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部看完和这部有着大概相似感觉的是《夏威夷男孩》,反复看了三遍,挑一个不烦躁的日子,细细看一部这种电影,人会清净许多。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说,所谓小清新,就是摆脱最底层大众审美标准,却又距离超现实,抽象那种顶端的艺术形式有一段距离的,这么一个位置。
而日本的治愈系清新,我却宁愿将其划分到特殊的一个层次里,当然是在被正确解读的情况下。
说说这部电影:首先是拍摄技巧等方面。
最喜欢的一点,很多细节的刻画,细腻充满温情。
这一点上日本电影人值得我们竖起拇指。
森崎书店门口镜子中的笑脸,被咖啡店男孩撞到摇晃的灯,洗衣房里轰隆闷热的气氛,滚筒玻璃中反映的内心交响......每一个小细节都与贵子的心境和整部电影的已将交相辉映,甚是值得玩味。
也许就是这些小细节,才让类似这种台词简略,节奏缓慢的电影,充满了让人心动的魅力。
再说说第一印象。
看了十几分钟,并没看出来是2010年的电影,这比我想象之中“年轻”了些许,原因可能是开始略微压抑的氛围,以及取景并不是在标榜繁华色彩的城市中心。
旧旧的颜色,短短的对白,日本的“古老力”渗透其中,甚是值得回味。
咖啡店,书店现在成了文艺青年们向往无比的“圣地”,但电影中的森崎书店和大多数文青想象的可能略有出入。
狭小的一条过道挤下两个人都困难,没有森系手工的什么桌椅装饰,老板也不是什么有着或忧郁或异域气质的魅力逐梦青年......褪去了这些粉饰,我们才能闻到真正的书店的味道,书的味道,电影的味道。
情节方面,一条主线,简单得看似几乎不用过脑,这就省去了烧脑细胞的精力,来细细品味主人公的转变。
要追求炫丽的剧情,跌宕的人物命运,复杂精妙的人物关系,请不要看这部电影。
记得你是来求治愈的。
演员方面没有动用到什么炫酷的卡司表,但女主和女主的叔叔演技都细致入微。
菊池干净到近乎素颜的脸就已经足够治愈,最后倚在窗框望向天空的仰角喜欢得不得了。
叔叔作为人生导师,却难得的没有啰嗦的说教,反倒是质朴中又带着刚毅,简单中藏着沧桑,是的,和我想象中有故事的古书店老板的形象如出一辙。
最后浓缩一下看完这部电影的心情。
虽说“书”占了重头戏,很多人也认为是书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
但是,所有的“事”“物”要想真的成为人生中的方向标,首先要有人来赋予它情感与力量。
片中从未强调主人公看了那本书,书中讲了什么内容,这本书给人物带来了什么影响。
贵子是偶然来到叔叔的书店,看书最开始也是闭着眼青选了一本,看了多少本书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看出那次看完了哪本书之后就出现了情绪的转折。
相反,来到书店工作是因为男友,因为辞职,因为妈妈的介绍;决定开始看书是因为叔叔,因为店里的常客;最后迈出了人生的一步是因为那个决定了变坚强的自己。
所以,我更是觉得,影片在告诉我们,并不单单是书,我们周围的很多都系都有着独特的一种力量,当你走进它,它便会指引着你成长。
而你走进它的方法,便是经历更多的事情,与更多的人相遇。
不是睡觉,也不是呆在家里消沉叹气。
“你周围的东西,都会拥有你的部分或所有灵魂。
”我们都有难以面对的挫折,以为走不过的困境,像贵子说的那样:“多希望睁开眼睛之后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但逃避终究是对自己的慢性折磨,你的眼睛耳朵大脑心脏不像电灯一样说关掉就关掉,摆脱困难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继续纠结在过去。
“那么,从现在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不好吗?
”
如果书的作用仅仅是让贵子能够认识自己,重新“前进”的话,那也太小看书籍了。
我个人的感觉是,“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如果有足够的书籍在心中,那么这些日常的小事又怎么可能扰乱的我的本心。
我想爱看书的人估计都会喜欢电影中的那条街以及街上的那些书店,有许多人会想开一家书店,不过以我自己的经验,还是不开的好。
否则你会因为很难生存下去而把书籍看成商品(除非你已经不需要工作赚钱了)。
还是作品中的那个大叔,正常地工作,正常地生活,闲暇时间则用来阅读,这样即生活幸福(从片中最后与太太逛旧书市场可以看出)又可以精神愉悦。
书籍使得心灵开阔,能够愉快地生活。
工作则可以家庭幸福,又有了买书的基础。
两者兼而有之,何其之幸福。
但又何其之难,难就难在工作后还能够坚持读书。
这周「家庭影院」时间,看的日本电影《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又名“森崎书店的日常”)。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一段「至暗时刻」吧:怎么做都不对;走么走,都只会碰上墙壁;整个人仿佛身在浓雾之中,看不见前后左右,也看不见任何前进的可能。
这时,《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像一位过来人,温吞吞地跟你说:「至暗」常有,你不孤单。
1贵子也在遭遇这样的时刻:被男友抛弃,丢掉工作。
生活迅速跌到谷底。
在东京的房租水费都成了问题。
好在有亲戚悟叔收留,喊她去神保町的旧书店帮忙。
贵子搞不懂:为什么无论是咖啡店老板还是悟叔叔都跟她说,“好好享受神保町的生活吧”。
在她看来,这里破破烂烂,空间逼仄,到处都是旧书散发的霉味……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值得”享受“的。
2失恋的痛苦、没工作的空虚,折磨着贵子。
身体像是被抽走了全部力气。
她变得贪睡,好像只要睡着就不用面对这些问题。
白天人也佝偻着,蜷曲着。
某天在夜晚空荡荡的大街上,贵子情绪崩溃:“我在浪费时间。
最近什么都没做。
”“没这种事”,悟叔淡淡回道,“你现在需要休息一下。
你驾驶的小船如今在这条街上驻港。
休养生息后再扬帆重航不就行了吗?
” 贵子哭哭啼啼、磨磨蹭蹭地跟着悟叔回书店了,像一个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
3变化是从随意抽出一本书开始的。
贵子闭上眼睛,从一大堆书里随手抽出一本,读起来。
然后又一本,又一本,再一本……她开始慢慢明白:悟叔叔和咖啡店老板为什么叫她“享受神保町的生活”。
神保町是东京最大的旧书区,密密麻麻地驻扎着170家书店。
是老书虫口中的“世界第一旧书街”。
是爱书人的天堂。
贵子也开始逛书店了。
她发现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色彩,各不相同,却同样美好。
贵子说,“我啊,喜欢这条街”。
整个人也渐渐打起精神:参加旧书的投标,在旧书大会上卖书,为旧书定价……4在和悟叔叔的一次聊天中,贵子得知:悟叔也曾经辞职,找不到人生方向,陷入深度自我怀疑。
——就像她现在这样。
悟叔一直找了许多年。
原来,此时正在经历的「人生失重」、「至暗时刻」,并非自己独有。
原来,所谓人生的方向,并不是一个开关一样的存在——只要打开就可以一路畅通,而是要不断找,不断找的。
“我在浪费时间。
最近什么都没做。
” “没这种事。
你现在需要休息一下。
”——没有浪费浪费时间这回事。
我们之所以觉得“浪费”,是因为我们提前预设了一个「应该怎样」的前提。
而世界上本没有在这个「应该」。
「应该」,只存在我们自己心里。
焦虑往往就来自于这种「做不到」又「不接受」的扭曲状态。
既然怎么走不对,那就好好休息吧:读书,学习,逛书店,见同频的人……练习直面痛苦,学习跟痛苦相处。
然后慢慢从中积聚力量。
然后重新启程。
悟叔说,“何处都可作为人生的起点。
”就像可以随时开始读一本书。
重要的是:别慌。
别停。
5我疑心《在森崎书店的日子》的主创们,是因为太喜欢旧书店,太喜欢东京的神保町旧书区,才拍了这部电影。
与其说它在讲一个女孩走出低谷、寻找人生方向的故事,不如说在分享——书与旧书店对人的陪伴与抚慰。
里边实在有太多读书的镜头、书的特写、书店的巡礼,以及对于书的见解:你不读书吗?
为什么不读呢?
这样就只能看到世界的表面啊!
若不想做个浮浅的人,就稍微读一下这里美妙的书籍吧!
参加旧书大会,就会越来越感觉到神保町像书一样:表面像书一样安静;打开书,就会发现一个喧闹的世界;读完合上书后,又会沁入宁静。
——大爱这段。
好书不就是这样吗?
不打开的时候,就安静躺在书架的角落;一旦取下、开读,就马上进入另一个时空;读完,则回味良久。
读书人总有劝人读书的癖好。
这里面大概有一种隐秘的快乐,不身在其中、不深入其中,理解不了,也想象不来。
我想到,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应该也会两极分化:喜欢的,会极喜欢;不喜欢的,一点也爱不来。
【友情提示】《在森崎书店的日子》是一部文学化、散文化的电影。
没有什么激烈、曲折的情节。
慢吞吞的节奏,很熨帖,却也容易看困。
如感兴趣,请养好精神,慢慢去看如果喜欢这篇,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又又爸爸的文学课
抑郁情绪忽然涌上心头,没有理由,没有预兆。
很久之前标记了《在森崎书店的日子》这部电影,现在立刻点开来看。
故事梗概电影开始,两个毫无共同语言的男女坐在一起吃晚餐,大家没话找话,彼此各说各话。
渣男不喜欢女主,但是不妨碍他邀请女主晚上到家里过夜。
女主以为渣男是以结婚为前提在和她交往,结果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两个人同在一家公司打工,女主无法忍受其他同事的指指点点,毅然决然选择辞职。
母亲因为担心女主,拜托悟叔帮忙照顾女儿。
悟叔给女主打了一个电话,寄了一张书店地图到女主家,迷茫的女主被悟叔的诚心打动,决心与过去告别,来到悟叔的二手书店开始新生活。
一开始,女主依旧沉浸在伤痛中无法自拔。
书店的简单工作慢慢分散了女主的注意力,她开始学习看书,并且爱上了阅读,从早上到晚上,手里都捧着一本书。
书籍的陪伴和悟叔的开导,让女主慢慢敞开心扉,将自己的伤痛告诉了悟叔。
悟叔为女主打抱不平,带着女主去找渣男,结果被渣男威胁:“假如不离开,就要报警。
”回到家的女主彻底想通了,到处投简历,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心情并没有变好,但是却看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当一个人受到伤害,换个环境生活的确帮助很大。
旅行和阅读,会帮人治愈伤痛。
没有浪费时间这回事,每一个当下,你周围的事物,都拥有你部分或全部的灵魂。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迷茫的时候,和女主一样,闭着眼睛选一本书,享受上天的指引。
女主最后选择离开书店,反而将我从童话世界拉回现实。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人不可能一辈子躲在温室里面,我们可以在风吹日晒的日子里到书店躲一躲,但是却无法忍受天天风平浪静的生活,因为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人生不就是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吗?
我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电影结束了,我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假期里,找出刚下的电影,忍耐没有声音看完。
我可真能忍。。
剧情就不讲了,我好像不怎么擅长讲故事,何况这电影没有什么情节。
只让我爱上这个地方神保町!(恍然想起同样被爱书人赞誉的查令十字街我还没看!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这真是需要一种心情或者情景激发我看)回到电影,只能看画面来感觉,人物话不是很多,节奏却非常舒服,悟叔叔年轻寻找人生的方向,时下很多人都幻想的环球旅行。
然后回到出生地,经营古旧图书。
百度了下神保町,一条方圆两公里的街上居然有近180家书店。
看到这里真让人捶胸顿足,为什么是在日本!!罢了。
在一个长长的阳光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还有闹市区里,只这有湖有树的公园让人感觉安心,聊的天却真是天上,虚无缥缈,却又大活人摆在眼前,只想到还真讨论过exist和be的问题。
这是水里的一个涟漪。
事情既超乎你的想象,又感觉根本一点悬念也没有。
太过形而下还是不适合我。
—1—最近真的是爱上了没什么剧情却像很有道理的日本电影,《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故事围绕着因男友劈腿而失恋的女孩贵子展开,因为男友与自己是同事,分手后的尴尬相处让她坐立难安,于是选择辞职,失恋后又失业了。
经济来源断了,可是日子还要继续,来自妈妈的问候都像是对她的责备。
当贵子接到了来自在神保町开二手书店的悟叔叔的邀请,希望她来看店,同时为她提供书店的二楼作为免费住所的时候,贵子动摇了。
随后,悟叔叔寄来了一封信,上面是一张手绘的地图。
这让贵子想起自己儿时与悟叔叔相处的往事,那时候,悟叔叔也是用一张手绘地图告诉她压岁钱是放在家里的某个位置的,回忆美好又有趣,这让她终于决定收拾行李,欣然前往叔叔经营的那家名叫森崎的二手书店。
—2—神保町是世界知名的旧书聚集地,这里到处都是书店,有的店铺拥有巨大的门面和招牌,有的只是偏安一隅,藏在周边的巷子里,森崎就是后者。
书店左右两边陈列着两组书架,空间很紧凑,两个人站立都显得局促;屋外还有一组临时搭建的简易书橱,二楼是许久未见天日的仓库,灰尘已经积满了厚厚一层。
当贵子看到这样的森崎和这样的二楼,内心是绝望的。
但是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是扎起头发,开始打扫。
打扫之后坐在一楼原本悟叔叔的位置上,略显无聊地发呆。
终于来了一位客人,只买了一本价值100日元(按照电影的拍摄时间2010年,那时100日元约合人民币8元)的书。
这么小的一家店,也没什么客人,贵子本来心里燃起的小小希望又要熄灭了。
就在这时候,森崎的常客来了,一位戴着眼镜有点胖的中年大叔左武。
他进来绕了一圈,出去了,然后又进来。
和贵子尬聊了一番,因为知道了贵子是店主的侄女,所以脸上出现了笑容。
这里的一次对话,对贵子起了第一次点拨作用。
你不读书吗?
(左武大叔问贵子)也不是完全不读。
(贵子有点窘迫)为什么不读呢?
(左武大叔很执着)对不起。
(贵子无力回答)我说你啊,这样就只能看到世界的表面啊。
若不想做个肤浅的人,就稍微读一下这里这些美妙的书籍吧。
(左武大叔的前辈式说教,略可爱)这番话是左武大叔很用心去说的,但是听在沉浸于失败人生的贵子耳中,却没什么作用,现在她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肤浅,只想让自己有点事情做,赶快忘掉那个不负责任的渣男。
所以这番话对贵子来说并没有立竿见影。
她还是选择逃避,每天抱着被子睡得昏天暗地。
—3—某天关店后,悟叔叔邀请贵子去喝咖啡。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原来悟叔叔年轻的时候一直都沉迷看书和旅行,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没错了,“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不同的世界,也像借此看看自己的可能性,那是一段不模仿别人,而去寻找自己人生方向的时期呢”。
后来因为父亲过世,他继承了这家书店,为此停下脚步却并没有后悔,觉得经营书店再适合自己不过,可是虽然看上去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但其实也净是些烦心事。
这段话解答了一个疑问,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就真的没有不快乐的事情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不过是因为喜欢这样,所以承受的能力可能更强,也能更乐观和积极地面对一些困难,让它们显得没有那么艰辛罢了。
这段对话并没有治愈贵子,反而让她怀疑人生,因为她并没有做过悟叔叔做的那些事,也并没有悟叔叔这样的觉悟。
我在浪费时间吧。
最近什么都没有做。
(贵子很丧气地问)没这种事。
你现在需要休息一下,你驾驶的那艘小船如今在这条街上驻港,休养生息后再重新扬帆启航不就行了吗?
(悟叔叔式鸡汤上线)这样一来,贵子似乎决定沉下心来好好地休养生息了,于是睡前,她闭着眼睛用手指感受那堆积如山的书,有些听天由命地从中选择了一本。
就这样开启了看书的模式。
—4—真的看进去一本书之后,会发现这是很让人痴迷的一种消遣方式,至少可以让人短暂忘记烦恼。
接下来的贵子发生了变化,她看店的时候看书,不看店的时候也看书;在午后看,在雨天也看,她开始对书、对旧书、对旧书店、对神保町有了一种理解和热情。
不忙的时候,她也开始行走在神保町的各个书店里。
这里有170多家书店,但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色彩,大家都各不相同,多姿多彩,真好啊。
爱上旧书的贵子和悟叔叔一起在神保町的旧书大会上摆摊。
在这段,悟叔叔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也是这部电影里我最爱的一段台词。
参加旧书大会,会感觉到神保町就像书一样,表面像书一样平静,但是打开书就会发现一个喧闹的世界,读完合上书后又会沁入宁静。
这些经历催促贵子对现在的生活做出改变,于是在叔叔的耐心询问下,贵子交代了自己和渣男的始末。
贵子终于选择直面渣男对自己的伤害,在叔叔的陪伴下去找渣男要个说法。
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声嘶力竭,没有揭穿渣男欺骗自己感情的事实,只是在渣男一副“我都不认识你”的表情下坦然地说:“我不是傻子,我也是个有感情的人啊。
”就这一句心声,让习惯了不听贵子说话的渣男有一瞬间的惊诧,虽然最终渣男除了证明自己是24K纯渣之外没有丝毫愧疚。
但贵子却彻底地看开了,继续沉湎于失败的感情和这样的男人的自己,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那些为了旧爱哭红眼睛的人,还是算了吧,人生总要往前看比较好。
—5—电影里有一句话,据说是出自某家书店的老板,“不靠买有价值的东西来获得价值,而是自己创造价值。
这才是强者。
”这句话也同样触动了我,因为之前自己一直是一个对钱没什么概念的人,总是会把钱花在瞬间喜欢的事物上面,比起矫情地以为“这么好的东西我配不上”,我更乐意选择不惜一切去拥有。
但是拥有的多了,就已经模糊了它们的价值,物以稀为贵的感觉不复存在,那种初见时的狂喜也已经消失,只剩下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迷茫。
但似乎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从4月底开始,我卸载了某个购物软件之后,除了蔬菜水果和狗粮,再也没有买过一样东西,让我意外的是,我也并没有感到生活里有任何不足。
虽然我一直排斥断舍离这种自虐行为,但不得不说一定程度上去做自己做不来的事,哪怕只是不网购,也会让自己有一种成就感。
在这期间,我真的是发现,自我价值不需要有价值的事物来彰显。
—6—最后的最后,贵子选择重整旗鼓,投递简历,虽然舍不得森崎的日子,但还是要自己去扬帆启航。
在这里与儿时喜欢的叔叔相处,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遇见话痨大叔,看了的那许多书,都会成为贵子接下来的勇气。
电影最后是森崎门口那个十字街口的画面,仿佛在说人生的选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完—
看电影的时候觉得很奇妙,就像电影里的一句话“不管眼前出现何事物,自己灵魂的一部分都会注入其中。
”如果这样想的话,那我的灵魂不止在我身体里,我的灵魂存在于我注视过的每一个事物之中。
很简单的电影,攒了几个句子。
没有什么情节,就是舅舅侄女相互治愈的故事。
中间有些情节真的很慢很慢到没有耐心。
电影的氛围感很喜欢,人读旧书的时候会体会到很久之前写书的人的心情,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的心情和十几年前看这部电影的人的心情也交汇了吧。
是很浪漫的事。
平淡怀旧的剧情和色调,女主失恋后辞职来到叔叔开的一家旧书店里工作,在痛苦烦闷的心绪下渐渐从一本本旧书中获取慰藉,在叔叔以及这条街的朋友的开导之下,鼓起勇气面对自己新的生活。
女主的叔叔边旅行边读书,寻找了许多年,最终还是回到了神保町,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处,也许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有遗憾,后悔的事,求而不得的人,为了贵子不经历遗憾,直面自己的心声,所以才有去找那个负了她的男人的那一幕吧。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表面的,从书籍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加深入的世界,神保町是东京最大的旧书藏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实体书的处境已渐渐不如往前,更别说旧书们的境地了,但还是很怀念以前捧着自己喜欢的书看着自己心爱的故事那种惊喜雀跃的感觉。
中国的旧书们又散落在哪些地方呢
和同事兼男友竹内英明在意大利餐厅吃饭的时候,贵子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症状。
英明一脸平静地对贵子说:“我要结婚了。
”贵子愣了一下,接着问道:“结婚?
是谁,和谁?
”“我和我的女朋友。
”英明表示他打算明年和经理科的女职员村野结婚。
贵子哑口无言,她一直以为英明拿自己当女朋友,原来却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一气之下贵子辞去了工作。
贵子足不出屋,独自躺在家中伤心。
电话铃响起,传来叔父明朗的声音。
叔父在神保町开了家旧书店,他说店铺的二楼空着,劝贵子住到他那里,不用交房租和水电费,只需在店里稍微帮点忙。
在叔父的力劝之下,贵子决定搬进森崎书店。
她第一次来到世界少有的旧书店一条街——神保町,这里左看右看都是书店。
贵子帮叔父看店,发现店里都是才几百日元的文库版书,不禁怀疑这家店究竟能不能维持下去。
而且,上门光顾的也竟是些怪人,比如一聊起日本文豪们的作品就滔滔不绝的萨布。
贵子倒也读过些小说,却说不上有多大的兴趣。
看店让贵子犯困,可一旦精神一好,她脑中就又浮现出英明的样子。
叔父邀贵子去咖啡店喝美味的咖啡。
在那里,贵子了解到叔父年轻时曾为了探索自己的人生而周游世界。
那我究竟在忙些什么呢?
这样的我是不是在虚度光阴?
贵子随手拿起店中的一本书翻开,读着读着竟完全沉浸其中。
贵子渐渐爱上了书。
同时她还与在咖啡店打工的朋子和高野交上了朋友。
贵子察觉旧书往往残留着原先所有者的痕迹:扉页间夹着的干花、划在某些字句下的线……这一切仿佛诉说着人们各不相同的的往事。
贵子习惯了森崎书店的生活,不再常常想起英明。
一直默默关心她的叔父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这天,贵子看见叔父要为一本旧书定价,却犹豫不决。
叔父见她对这本书有兴趣,就把书托给她定价。
神保町举办了一个旧书大会,平时宁静的街区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
活动结束的这天晚上,叔父和贵子聊起来:“之所以会有旧书大会,是因为神保町这个地方就像书一样,在打开之前很安静,读完合上后,又变得安静。
”贵子发现自己更喜欢神保町了。
某日,贵子在收购旧书回来的路上,偶然看到了英明,心中不禁又泛起涟漪。
叔父向她提议,和英明做个了断……
1.何处都可以作为出发的起点,不是挺好的嘛2.在宁静的表面下,每本书里面都有一个喧嚣的世界这是用书来拯救自我的电影。
这部电影相比起我以前看的,着实安静,在晚上看真的是很催眠呀。
但它确实好看,我想每个想重新捡起阅读,却不能用好的心态去读书,都应该看看。
所以电影里的两句话特别打动我。
贵子一开始让我觉得她是个“无聊”的人,附和渣男的对话,被动的接受他“啊,他要结婚了,对象不是我”,再后面“很难上班还必不可免的碰见他”后辞职,即使是搬到舅舅的小二手书店,她还是那般神思恍惚,无所事事,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伤痛不是你换个地方生活就能马上愈合的。
即使你身边的人在‘帮助你’‘关心你’。
不过那确实会比你一个人承受好很多。
我很难过贵子被渣男骗心还骗身,像是开始渣男说‘今晚我也去你家吧’和贵子在洗衣房的发呆(渣男对她上手又上嘴?
),这里又我莫名气她,女性确实很容易被感情牵绊的,尤其是被周遭过度渲染神化的爱情,很容易踏进去很难爬上来。
尤其在一个女性交付心又给出身之后。
不过好在她后来终于有所行动,开始看书了,再后面变成享受阅读。
(果然人要走出阴影,是一定得她自己开始行动才行啊)再交到新朋友,(有点乌托邦,但又挺现实,谁也不能规定这就得交终生闺蜜,而不是普通朋友呀,谁知道贵子和友子有一天会不会分道扬镳呢。
结婚还有离婚的呢)高野进书店,想说又说不出口,紧张纠结,最后又出去的样子还真是好玩。
一瞬间还在想难道会是贵子的新桃花?
后来幸好不是。
这种男角色只要遇上女主就会喜欢上她的戏码,太多了真的让你腻味厌烦。
还有后来有人进店看书,拿到贵子标价的那本书,一瞬间我又想到了“爱情”这点,也很让我自己讨厌。
也幸好他也只是个路人。
问题只有去面对,才算是正式在你面前告别了,结果或好或坏,但它总算不会在让你一直过不了这个坎。
舅舅带贵子去找渣男让他给她道歉,真见面了,舅舅居然没给渣男两拳我好失望呀,我咋感觉他的行为那么“天真”呢?
不过暴力确实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这次见面是要疗愈贵子的心。
而且面对这么无耻的人,暴力说不定会引来新的是非。
贵子直面了自己的心,虽然回应她的只有渣男的恶劣。
挺好的,当女孩被欺骗,玩弄,伤害。
你主动喜欢他,或者你好骗?
这都不是他可以伤害你的理由。
你没擦亮眼睛?
怎么不说他很会伪装呢。
有的伤口不一定会完全愈合,有的还是留下伤疤,但怎么样呢,时间还是推着人往前走,以后的日子哪怕喝起苦涩的咖啡需要用甜点压一压,也比被酒精麻痹醉生梦死的日子好一些。
电影里的不管在什么地方,重要的是心态,我想这句话放在所有人身上并不全面,有的人会成为现在这样也是有受环境的影响。
但看完电影可以明白人生必须得有书,去阅读去思考,才能找到自我,改变自我。
去输出,去行动,才能找到下一个方向。
在周遭环境不好的时候,书是心里的净土,可以休息培养自我,以待来日。
浪费了一个书店。剧情实在一言难尽。
女主的演技挺一般的,哭戏让我觉得很不耐烦,情绪的表露不是通过神态、眼神,停留于表面。去前男友家这个片段很奇怪,分手的真正原因没说,所以让人很难对女主共情
人生没有方向,自己创造价值。
中间有一段挺愉悦的观影过程。但是结尾很让我生气,也许是女主面对那个男生时倾诉表达的方式与我不同。平均1.5倍到两倍速观看就可以;像海鸥食堂就没有倍速,同样是所谓小清新,还是有本质不同,不过叔叔说的短暂驻港后再扬帆起航,还有一些台词于我一致—这点让我感到喜悦。
是人 冲散了贵子的哀愁并最终走出来面对人生 那没有这些人呢 怎么走出来呢
二手旧书店的日常,安静缓慢。想去神保町逛一次。
好爱讲大道理 大叔你是恋童癖么 真的不好看 很失望 女主就是没怎么经历过爱情的少女而已 少无病呻吟了
最近看的几部电影全都指向一个标签:旅行——不管是长途旅行还是易地而居,似乎冥冥中昭示着我不要再蜷缩在终年不见阳光的小屋里了。但电影中的主角无论多失魂落魄,总有至少一个人能理解并且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在直线的生活中偶尔出离转圜,情绪自身就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只不过需要一剂心悦诚服的‘药引’;而我情愿或不情愿,都已经切断所有退路自陷囹圄了,当情绪走向崩坏也只能自甘迷失在无解的莫比乌斯环,怪谁呢。/ 但仍感激电影短暂筑建了一个精神乌托邦,体会一刹的轻松也好过持续的幻灭。
其实我一分都不想给,mad,窝囊剧
你的书店梦呢?
关于书店的电影很少,所以看这个片子的应该都冲着书店来的,可惜关于书店的部分太少了,讲述情感的部分老套又无聊,哪怕是编一些在书店里遇到不同的人的剧情也比这个强啊,导演真不知道本片看点吗,而且无意义镜头太多节奏太慢,有点浪费题材。最后,白天打理书店晚上住在书店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自己 和 世界
书和电影一样,没法治愈受伤的心灵,却可以给人阿q式的安慰。多情虽然精彩但易受伤,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UUU
这种一人生小段自我的生活感觉很充实,接下来毕竟还有人生随处都是的起点
大闷片!一星给影名。一星给书籍。
连书名都不用交代一下,就这样被治愈了吗?
日剧2010年,同名小说2020年才出
平淡
不是带上书店两个字就文艺了、、不是傻逼女人被渣男甩了然后读了两本书就文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