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影 《常春藤》🇰🇷 现实主义、带有百合元素的剧情片可供剖析的角度非常多要论社会深度,这部为近期最佳开放式结尾有所争议槽点在于【先斩后奏】的叙事影片并未交代三人之间的沟通秀敏被政府人员带走的那一幕看似是个泪点,实则强行煽情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心理创伤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是必要的如果认为孩子难以理解大道理不沟通,强加给孩子不想要的东西这就不是合格的长辈!
也许影片中的恩秀有自己的苦衷最终我选择理解她们的选择按照我的乐观主义逻辑开放式结局当为:恩秀成功康复,恢复自由行走艺媛继续深造,维持三口之家秀敏在保育院长大即使恩秀无法领养秀敏秀敏也能在亲情沐浴下成长如果电影时长能延至3小时展现更多恩秀与艺媛的感情脉络把结局演绎得更符合逻辑就是一部更为优秀的电影!
其他可供挖掘的点:恩秀与艺媛的情感脉络分析、影片名“常春藤”的含义、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政治隐喻与社会同情补充点:在重大变故面前,拥有稳固的婚姻关系和亲戚关系的人,抗风险能力更强
如果你是因为同性师生恋题材而关注的影片,不要为此失望,可以试着去感受影片想要表达的更深远的意图。
同性师生,这种情感在人类社会认可度可想而知,大家对这种感情的包容度小的可怜,但影片的重点不是讲述两人交往在社会中遇到的困难,而是着重讲述两位女主在遇到家庭变故后作出的改变和成长,以及影片中失去双亲小女孩,在韩国当下社会状态中能选择的生活环境。
下面讲解剧情:影片一开始的镜头,一个小女孩望向远处的大门口,双手紧握一个相框,从屋里传出喊“秀敏”的声音,小女孩回到屋里。
导演安排的第一个镜头引人猜想,猜想小女孩是谁?
她是在家里吗?
在等待谁吗?
手中拿的是亲人的相框吗?
带着疑问继续看影片,稀松平常的情侣日常,却带有点不一样。
两位女主从澡堂回家的路上,年轻一点的女孩艺媛想要牵住旁边姐姐的手,却被姐姐甩开并责备,不怕别人看到吗?
女孩一脸失落看向马路旁边坐在长椅上的老年伴侣,满眼羡慕。
从这个镜头我们发现两位女主的关系不一般,姐姐在夜晚下公共场所的谨小慎微,也以此反映了当下社会对待同性恋并不开放的环境。
清晨姐姐做好早饭喊女孩起床,女孩赖床,嘟嘴索吻,耍赖抱住姐姐。
两人的互动小细节,情绪渲染的刚刚好。
导演太会拍了,平平无奇的一个情侣互动,却让单身人们受到一万点暴击,这也是本人最喜欢的一个镜头。
从这短短的剧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姐姐对女孩的照顾,和女孩对姐姐深深的依恋,她们深爱着彼此。
到此为止,该影片两女主最甜蜜幸福的时刻结束了。
故事正式开始:在遭遇车祸后,姐姐恩淑的亲姐姐当场去世,留下一个小女儿秀敏。
姐姐恩淑在车祸中受了伤,双下肢瘫痪,只能靠轮椅走动。
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讲述车祸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过程,导演关注的是接下来,姐姐恩淑和小女友,小侄女,如何在社会中生活。
导演也一样没有过多描述两位女主师生恋情感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只是从小女友艺媛的两段回忆中大体提及到,一个镜头是,小女友见到昏迷的姐姐后回想起上学时期爱慕姐姐的情景。
另一个回忆镜头是:小女友哭着说,如果姐姐先走了会跟随姐姐而去。
姐姐一直是引导小女友,人活着最重要,活着就会遇到更珍惜的事物。
用这种日常简单交代了两人感情状态。
影片的剧情走向也是由姐姐恩淑的思想变化而带动的。
姐姐恩淑,是小女友上学时期的老师,在这段关系中也如老师一样引导着艺媛,鼓励艺媛继续自己的学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办画展,去南非旅游等。
在面对突然残疾了的自己,处处要受女友照顾,我们从艺媛绊绊磕磕抱姐姐进屋中可以看出,她照顾的并不轻松。
我们看到姐姐心疼艺媛中又有着对自己当下处境的不满,所以她提出了分手。
在这里,影片中唯一一次提及分手的镜头,导演用了一个固定长镜头,两女主隐忍着情绪的争执,一镜到底的对白,将当下女主将要崩溃的情绪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似乎在等待着一方情绪的崩溃,或者歇斯底里,在这里没有。
这种闷葫芦一样的,无处去发泄,更符合当下双方的处境。
故事继续进行,姐姐想要回到工作中,遇到前领导的冷嘲暗讽,后小侄女因想家独自跑回老家后,和小女友一同寻回小侄女。
三个人在一起继续生活着,一起去了海边,一起遛弯,一起吃饭拌嘴,幸福温馨的画面,这才是一个小孩子可以快乐成长的家庭,姐姐也在为大家能领养小侄女而努力咨询着相关部门,似乎只要外界的一个肯定,这样的生活将会继续下去。
导演在拍摄小侄女与大人对话的镜头中,会让小侄女占有多一些的镜头,让大人蹲下与其对话,导演似乎是用这样的镜头语言表达要多关注和倾听小孩子的声音。
但是影片中考察家庭环境的社工对同性家庭的片面了解和不认同,并没有让他们听到小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和需求。
外界并不肯定这样的同居关系,影片中多次提及,小女友去看望姐姐遇到医生的询问,电视中播放对同性婚姻的讨论,社区服务者对同性家庭收养孩子的不认同,以及电影最后都有歧视同性恋的标语。
所以事情并没有姐姐想的那样简单,在面对外界对同性组建家庭的不认同,领养小侄女无望后,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送小侄女去保育院,和女友分开,留下信件让女友不要因为自己离去而自责并鼓励她去享受自己的生活,姐姐自己则去了医院做康复治疗,努力着重新站起来。
对不确定的未来,姐姐是抱着更好的结局来作出的决定,这里导演用姐姐的一个幻想展现:姐姐,小女友,小侄女,一同去寺庙忌奠自己的姐姐,三人在阳光下嘻嘻欢闹。
这是姐姐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你,有我,有我们。
姐姐不曾放弃过任何一个人。
小女友回到了往日,为向往的生活努力着,她又去了和姐姐常去的澡堂,路过和姐姐走过的路,只是路旁的长椅是空的,但也在阳光的照耀下。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呼应了影片的开头,所以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讲述了结局,小女孩手中的相框,是三个人一同去海边拍的合影,她望向的大门口,也是张望两位女主的到来,因为今天是秀敏的生日。
此时的镜头,女孩在阴影之中,望向充满阳光的大门口。
似乎是想表述,那充满阳光的大门是秀敏和两位女主幸福生活的未来。
带着这个愿景,小秀敏吹灭了生日蜡烛,最后望向了镜头,似乎问银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未达成的心愿,你愿意为此等待和努力吗?
今日不一定要事事达成,顺心如意,也要像常春藤一样,向着阳光努力生长,这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题吧。
也预示着,两位女主和小女孩也会像常春藤一样,相互扶持走出人生困境,继续热爱生活。
以上是我对该影片的浅薄理解,能写这么多的字,纯粹是对这类剧情片,慢慢吞吞讲道理的喜爱。
姐姐留给女孩的信:深爱着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深爱着,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最后,谢谢你的耐心和时间看完此影评,在此祝您新年快乐,如意吉祥,牛气冲天。
哈哈哈哈,大哥大嫂过年好啊。
这部《常春藤》是我脑子一直想看却找不到的一部电影,虽然结局是不完美但是很确切实际。
师生恋+年下恋综合我所有的幻想,没想到是真实改编的,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想法竟然没想到它真的存在,十分的诧异。
即使剧情是平平淡淡的,但它很加符合常理。
看完之后虽然平易难,但是回味无穷。
我认为没有拍她是如何和老师相恋,是不想把这个感情直观的表达出来,其实对我们观众而言最想看的就是那一段时间她们的感情一点一滴的变化。
影片讲述着她们一起的生活,如何面对生活社会,她们如此的艰难,反映出了现今的社会现象,种种原因她们不得不分开。
但如果再加上后来她成了画家,老师康复了,一起接回了侄女的生活,结局会更加美好。
虽然现实的残酷的但总想看一些美好的东西,来填补人们内心的空缺。
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多,心里的感觉感受貌似没有写出来,才华有限也只能表达到这了!
韩国拍的同性电影,更能戳中我。
这是一部平权电影。
一场变故影响了一段原本看似稳固的家庭关系。
同性伴侣的家庭关系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任何权力来抵抗变故所产生的社会需求。
不管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我们的关系,如何定位彼此,在社会中,我们只是彼此生活中的秘密。
在医院,没有探视权,更加不可能为手术签字。
工作时,送你上下班,也只能是表姐,是朋友,而不能是恋人。
请假照顾,无法说明原因,只能默认为无故请假,影响升职。
葬礼上,承担着家人的职责,却只能是没有关系的人,被亲戚朋友背后议论。
不管互相之间多么深爱,在彼此的生命中占据什么样的分量,好像都只能是彼此生命中的秘密?
无人知晓我们的关系,一旦分离,再无羁绊,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有过如此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人知道彼此曾经有过怎样的深情与痛苦。
可是那又怎么样,我们依然是我们,我们现在存在着,我们也会一直存在着,我们现在是秘密,我们以后不会是秘密。
只要有心,总有未来。
影片看完之后感觉电影很写实,很贴近生活,很像是在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一样。
一部年上➕年下(师生恋)的电影,影片中体现出同性爱人在这个社会中多么受歧视,多么被偏见。
因为社会的偏见在路上不能牵手,不能承认彼此的爱人身份。
影片的开始就是两个人很甜蜜的生活在一起,原本以为这样的幸福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的时候出了意外,年上恋人同她的亲姐姐一起出了车祸,姐姐当场死亡,年上恋人开始做轮椅度日。
年下恋人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帮年上恋人姐姐办葬礼,不能以恋人的身份光明正大请假,不能以家人的身份出现,在葬礼上忙前忙后还被指指点点猜测与年上恋人的关系。
之后又有两个新的问题出现:年上的姐姐还要一个亲生女儿,她的去留是一个问题;年上姐姐因为要做轮椅受不了这种打击,感觉很伤自尊提出要分手。
第一个问题是因为她们之前同性恋人的身份得不到外界的认可,所以没办法收养自己的外甥女,只能送去临时保育院。
第二个问题是年下恋人不肯放弃,在她的坚持下三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短暂又美好的时光。
电影的结尾是年上恋人写了一份告别信给年下恋人:希望她可以好好的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她去了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年下恋人则是按照她的希望开始继续画画;外甥女被送去了临时保育院,看起来一点也不开心,过生日的那天在门口张望,桌子上还摆着她们三个人的合照,摆在蛋糕旁显得孤孤单单,到此影片结束开放式的结局,感觉大家都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年上在为身体康复努力的做训练;年下在为了梦想而重拾画笔。
应该会和想象的结局一样吧,身体康复后三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这是个怎样的一个世界,我心中的家人,最爱我的人,我最爱的人,并不是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社会成见决定)
就目前来讲,最大的感触是“人生依旧遗憾”。
对于“爱而不得”或者“得到再失去”这两种情况,不知道哪一种会更遗憾。
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初心是看到有人说,她们之间是双向奔赴的感情,看完之后,很难不去感慨,她们是真的互相都很爱对方。
可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
我的私心是希望她们能够一直生活在一起,但是又很难过的是,不是每个人的爱情都可以被成全,所以意外发生了,最后姐姐留下信和存折不告而别。
姐姐在信中写到:“我爱的艺媛啊,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来作为写封信的开头呢。
深爱着别人,也被别人深爱着,这是多么幸福,值得感恩的事。
是你,我的小朋友,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其实姐姐也是很爱艺媛的啊,真的太遗憾。
结局是开放式的结局,唯一希望的就是,当苦难过去的时候,她们都能够过上自己心中想要的生活。
本来没抱希望,结果两人出奇的有cp感,“我就是因为你的微笑喜欢上你”喜欢如此简单,生活也如此简单,那些闲言碎语也如此简单。
或许很多人觉得是be,认为是被现实打倒,可是我确认为虽然身处孤儿院,残疾,孤独。
但是她们都有希望,画画,复健,照片。
短暂的分开是对彼此的好,而她们终将像在片段中想象的那一段,在墓前又手牵着手获得自由。
题材主题值得深思,生活中也一定会遇到类似问题。
曾经见过几对“同志”一直生活在一起,但关系无法获得保护,都在为未来养老遗产等问题在评估是否要润出去。
最近连续看了几部东亚的同性爱情片,有别于欧美的热情开放,东亚人的情感都是压抑且内敛,大多感情都藏在一点点的表情变化中。
毕竟目前东亚国家允许同性婚姻关系的寥寥可数。
首先表达一下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喜欢电影里面郑恩姝老师的温柔和理性,喜欢艺媛的可爱与担当,喜欢秀敏的懂事……老师她的确很理智,在一场事故后,意识到自己的腿不知在未来的两三年是否能够恢复行走,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她的“小朋友”的负担,带着这些想法一边鼓励着艺媛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之路,一边自己悄然离开独自去康复锻炼…她是选择了离开,但并没有抛弃艺媛和秀敏任何一方,她只是选择了自己默默承受了这一切,自己努力康复,也为了将来能够领养秀敏,三个人能够再一起生活。
在生活中的障碍面前,她不想捆绑着两个人的未来,而是选择暂时的放手,让艺媛继续学习艺术,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
电影前半部分穿插了一段二人的回忆,老师好像是生病了,半身躺着,艺媛很担心,艺媛问道若两人先一人离去该怎么办,老师答道“能怎么办,日子还是要照样过啊,我的葬礼你也不要来参加,你到时候哭的肯定很厉害,那别人该怎么想”“活着才重要,任何事都无法与此相提并论,而且只要活着总会遇到能更加让你珍惜的事物”,老师真的是又温柔又理性。
本人特别喜欢电影开头老师叫艺媛起床的那段,很暖、很甜、很幸福,也喜欢二人一起洗澡、老师给艺媛吹头那段,老师和艺媛的眼神里面满满的都是戏,那句“真漂亮,我的宝贝”,听着真的是心都酥了~电影最后,是老师写给艺媛的那封信的声版,非常喜欢那一段台词,那句“我的小朋友”每次听了都会觉得很温暖……每一位主演演的都很好,老师的扮演者禹美华老师也把《常春藤》电影中郑恩姝所有的坚强、隐忍通过眼神演绎的淋漓尽致……电影看完了,也回刷了几遍,这部电影拍的很真实,也很贴合生活,很有代入感!
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
推荐!!!
特意挪出来周末的时间,关上灯,在完全漆黑的房间,凑合着不是很优秀的网速,看完了这部电影。
首先能看到这样一部影片,内心是很感谢的。
同性恋人,尤其是从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法想象。
同性电影有不少着眼于感情的纠缠反复,社会标准的难以跨越。
但是可以看出,《常春藤》的导演想要弱化感情的历程,也没有把同社会眼光的抗争描写成你死我活的 “信仰之战”,而是以完全日常普通的视角,去切入一对女同性恋人的生活。
事故、丧失亲人、行走不便,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事。
但是主角因为同性恋的身份,在处理这一系列变故时的无力感,全都被展现了出来。
我觉得这是导演做得非常好的一点。
想要争取平权,第一步是要共情。
异性恋的普罗大众无法理解同性恋的内心挣扎,成长过程中的伤痛,但是他们会理解,无法领养去世姐姐的孩子,只能看着她被带走的痛苦。
因为这样的选题,所以影片中很多真实的地方,都有感动到我。
艺媛没有办法抱起来轮椅上的恩秀,旷班一周的艺媛被店长骂,恩秀收到的校长的不公平待遇……这些情节看起来一点都不“爽”,却让我感到欣慰——生活的本来样子就是如此。
但我也想指出对于这部影片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也就是年上的性格问题。
性格这种东西不分好坏,但是恩秀的性格反应在影片中和艺媛以及秀敏(侄女)的互动中,我觉得不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范本。
当然可能也有导演想要加强戏剧冲突的考量,我只是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对于帮助她处理医院手续、操办葬礼的艺媛,恩秀没有感谢,而是回到家就是冷冰冰的通知分手。
最终去复健、要把秀敏送到保育所这种种决定,都完全没有和艺媛沟通,只是留下一封信就消失了。
不想拖累这一点我完全理解,但是应该有更好的沟通方式不是吗?
从剧情推断,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五年也有三年,面对生活这么久的相知相伴的恋人,这样的交流方式我有点接受不了。
她面对秀敏时的态度,大部分我都可以消化。
可以看出恩秀是一个有些严厉的家长形象:不喜欢别人哭,不喜欢麻烦别人。
这样的人在面对小孩子的时候,没办法完全展露内心的温柔和爱,是能预想的。
我最无法接受的,是完全没有对小孩子讲要去保育所的事情,女孩如此突然地,以一种并不和善且暴力的方式被带走,会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呢?
以后还会再相信恩秀的话么?
从情节里可以看出,秀敏完全不是无理取闹的类型,反而懂事成熟得很。
和她讲,姨母要去复健,暂时没办法照顾你,但是姨母好了一定会去保育所接你,平时也会去看你。
这样难道不好吗?
这些不是本片的重点啦,只是想指出个人认为不太妥当的交流范本。
但是恩秀在影片里传达的生活智慧,也就是“常春藤”的寓意,我非常喜欢。
听到这样的话,有种平静的情绪缓缓流过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年上的魅力吧(笑总体来说是很优秀的一部影片,希望能多多上映和拿奖,激励之后更多同类型影片的创作。
太理想化 肥皂剧
我终于发现歌舞剧才是押韵爱好者的归宿,嗯!
美国的歌舞剧真不是盖的。
两姐妹挺好玩的
毫无现实意义的爆米花电影。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社会分化。
好可爱啊,认真讲好了不复杂的剧情,这故事好美国梦233。终于get到CB的甜!
歌很好听 但是比起电影 音乐剧有一个我挺不喜欢的地方在于 男主的人设更丰满了之后 抢走了很多本属于Elle的光辉 本来是自己醒悟自己努力的大女主爽片 在她身边默默欣赏她支持她的男性角色突然变成了她的guider 又变回了最符合男人想象的套路了 唉
百老汇舞台剧
忍不了了!这个条目是Legally Blonde: The Musical,是根据第一部电影排的歌舞剧好吧。编排很好的,表演设计都很到位。你看过了不喜欢没关系,但是压根没看过的就给差评说不过去了吧!
Brava!
逆袭
就。。看得很开心就够啦!
我的关注点在学长真的可以给学妹拨穗吗哈哈哈哈哈
说实话不是很好,但是够搞....瘫http://www.dailymotion.com/user/l3g4llybl0nd3/1
音乐剧果然能将电影版中的尬化解成欢乐,但是欢乐之外歌曲本身基本没有能记住的旋律,当然除了已经出圈的gay or European,想当年还是从versailles同人视频里知道的,就觉得很好笑。另外比影版带来更多满足感的当然是学长甜甜的男友力和爱情线!此处插入八卦:Christian Borle原来是Sutton女神的ex哦!作为Reese小粉,个人觉得不如电影之处当然是女主没有当年的Reese那么甜妹,不过唱跳来说当然很是很棒的,虽然我们Reese当然也超能唱的!同样觉得当年的Alli Mauzey肯定会是很好的Elle Woods,因为她的Glinda就是有这样甜甜的pink power啊!
想通了,讨厌blonde不能怪我有偏见,本土人士用这种刻板印象呈现这样的人物怪观众吗🙄我已经是很open的观众了
女主全靠开挂嘴炮和暗恋者,努力过程一笔带过,这也能算独立女性?
这是音乐剧!超棒的一个舞台剧被你们当作电影版打了低分!!!电影版出门左拐找同名,你们气死我了!!!!!
There! Right! There!
还过得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