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字数限制了。
故难得发个长评。
剧透预警先。
一句话总结:又是扳机社的除了剧情都挺nb的作品,尤其是两位女角的作画。
所以就不评价剧情以外的了,基本上其他的都是业界领先。
剧情推进到后面已经猜到结局了,虽说不是特别烂吧,但是很难打动人。
个人感觉问题出在:1. 整个设定都有些抽象,尤其中期之后,发现世界是虚假的之后,就感觉有点是一个精神状态不好的人的沙盘了,角色的各种行动都显得没那么多意义了,也开始出现了逻辑严谨性的漏洞。
2. 说到这个精神状态不好的人,虽然都是尼特,但有的尼特就很能让人共情(就不指名道姓了,毕竟被部分人喷得很惨),这位就很不能,前期乱杀人和没人性的地方太多了,即便作画再好也是个“疯婆娘”,(顺便吐槽一下,不得不说新条的作画很给力,即便我这么不喜欢她的个性,看到作画这么给力也有点动摇了,梦里的安藤的感受有点感同身受)后面洗白力度再大也由于前期让人很难为了她而落泪了,最多也只能算是同情。
3. 再说说别的角色,男主、男二就纯工具人,男主安排了个好像存在的感情线,但是讲了个开头就完全没后续了,更别提本身就是工具人的黑衣众了。
女二(可能是女一?
但感觉新条应该是女一)则经常圣母过度,虽然设定上没问题,但是也让人没法那么喜欢。
感觉塑造最好的角色反而是出现最少的怪兽萝莉(大概也是因为篇幅极短,所以不会写烂)和安奇,不过安奇的转白也属于非常的不出意外了,很典,所以不能算很出彩。
另外关于结局,我还有一个感觉更好的可能处理办法,那就是出去之后,和真正的六花他们尝试开始交上朋友,比如结尾加一段,新条很久没出现来到学校看到六花他们的一幕,这感觉会很不错。
毕竟不管整个故事是梦(个人认为不是梦,那个票夹更可能暗示着故事是确实发生的(或者过去和现实的六花的故事),可能就是宇宙人的能力之类的)又或是她自创的游戏/漫画/小说/虚拟世界之类的,把现实的角色放进来,让他们喜欢自己,感觉上也是她会做出来的事。
前四集:糖果配色的怪兽,青春啊跃动啊之类的感觉 一片绿光中,一拳高举一拳收在腰间,由远及近的出场!
光波!
BIUBIUBIU!
光波对呲!
圣剑!
劈两半!
状态变弱时半跪在地,绿灯闪烁。
出场时间的限制。
各种迷,比如这个城市是怎么回事,主角为什么失忆,怪兽一方有何目的?
如果只是小女孩看谁不爽就造个怪兽干掉谁,那这反派也太LOW了吧?
第三集里吃饭时黑丝在餐桌底下的小动作真的色情 虽说各种招式的动画被拿来反复播放重复利用,但我一点都不反感哟,恩,就是这个感觉 看完:世界观很独特啊,hyper agent,神,造物,电脑生命等等。
结局的最后一分钟突破次元壁,神来之笔。
先说最直观的,身体都蒙在被子里,脸只露出了眼睛,很好!
我一点都不想我喜欢的二次元角色真人化!
这样做真的很好!
然后再说这个破壁,就有种点题的那劲儿,新条茜回到了“神的世界”,也就是我们这些人的现实世界。
我没懂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六花,戏份那么少,虽然人物形象还算丰满……反正我爱新条茜!
看完就去下了33g的同人和图包。
新条茜的人设和作画太让我喜欢了。
内心有空缺的少女,捏怪兽,神,黑丝,眼镜,耳机,半脱的外套。
第7集在男主床上抚摸着枕头对男主宛若ASMR的讲话太色气啦,双腿还不断的扭动!
全季的打斗画面都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看得我激燃不止。
gridman和西装4人小队的合体。
比起最终决战这种充满了BEAM和爆炸的大场面,我更喜欢第10集中和坚果人打的那段,好的战斗也要有好的对手来配嘛,坚果人的出场--从怪兽的尸体中破体而出,造型-修长的梭形,胸口的红色巨眼,动作-一反其他怪兽的笨拙,上蹿下跳,灵活至极又带点夸张,就像个杂技演员。
徒手拆掉合体版gridman,猛的一批,可惜死于怪兽少年的爆种。
本人小时候看过古立特,听说古立特动画化我就很高兴,看之前还特意重新看了原作,一直期待了好几个月。
ssss.gridman这个作品充满了许多的特摄彩蛋,许多奥特曼系列怪兽手办,还有第7集圆盘生物有圆盘生物手办,第8集机器怪兽有机器怪兽的手办,还有学园祭里有银河奥特曼的标志,还有第6集内海手上的艾克斯里的飞机(名字忘记了,本人记性不好),以及宇宙船杂志上的赛罗,希卡利和安德鲁。
裕太等于古立特也是差不多致敬的初代奥特曼,奥特曼一离开早田,早田就失忆,就有可能相当于之前基本上都是奥特曼的意识在行动。
古立特的打斗真的看出了巨大战的样子,个人比较喜欢雷电古立特,所以我很期待全能古立特。
最令人高兴的还是最后一集的原版古立特,2d战斗加上原版bgm真的燃到爆,以及最后的修正光线真的让人泪目。
路人粉还是不要看了,真的对不上波
就如同《异性·契约》,真主角是反派一样。
这部片子的真主角即是新条茜,也是宝多六花,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茜是黑暗面。
六花是“社会面”。
茜是性压抑、沉湎于幻想的、要求过度关注的、同时又有自我否定、愤怒,近而自我攻击的。
更直白的说:怪兽是女主的愤怒和自卑,并且从攻击他人转为攻击自己。
同时,女主最终和自己和解。
最后黑暗面再次被压抑,只剩下社会面的自己。
说起日式校园剧,其实整体上是压抑和意淫并存的。
所谓“压抑”就是故意回避谈社会关系(比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家长缺席),而纯粹只谈同龄人之间的关系。
在本片中,一切外部压力,都高度抽象的以“怪兽袭击”来象征。
而怪兽袭击对于角色们是一种日常,而不是创伤性的就很说明问题了。
男主响裕太其实提供了一个带入剧情的视角的功能,他的行动基本是被动的,他觉得世界不太对,但是却没有主动想去解决眼前的问题,比如主动调查一下他眼中那些静止不动的矗立在城市中巨大的怪兽。
怪兽袭击很快被当作了一种日常事件。
虽然这个是动画片中的惯常设置,但是在片中,应该是有意为之的。
而且,男主所谓的“必须要做的事”也不是他的情感转变线,所以可以说他只是视角,不是主角。
整个故事套上了一个特别厚重的皮,也就是表层的怪兽战斗,和校园友情故事。
情节线和角色并不能严格对应上象征的各个面相。
我估计这个是作者无意识中做到的,否则的话对应关系会更清晰。
个人评分7.3到7.6,整体来讲我认为是值得一看但也有问题的佳作。
我之前看过老版古力特,说实话不喜欢,电脑世界和特殊布景在1993年很超前,但是剧情过于单调重复千篇一律,每集一个样子,武史滕堂被屁大点事惹毛—设计了个怪兽去电脑世界搞事情—主角变身—古力特打不过被虐到闪灯电脑冒烟—送了个武器过去打赢了本作个人认为从人物刻画,剧情发展,特效打斗,声优来讲整体质量不错,值得一看但问题也不容忽视。
个人认为很大原因是篇幅闲置群,让除了新条茜外人物几乎没啥成长和心路变化,当然这个能理解,新条茜的心路历程是主要内容,但个人认为最大问题在于安奇的洗白。
安奇前期只干了三件事:蹭饭,打不过古力特,被新条茜嫌弃。
然后莫名其妙被说是有了人心的生物,然后就来了句“我要打倒古力特,所以我要和古力特并肩作战”就洗白了,我此时是极度懵逼的。
他上一秒还对古力特喊打喊杀,下一秒就并肩作战了?
他前期就干了蹭饭,打不过古力特,被新条茜嫌弃三件事,哪件能看出来他有人心?
完全没有任何合理转变
这部动漫都是些什么东西?
这还是我的古立特吗?
圆谷近年来的恶趣味可真是啊,不搞特摄开始往动漫搞了吗?
真的是难看的要命,呕,什么怪兽娘,什么机动奥特曼,还有什么ssss,这个动漫里人物的变身动作简直侮辱古立特,还有我最喜欢的变形金刚,也被糟蹋了!
我可真是恨死你了,圆谷,好好的奥特曼不做,非要做这种难看的动漫,我求求你别做动漫了行不行,难看又无聊
从最后一集可以看出,这是新条茜的一场梦,从那个卡包就可以看出来,和在梦里六花送的一摸一样。
剧情里的一切事物和人可能是幻想,也可能现实中就存在。
其中,剧情细节的方面有很多,在那个怪兽小女孩告诉他这个世界的秘密的时候,坐电车写的始发地和终点站是不一样的,但是当小女孩告诉他一切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是一个地方,杜鹃台。
最终安奇也没死,他成为了下一个小女孩的角色,告诉古利特世界真相的人,这都是后话了。
裕太是喜欢六花的,从结尾就可以看出来。
喜欢一个人,嘴巴不说出来,眼睛里也会蹦出来的。
他不敢和六花对视,躲闪,心中有不安。
这就是喜欢啊。
而且从那集茜让他们都昏迷做的梦中,茜扮演了六花的角色,当时他说了句,咋们在交往啊。
而在第一集中六花当时提了一嘴,并没有说出口,因为他失忆了,这也说明了裕太喜欢六花。
说到底,我是觉得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神作算不上。
我看有人说空有皮囊的情怀作品,乐了。
这东西,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时间说了算,18年的动画,到现在三年了,八点几评分,也不是很低,时间自会说明一切,你觉得不好看,浅薄,你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
最好的最后,推荐一部动画,《FLCL》或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我总觉得,这部动画和古利特有着一定联系,很有意思。
最终的结局和所揭示的本质剧情和世界观倒也不是不能解释,但是bug很多:好像是叫阿里克西斯克里夫的反派专挑沉迷虚拟世界(没解释是否是网络世界)的自闭少女下手,引诱她并通过大反派的力量(没解释原理),作为神明构筑一个属于她的虚拟世界,任由她随意破坏然后重建,最后不知道为何又准备跑路说要找下一个茜。
反派是从哪来的,其行事原理,行为动机一概没有解释。
(可能是为了使少女更加沉迷而自闭?
是为了报复社会?
为什么要报复社会?
还是为了吸取自闭能量毁灭人类之类的?
)gridman的形象是网警兼心理医生,像特工一样偷偷潜入该虚拟世界然后打怪兽。
到了最后才想起自己的工作是拯救自闭少女,修正内心。
然后gridman从哪来的,在所谓的hyper世界也即现实世界是什么(是和奥特曼一样某星云的外星人,还是是心理医生,还是网警执法,还是被研发出来的杀毒软件?
)其行事原理,怎么修正内心,行为动机,和相对的反派之间的关系也一概没有解释。
所以故事是讲完了,但我认为解释还是完全不够的,导致剧情还是颇为混乱不清,缺乏逻辑。
有时这种隐晦是在象征现实,但是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是在象征什么,也都没有暗示反派象征自闭少女遇到的什么挫折,gridman是象征什么友情(古利特同盟)以帮助了自闭少女觉醒之类的。
虽然通过前面的伏笔也是可以略微猜到,但这一切在最后一集才和盘托出,加上解释不够,发展太过断裂,给人感官很差。
当时看到倒数第二集还把主要剧情和世界观藏着掖着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凶多吉少了。
此外,原来本作非常亮眼的一个地方就是通过小细节的刻画表现人物之间的心思,结果大剧情上直接告诉我其实这些都是npc,心理都是设定好的。
(我:?????
)裕太直接被夺舍剥夺人格,出镜最多的两个主角裕太和六花之间的感情线直接被取消无疾而终。
内海直接接受了自己是个配角的设定然后崩溃自闭。
六花直接接受了自己百合的设定变成无脑护妻(我什么都不管,反正我设定好了就是和你做朋友emmmm)。
一下子把之前好不容易通过细节建立起来的人物形象与心理关系、观众已经产生的移情全部推倒。。
尤其是广受好评的jk形象六花,营造的如此现实迷人,结果最后给我来这一出我tm。。。
百合也很好啊,但是应该通过细节互动来慢慢营造和茜的关系,这种突兀的发展太破坏性了。
虽然的确有一点隐晦的伏笔,但是完全达不到过渡发展的要求。
总而言之,本作各种细节处理得极好,各处都有呼应与伏笔(比如最后茜从现实中醒来),分镜也很赞,雨宫哲厉害。
但是都救不了这剧情构成,总体上说还是有些失望,和国家队一样剧情崩,救救扳机社的剧本吧,还是期待中岛一基回来的下一作好了。
接上,而在我看来,G塑造得最好,或者说最讨喜的角色反而是安奇,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才安排了安奇带上同辈的二代目在D再次登场。
而且要不是这两个串联GD的人物,我大概也不会这么快就把G补了。
再说剧本,其实两部的主线剧情都十分粗线条,既不够新鲜高级也不够细致严谨,但同样是制造割裂感——G割裂了子供向的萝卜战斗与阴沉晦涩的剧情暗线,D则割裂了热血少年向的萝卜战斗与真实感爆棚的琐碎日常。
而自然后者在接受门槛上要低得多,也更容易带给观众好的体验,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制作组与制作水平、大体一致的制作思路,D的评价比G要高得多的原因。
如果把这种割裂感归结于“世界系”的设定,那我认为这种设定前提就不适合整什么宏大深刻的故事内核,简简单单地整成一个优秀的娱乐作品就挺好。
开头很老套,但为了看多宝六花还是坚持看了。
越到后面越觉得这番不简单,虽然剧情还是有许多缺陷,但并不是简单的高中生边上学边打怪的故事。
最后两集简直是神回,原以为男主会再次向六花表白,但故事真正的内核是少女内心的自救,这哪是宅男们关注的啊,反正也看不懂( ̄□ ̄;) 我承认自己是为多宝六花补的番(✺ω✺)但这角色塑造太过成功,甚至超越真正的主角,也成为了宅男们的老婆(・□・;)通常塑造的二次元少女都带有不符现实的“萌属性”,而多宝六花却给人非常自然的感觉,如同邻家女孩。
正常的言行举止,普通的人际关系,一般的家庭背景,温柔又体贴,简直是理想中的真实女票,人气这么高也是理所当然。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3.5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3.5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