看。
所以徐老怪作品大多偏爱与写意流大师袁和平,浪漫主义的程小东合作。
但视点,才是催生《蜀山传》诞生的苗头,没有那种仙侠飘渺《山海经》味道新奇的视点,《蜀山传》永远只能是徐老怪心里的梦。
当时的徐克年未三十,拿到投资后就开始做剧本弄特效。
因为太年轻,所以敢想敢做;毕竟太年轻,所以容易上头。
投资,满足了他大量天马行空的需求,许多奇幻的特效都应运而生,能在如此年纪实现一个如此梦想,还有比这更激动的吗?
于是徐克顺利的被特效冲昏了头脑,剧情无限的为特效做让步,一步一步的把剧情立意拉向深渊。
徐克喜欢为了特效而特效,《蜀山》为了特效把剧情牺牲了。
这一点,往后看《龙门飞甲》也是如此。
李连杰萌萌哒的对着陈坤说:嘿,厂花,咱们去暴风 漩涡中心去打,你敢么?
陈坤竟然萌萌哒的跟着去了。
这样的一段剧情设定就为了沙尘暴那场特效,你敢相信?
你们是打了十斤鸡血才敢这么傻逼的往沙尘暴里跑, 只为打架。
卖的一手好萌,我至今无法想象这样的对话。
回看《蝶变》和《第一类危险》,《新蜀山》除了特效真不值一提。
而最大的败笔就在后期双剑合并的剪辑上,太粗糙了,电影的高潮怎么可以烂成这样子?
前期的武打剪辑在特效的基础上都明快的很,后期竟然可以这样,这就等同于你对着林志玲的下半身撸了半个小时,最后却给了你一张凤姐的脸,直接吓尿。
《蜀山》的剧情有伤,但主题还是略有展现——团结。
元彪饰演的狄明奇一语道破元婴入侵的真相,武林正派人士各自为政,各管各家山头,不肯团结才导致元婴见缝插针。
五胡乱华,剧中各种服饰颜色的七色军队相互斗争,也是在暗合团结这一主旨。
只是剧情不断的削弱,这一观点显露的无力,太单薄。
可就是这样,在VCD的年代,《新蜀山剑侠传》的光碟不知道被我看烂了多少张。
当时只觉得太兴奋了,这是武侠吗?
不是呀!
可在当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它。
它从感官上极大的满足了一个东方男孩,对于武侠神话的无穷幻想,对于冷兵器的无限向往,洋枪大炮虽然充斥了整个世界,但灭不了一颗冷兵器神话的心。
《蜀山传》(2001),就是炒炒现饭,把老底子再挖一次,带来的感动大不如前了。
而且,郑少秋的儒雅,林青霞的妖媚是伊面和张柏芝永远都弥补不了的空缺,徐克把林青霞刻画的如此妖媚,王家卫也不过如此。
这是一部风格大于剧情的电影,在那样的时代为人诟病在所难免。
不禁想起丁引对瑶池堡主的对话——留得青山在,一朝解恩仇。
如果徐克留得青山,晚点再拍,剧情也许能更饱满,但穷思极致的想象却无法复刻,终是一朝难解恩仇。
所以,在徐克最癫狂的时候,构造一个不存在的时空,极尽想象,华丽难挡,天马行空,已经足够。
一朝解恩仇是对《蜀山》最好的诠释,什么七七八八,恩恩怨怨,刀剑无眼,都斩断,其余一切管他的。
徐老怪,徐老怪,怪在你生不逢时。
转自不知名网友
看过了当今的仙侠片以后,回过头来看《蜀山传》,忽然觉得,这样的作品似乎更有仙侠的精髓。
开头部分,孤月道尽了昆仑的传统,是日月定阴阳,昆仑是一日一月,所以一直是一师一徒。
孤月的师父已故去多年,而她始终念念不忘,修为无法突破,是因为没有勘破情关。
孤月说不能叫玄天宗步她后尘,其实就是说天宗也是深爱自己的师父孤月,孤月为了弟子可以在修仙的道路上更进一步,逐他下山。
临别之语,分明是对未来有了预感,孤月的修为有了破绽,才会在血魔入侵时身死,其实这死大概亦是孤月所求吧,思不可及,不可复得,至死方休。
如孤月所愿,天宗虽也重情,但并不偏执,虽然为遇见师父的转世李英奇而心澜波动,却更将峨嵋的前途命运放在心上。
丹辰子身为峨嵋大师兄,一向克制隐忍,而正是他自我约束的性格,反而让赤尸找到了攻略的缝隙,丹辰子时刻不忘首席弟子的职责,尽职尽责,却压抑着自己的个性,终于在遇到貌似弱小的赤尸时,起了怜爱之心,终究为她蛊惑入魔,可叹可哀。
段雷则是一个善于权衡的人,守卫蜀山义不容辞,当大势已去时也可以转身离开,在师门有难时亦挺身而出。
与之对应,凡间的女将军程乐天也是理智重于情感的人,作为军人,她崇拜强者,为达求师目的,不惜长跪不起。
这样相似的两个人,注定相互吸引,短暂交汇,注定分离。
虽然正邪不两立的故事已经俗套了,徐老怪的蜀山还是有一种磊落的气质,从不会你侬我侬爱得死去活来。
所谓探寻人间永恒的道理,以长生换得能力的提升和灵魂的觉悟,修仙之人其实并不比凡人高明许多,更有无数的爱恨嗔痴,然而终究有些道义,值得人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路漫漫,求索不止。
第一点:所谓长眉所去的另外一个时空,到底是那里呢?
按照蜀山剑侠传的背景设定,长眉所去的地方,应该就是所谓的灵空仙界。
按照设定,所有人学道,目的都是为了最后飞升紫府天阙,也就是灵空仙界,那么这个仙界什么样呢?
《青城十九侠》中,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三十二天释道两家,正邪各派,仙佛共有七十六等。
上等真仙能有几人修到?
” 九天仙府,总共有三十二层天,仙佛共有七十六等!
这个概念,一下将整个蜀山世界的上级机构说得清楚明白,更说明了神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是飞升之后,大家都是平起平坐,一个等级。
大抵的情况就是:金仙,天仙,地仙。
根据修行不同而划分。
根据书中记载,普通峨嵋弟子学的是一部峨眉长老抄录的道书,而长眉真人学的是两部天书,所以大抵长眉后来应该是达到了金仙的境界。
而至于金仙以上还有不同的神仙,其实在书中展露的也很少,就不一一细说了。
另外只有修炼到金仙境界才能无拘无束,天仙要授仙职,也就是说平时有挺多事情要忙,而地仙则每隔一千三百年要受一次雷劫,一次比一次难捱。
————————————————————————————第二点,为啥五台山的和尚只会念经,那么没用?
蜀山系统之中,无论佛道,所修的一共是两种,一种是道行,一种是法术,进入灵空仙界,获得“飞升”,主要靠的道行。
“道”是无法传授的,能传授的只是修炼道行的法诀,至于拥有多少道行,靠自家的修为,不是靠心法就可以弥补的,“法“则是法术,体现出来,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战斗力!
但在故事中,其实不乏法术高而道行低的,譬如许多散仙,偏门,虽然飞升无望,但却非常厉害难缠。
而也不乏法术基本没有而道行高深的,譬如书中大雪山坐关修行的和尚们,连一般的小怪都打不过。
(电影中的五台山可能就是映射这一点)只有峨嵋这种“玄门正宗”,才能两者并速。
峨眉是怎么传授徒弟的,怎么样做到“道”“法”并进的?
峨眉传授徒弟,也是十分简单明了,就是几人发一本道书,全部撵下山去,让大家自家修行,修多修少,全是靠你自己了。
那修炼多久,就能飞升?
以陆荣波为例,是修炼了不到百年,就可以飞升。
用《云海》之中峨眉弟子的描写看,大部分峨眉二代弟子,都是用了不到百年之间,都大半飞升了,只留下少数留存人间。
那说明,对于玄门正宗来说,从修炼到飞升,时间不需要很长。
那长眉修炼了多久呢?
上千年…… 前面说了,他修行的层次不一样,所以需要的时间也多一些。
金仙的待遇也跟天仙,地仙是不能比的。
——————————————————————————第三点,昆仑山是一种什么状态?
整个蜀山体系,还珠对阵营划分,按照道行的高低,做了下面的几种归类。
玄门正宗:代表门派就是峨眉,以门派出现的则是峨眉,青城,武当、昆仑,等。
海外散仙(非正非旁):这是蜀山系统中最多的一部分人,同时这里指的是狭义中的散仙,他们所习虽非左道旁门,也非玄门正宗。
旁门: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峨眉开山三祖师之一的连山,大荒二老,这些人物一样会三清法术,不过太清法术少见。
旁门出身的还有华山派,崆峒派,红发老祖也是旁门中人。
左道:比旁门更次一等的就是左道,如竹山教就是代表。
邪派:邪派的代表比较多,拍在第一位的是轩辕法王,后面的才是哈哈老祖,东海双凶妖尸谷辰等人 魔教:代表人物则是尸毗老人,九烈神君,鸠盘婆,绿袍老祖,五鬼天王等等。
书中写道:不论释道两家,俱以求无欲为大道根基,其实‘无欲’,二字,根本难通。
试问:想成仙成佛,是不是欲?
若论真正虚空寂灭,何必有我?
只须乘它归尽,到时一切还之太虚,何必学仙学佛?
可见己若存在,便当有欲,求仙求佛,不过是所欲者大而已。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全由天赋,我既秉有,便当享受。
再以本身道法本领抵御百敌,以防忌害,由我放量享受。
只要道精力足,一样长生。
岂不比成真正仙佛还有趣味?
昆仑山的人就是这种状态蜀山中多次有峨眉心法和佛门上乘心法的描写,都是讲究空灵无相,所以理论上可以完全避免魔牵的,但只是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而已,才会生出种种劫难。
这些人修炼的是玄门正宗,但无法窥破情关,少了克制,就容易被天魔侵扰。
所以只能轮回转世,以求来世再进一步。
其实这种人书中很多,自成一派,并不只是孤月大师一人。
我常常会做一种梦,梦里我不再受物理规则的制约,飘入云端。
天空上钉着一盘金黄耀眼的明月光。
天空被月光照耀成深邃透亮的宝石蓝色,漫天繁星像是手握千万钻石的神明,朝天空中就那么随手一挥而形成的瑰丽奇观。
我飞翔在天际,急速且随心所欲,就那么让清洌的风毫无阻挡地刺穿我躯壳,把自己完完全全沉醉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感受天地浩然之气。
梦中这种场面颇有些类似获野千寻最终忆起白龙(赈早见琥珀川)的名字时,二人所处的那片明净之穹。
沐浴其中,且凭风抚,且任月照,且披星辉。
身下的大地一片郁郁葱葱。
周围是亘古的宁静,只有透彻心扉的感动。
然而有时,则是如鸿毛一般浮于云端,周遭或是迷雾轻绕,或是鹅毛纷飞。
恰如《仙剑奇侠传4》开篇CG的开头,云雾缭绕的仙境中,拨开云雾,群山展现,灵气袭人。
仙山之中,仙鹤群飞,仙人御剑乘风,何其洒脱,快哉!
妙哉!
梦中种种,似水无痕,如仙如幻。
我自12岁接触了《仙剑奇侠传》便一直对仙妖神魔、飞升幻灭、御剑乘风之类奇事心驰神往。
小时候父母管得严,直到我在03年才第一次在地方电视台上看了电影时段播放的《蜀山传》,便彻底沦陷在电影那迷彩绚烂的世界中了。
《蜀山传》满足了我梦想中一切一切的神往:仙境、不死奇人、雄浑壮阔的仙宫神殿,还有令我懵懵懂懂不求甚解的仙道哲学。
多年后的今日再回顾《蜀山传》,更多了一些感触。
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蜀山传》,我带着对老徐(这是我对徐克导演的爱称)的敬仰心情拜阅了他的另一部作品——于1983年上映的《蜀山:新蜀山群侠传》。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老徐一定是带着对83版难以割舍的情怀和些许的遗憾,而再创作了《蜀山传》,并在此片中,将原作者还珠楼主“荒诞至极”的玄幻武侠风格——浅显来说就好比“只见他一运掌,啪一道紫光,喜马拉雅山上的雪都融化了”,又好比“他长剑一挥,嗖一道剑气,太平洋的海水都沸腾了”这种天马行空天纵奇才的气魄——做到了极传神的体现。
曾经的紫郢剑与青索剑,由一真和尚跟西蜀探子耿明奇使用。
正所谓日月定阴阳,阴阳相生相克,在片中双剑宿主均为男性的同时,还融合了第三位宿主,道姑李亦奇的元神,从而达到了阴阳调和。
要对付血魔,必须双剑合璧,然而雌雄双剑不可相碰,轻则宿主死,重则天地崩。
这是道姑李亦奇告诫二人的话语。
最终,她与白眉参透了“碰不可,不碰亦不可”的悖论背后的答案,即若要双剑合璧成功,则用剑二人必须心意相通,合璧时在乎灵犀一点。
后来,紫郢剑变成了天击剑,形态上更是极富柔美之态,蓝粉紫三束互相缠绕的烟云,出剑攻击的剑势恰如一道道柔美云霞,美则美矣,却一击必杀,剑剑中的,真不愧为一把绝世雌剑。
青索剑也变成了雷炎剑,依旧散发着青绿色的幻彩。
在廉刑开窍后重新激发雷炎剑威力之时,廉刑因几近无法抑制剑力而将其插入山头,引得雷炎剑力震出山中群剑,驭万剑纵横盘旋于蜀山之巅。
万剑齐飞,巍然壮观,剑环剑阵,惊艳绝伦。
不禁令我想起《仙剑奇侠传2》中的其中一段CG,已成为蜀山掌门人的1代主角儿李逍遥,施展蜀山绝学万剑诀,大破妖魔剑阵。
一代传奇宗师的华彩乐章与雷炎剑此时此刻的作为颇为相似,这段场景的安排极尽所能地展示了雄剑的风华与威力。
《蜀山传》中,雌雄双剑的宿体也进一步变为了一男一女二人。
雌剑宿主名叫李英奇,与前代同双剑二位男性宿主合并的女性元神李亦奇姓名相差无几。
影片较83版多了一次双剑合璧。
第一次的合璧失败了。
双剑相击导致风云变色,雄剑宿主长空无忌死亡。
如此严重的后果比起单靠口说更加震撼和有说服力。
长空无忌在合璧之际脑海中闪现英奇的脸“一千年,两千年,我们能不能一直都心灵相通?
”正是这句话和那一抹笑颜纷乱了无忌的心智,使其临阵犹豫导致了灾难。
曾年少的我,还莫名为这句话黯然感伤良久。
也许我是对那一份未来不可知的畏惧,对时间流逝而人事浮尘变迁的悲情感怀,世间变数太多,此去经年,你我都不知人面桃花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蜀山传》的孤月大师仿佛是《新蜀山剑侠传》中仙堡堡主的重生,而由孤月死后元神再造的李英奇,发髻的造型又是曾经的堡主所梳的另一种发式。
《新蜀山剑侠传》中身中血毒行将堕落的南海剑士丁引,在毒发前要求其伙伴万一毒不得解,必需杀死自己,这又在《蜀山传》中找到了一条平行线:丹辰子与玄天宗相约,一旦谁入了魔,另一方要毫不留情地将对方杀死。
丹辰子堕落之后,在片刻的恢复神志之时,斩钉截铁地要求玄天宗“杀!
”。
此时,耳畔似乎同时回响着丁引对自己徒儿声嘶力竭的吼叫“杀!
杀!
杀!
”为了维护天道纲常,人间正义,英雄侠士甘愿牺牲性命,哪怕落得形神俱灭。
更加痛苦的是他们做为行刑者的挚友,原来,行侠仗义、匡扶正义已不再是简单的降妖伏魔,有时,甚至需要亲手毁灭自己心中无法割舍至真至诚的情感。
影片中,有两次出现了相似的场景设定。
玄天宗孤身一人漂浮于天际,四周无所依傍。
镜头由大全景迅速拉为远景,天宗漂浮的身影更显渺小、孤独、不安定,仿佛是一片随风飘零的枯叶,亦或是浮于阴郁汪洋之上的一片羽毛。
他在虚空中独自一人面对苍茫大地,背影尽是寂寥……这样的场景一次出现在他的爱人也是师父孤月大师死时,一次是在挚友丹辰子元神消散的时刻。
此情此景,令我重新回味开篇语“山峦迂回起伏,云海飞卷奔腾,天地间的灵气汇集于川岳之间,相传山中有不死奇人,能吸取山中灵气,突破凡人之躯,御剑飞行,追风逐月,星海飞驰。
他们在这里修炼仙术,目的是希望能参透天地间永恒的奥秘,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玄天宗此时已然突破了凡人之躯,却不能参透自己的内心,掌握不了感情。
他获得了永恒,但身边所爱一一离去,唯有自己独望天地。
蓦地想起《仙剑奇侠传4》。
结局中,曾经那位“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翩翩白衣云端客,生死为谁一掷轻”的慕容紫英,在百年之后,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当年随妖界离去,依旧容颜不改的妖族女子梦璃,在百年之后归来看望故人,轻声问候“紫英,这些年来过得可好……”“…无所谓好不好,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
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随后御剑离去。
梦璃随后伏在早已身故的菱纱之墓前独自感伤。
那么对于得到了永恒的天宗来说,身边故人远去,物是人非,物也尽改……最终是否也会产生“我不过是又做了一场梦”的错觉?
那些爱与痛,情与悲,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幕幕终将会醒的梦。
那么醒来之后呢?
无边无际的虚无。
我仿佛曾经有过,我仿佛从未有过。
人生已如枕梁一梦,我们所以为的梦境,说不定仅是梦中之梦,生死则是一场更大的梦。
然而人活着,还分什么真的假的?
现实梦境?
朋友、亲人、爱人离去,内心的悲痛酸楚,一定是真的,怎么会有假?
还有接下来要去做的很多事……如果这些都是梦,为什么还要做?
正当梦璃抚碑长叹之际,身后一扇木门打开,同样得到了永恒,却双目已盲的天河缓缓走出,在微风轻拂中像梦璃伸出手,面容上的微笑,似乎他已经触摸到了风中传来梦璃的香气。
二人相对而立,画面定格,成就传说……回望往事,当年梦璃离去之际,曾对天河说“谢谢你…给我留下了那么多开心的回忆…我们一起御剑而飞,一起跋山涉水,一起在即墨看美丽的花灯…这些事情,我永远、永远不会忘记…今生有缘无分,若有来生……虽然你我寿命相差甚远,你比我先入轮回,但是我会努力找到你的转世,我们来生再见,到那时,我们再像以前一样,跋山涉水,游历天下……”孤月大师的来生——李英奇弥留之际,对天宗说“我现在有孤月的感觉了,天宗,我终于找到你了”,随后离世。
英奇前世的记忆刚刚找回,又再度面临死亡,但是这次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天宗前两次失去身边之人类似的场景,而是英奇与天宗二人交替浮游于碧蓝苍穹之中的画面,似乎暗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影片结尾,玄天宗用李英奇所御天击剑中残存的元神再造了一个“李英奇”,不知道天宗听见她说“几座大山飞来飞去有什么特别?
我对这玩意没兴趣!
”时是什么感想。
他笑了。
因为峨眉已经度过灾劫,正在重建,处处呈现着生机与希望,他知道,逝去的终将会获得重生,他也准备履行对师父孤月大师的诺言,重建昆仑。
无论是李英奇还是孤月,都会如天雷双剑一样,万劫重生。
正如慕容紫英所说“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有道是“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让我用一首诗,来为此文做个结尾:逍遥游意气凌霄不知愁,愿上玉京十二楼。
挥剑破云迎星落,举酒高歌引凤游。
千载太虚无非梦,一段衷情不肯休。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特效确实做得美轮美奂,但故事却冗长乏味,无非是英雄获取力量,舍生取义,打败邪魔,再在英雄身上加个一段前世今生的凄苦爱恋,一段长达百年的友谊。
获取力量的途径玄而又玄,打邪魔的方法又是奇而又奇,想怎么来怎么来,就是让人不明觉厉。
跨越前世的爱恋更是完全无法唤起共鸣,更何况那个孤月还想着师祖呢,有你玄天宗什么事,千百年的单相思,也未见玄天宗为其付出过什么,于是失去也未必有多痛,反正这段恋情占用篇幅不小,却似蜻蜓点水,未能唤起观众心中一丝波澜。
除了男女主外还有一众配角,然而就连男女主角都未能塑造得立体,更不用说这么多配角了,一个个角色好似就只是凑齐蜀山弟子,一个个人的区别就只在能力高低,人生意义都只在降魔保卫蜀山,性格层面毫无着墨。
人人都说等吴京开窍,但开窍到底是什么?
担起对蜀山的责任?
如果是,那他到底怎么开的窍,被章子怡和谭耀文打一下就开窍了?
章子怡和谭耀文为什么又突然打起吴京来?
一众配角都各有各的故事,但散乱无章,毫无中心,还无趣得很,人物塑造更是失败,章子怡和谭耀文的支线更是完全游离于抗魔主线之外,突兀之至,完全不知这条线存在的意义。
这部片没有被低估,故事层面完全的失败,沦于炫技。
听说是第一部使用特效的武侠片,慕名而来,果然,徐克老怪几十年前做的梦,就已经如此光怪陆离了。
无论是只有几分钟的孤月,还是后来的李英奇,不得不说,张柏芝每一寸肌肤都是浪漫的美。
对美人,毫无抵抗力。
但故事的天马行空,也怎一个怪字可言。
故事走向和逻辑都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这样吧,比心中期待,略逊一筹。
第一次看就很惊艳,现在依然惊艳。
每次刷到短视频平台的介绍都不想刷走。
特效,世界观太宏大了。
以为以后的电影都会这么拍,结果后面越拍越烂,钱全部放在了请明星上。
最明显的就是《诛仙》,都是修仙的人为啥要走路啊。
修仙为啥要走路啊?
我想问当前玄幻片,难道修仙之后觉得走路更舒服了吗。
01年的修仙,几乎没有走路的场景。
这就很符合仙侠的幻想。
另外所有的演员颜值、演技在线。
为啥以前可以拍的这么好看
剧情非常弱于是塞了一堆非常刻意的笑点,演员演得过于夸张
谁是谁没看懂
片名应该叫《电人》,整个跟马戏团没有太多关系,还是双胞胎互相认错人的老梗,所有笑点基本都来自这里。很多场景明显是布景,影片的色彩调到饱和、极致,赏心悦目,故事、动作都夸张到爆。
我只想说院长真该死啊,结尾身世曝光的时候,我是真的期待主角上去铲他俩耳屎。这人往大了说为了全人类,往小了说就是一己私欲,这种拿别人做实验的事,跟灭霸有啥区别,一点都不人道。整片看完,不知道咋的,就是气不顺。----而且这片哪来的迪皮卡???我怎么没看到??
主题表达力度不够五色令人目盲
总的来说,《疯狂马戏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印度电影。它用独特的视角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友情、信念与梦想的力量。如果你喜欢印度电影或者对马戏团题材感兴趣,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分不清谁是谁,看得我都晕了。夸张的搞笑
以前小瞧印度电影水平了,就这么一部烂片都远比国内的烂片制作精良。
在飞机上看的,真的很有印度电影的特色
腕儿真多,话真密,梗真单一,歌舞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