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就像是一个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向往与期待的菜鸟。
其实在学生时代有很多像高高这样的人,大家都单纯的像张白纸一样,而这段时期下的爱情也是最为美好与纯净的,每个人都会陶醉其中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像高高一样害怕被拒绝或是因为羞涩所以偷偷或默默的爱着对方的时候,虽然会纠结的难以作出抉择,但当时的那种感觉我相信应该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怀念的时候。
片中的高高其实就像是大众对爱情初识状态下的一个缩影。
据说古罗马有一句俗谚,要看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准,就要去看它的公共厕所。
我深以为然。
并且,我总觉得这句话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达:要看一个城市的精神品质,最好的办法就去看它的书店。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以此推断大陆的城市文化水准,大致不差。
我去过的地方不多,但每逢有机会出去,我都会找一些本地最知名的书店逛逛。
北京的万圣、上海的季风、南京的先锋,其实也隐约散发出各自城市的某些特质。
记得我第一次去万圣的时候,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是懵掉了:原来编目可以这样细致,版本可以这样齐全,好书可以这样多,书店可以这样开。
刘苏里积数十年功力,一心一意打造的万圣,是我见过的最具专业精神与文化厚度的书店,它的,自然也没有理由不成为北京文化人的一大聚集地。
南京的先锋,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文化产品,一些自主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内敛,安静,有韵味。
我在这里买过一个笔记本,泛黄的页,印着德国诗人特拉克尔的名言:大地上的异乡者。
这个本子我送了人,可惜没有送对。
上海的季风,在地铁口里,倘若驻足屏息,会有风过面颊的感觉。
可是也因为这缘故,来来往往,三教九流,人声要噪杂的多。
它的书籍摆放比较考究,不高不低,容易攀拿。
但是,说不出来的原因,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地方,看中的书也大多是记个书名,回家网购。
开一个书店,差不多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的一大梦想。
可是,真要有人放胆去做了,最终却大多归于失败。
原因很多,在今天,网购的冲击,纸媒的低迷对于传统实体书店来说更是噩耗。
最近听说的消息是,广州的三联书店基本全部关门了。
没办法,大势所趋,难以回天。
但是,以偌大的中国,13亿人口,倘若在将来连几家万圣这样的书店都难以支撑的话,这是一件很不悲哀的事情。
“‘诚品’是台湾20世纪90年代一个独特的奥秘。
它是书店,但其实却又早已不再是书店,而成为台北文化地图上的一个地标,一枚记号。
‘诚品’之于文化台北,就访苏埃菲尔塔之于巴黎,它们都带着城市走往想象和期待的方向。
”这是南方朔说的一段关于台北诚品书店的话。
我希望这话将来,并且永远地也能够用在大陆一些书店上。
记下这些,是因为今天看了一部电影:《一页台北》。
这是部很好的电影,从书店里开始,在书店里结束。
这个书店就是台湾的诚品,最后的一段舞蹈,那些群众演员,十有八九也是诚品的工作人员。
和台北相比,大陆真的是堕落了。
QQ443407599,一起逛书店吧。
《P.S.是的,我在台北》,陈升新专辑。
http://axinlove.com/2010/08/au-revoir-taipei/郎情妾意的《一页台北[Au Revoir Taipei]》by @xinl.ve 100809豹哥的那包东西看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什么,电影就很有点无聊。
引出一堆事端的东西,放到香炉里面,过了不知道几页(夜),居然相安无事地待几方人去动脑筋。
四伙人(豹哥、小凯、阿洪和警察)除了惦记着神秘东西的心思,又在《一頁台北[Au Revoir Taipei]》其中被导演摊开来讲当前的人生境况。
被追逐的神秘东西若能让观众信服,最后无论如何都要大白于天下,不过确实可能只是虚无的概念——豹哥的养老金,因此也干脆不拿出手,靠着小凯和Susie的郎情妾意吸引观众。
文艺青年的时代过去很久很久,身高一米五立方体体型胖子靠背诵大段莎士比亚勾到校花只是传说。
潘驴邓小闲对上瘦高幼秀白。
没有刻意为之,郭采洁饰演的Susie会看上在诚品书店混法文书看的阿凯。
人、才、貌,阿凯何德何能够上女孩的正眼看他。
想要飞奔至异地问个为什么的男孩子,能为眼前的情谊而留下不走。
那就需要质问下,他的情伤是否是来得快也去得快了。
迷人的台北会在书店给宅男安排一个美丽聪明的精灵?
幻觉,一切都是幻觉。
允许骑机车的台北是一个具有强烈诱惑力的城市。
语言的相通而生活状况的不同,既有着大都市的繁华喧嚣,而又保留着极具生活气息的夜市和拥挤的街道。
诚品书店、7-11、人来人往的夜市,从行销商品到行销城市,《一页台北》的内容扫了普通台北人的生活,而没有进入到台北人的情感世界之中。
非温情、爱情、友情,而试图用浮华生活的表象,表明台北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段阳谋的“艳遇”是忽悠而非代表可能。
四条线铺得开,稍微觉得收得拢的也就小凯和Susie之间的情感。
警察和女友的问题与出路在什么地方?
阿洪是不是只有坏到底?
豹哥的过去,小凯的父母,老人现在为什么这样,他们的艰难与欣慰会是什么?
翻开了台北的这一页,有疑惑不解,但刻意安排的男女之情让人觉得虚无而不想探究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Au.Revoir.Taipei.2010.720p.BluRay.x264-SSF
2010的最后一夜,独自在被窝中,看完了这部已经下载很久却一直没机会看的电影。
淡淡的小清新,微微的轻喜剧,带出了三位年轻人一段略带惊险刺激,又轻松浪漫的故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这样的经历吧!
小凯最后还是回来了,故事的结局很美好,我微笑着进入全新的2011。
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就是男主角终于坐上了去巴黎的飞机,没有像所有狗血的好莱坞电影结局一般,男主角突然叫停了出租车,下车和女主角谈恋爱。
而这里的是镜头,给到的是男主角坐在出租车里,有着复杂的表情看向前方。
也许他正怀着复杂又粘稠的心情---有想要飞去巴黎件女友的心情,有刚经历了一场奇怪又浪漫的冒险后怅然若失的心情……但还是去向了机场。
最后到底男主角和女主角有没有在一起?
电影里在结局展现的是:男主角回来找女主角。
但我却认为那个情节不过是女主角回到家睡觉做梦梦到,或者只是第二天上班的幻觉。
因为后面浪漫化的跳舞处理,实在太不真实。
可是,是否真实已经不重要了。
毕竟男主角在遭遇了爱情时候,没有选择跳下出租车。
有很多恋爱最只适合一晚。
这个“适合”,是因为太多的恋爱开始得一点都不天时地利人和。
就像电影里的男主角,他不知不觉在一夜冒险中,喜欢上了女主角,但是他不知道也没时间去面对,去巴黎的飞机又在清晨在即起飞。
一切来不及他去思考,匆匆为女主角下了一碗面,坐上了出租车,这个恋爱也就算完了。
稳定而长的恋爱是两个个体需要不断协商的政治学问。
两人会遭遇沟通问题、会遭遇相互朋友圈融入的问题、会遭遇成长的需求问题、会遭遇各自规划冲突的问题、会遭遇许多说不清的问题互相脱了一层皮以至于最后分手。
这样一看,一晚的轻恋爱轻松自由又浪漫。
但这不意味着,人应该就去追求轻恋爱。
因为,轻恋爱之所以只有一晚,不是因为人的感情是流动又轻浮造成。
而是人的恋爱太靠运气,太多恋爱的开始,有着太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在阻止着这段脆弱新生的爱情有第二个夜晚。
有很多电影,其实不用去电影院看的,有很多爱情电影,其实也不用和女朋友一起看的。
像这样一部电影,就是,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关上灯,最好是带上耳机,音量也不用开的太大,慢慢的看。
不用和女朋友看,里面谈爱的部分太少了。
不用和哥们看,里面谈情的部分也不多。
里面的人物都傻傻的,呆呆的,可爱的要死。
光这个可爱,就足够让人欢喜。
曲子悠悠扬扬的,剧情也不慌不忙,全是台北的风景,热闹的夜市,欢乐的台语,霓虹的灯,带着台湾味的混混,青年,爱情,真好。
电影如果是五分,光这音乐和美景就占了三分,剩下的两分,一分给演员,一分给这美妙的剧情。
小浪漫,小温暖,小情调,一下子就触动了心灵,悠扬的美。
起初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
是被他的海报和名字所吸引。
对郭采洁也很有爱。
也是感觉很纯的一个人。
台湾的纯爱片一直是最近比较有爱的题材。
从花吃了那个女孩。
乱青春。
听说。
换句话说。
台湾的文艺片要比日本更好理解。
也许文化差异的问题吧。
看完全片。
其实没有太多的起伏。
就像一个豆友说的。
用16x的速度看完它。
也知道它在说什么。
可是我还是用正常的速度把它看完了。
开头的法语让我眼前一亮。
这也是故事的最大主线。
故事虽然穿插了一个荒诞的警匪剧情。
但是导演要表达的主题还是纯爱。
4段纯爱线索加一个故事组成了这部电影。
为了在巴黎的女友自学法语的小凯和在书店打工的郭采洁。
书店总是纯爱片邂逅的主要场所。
还有图书馆。
男主安静的看书。
女主恰如其分的搭讪。
为这一段爱情拉开了序幕。
大哥豹哥和海南的女友。
到了一定年纪就想安稳。
就想和自己心爱的人过一辈子。
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可以说我是个没有上进心的人。
随遇而安。
只要和自己心爱的人安安静静的过生活就够了。
什么钱权名。
这些又算什么呢。
便利店的高高暗恋同事桃子。
对自己喜欢的人总是开不了口。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国产片夜店的情节。
也是便利店。
也是害羞的男主暗恋女主。
便利店的办公室恋情总是如此美妙。
这样的纯爱现在还有多少。
警察张孝全追赶犯人的途中遇到自己女友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散步。
就这样对罪犯不管不顾想要去换回自己的感情。
导演再一次表达了爱情至上的观念。
女友抱怨张太忙了。
得不到安全感。
选择了别人。
有时候明明相爱却必须要分开。
生活总是有太多太多的限制。
也许感情里面更多的还是需要理解。
用一个荒诞的警匪剧情把以上4段线索串联一起。
故事最后没有结尾。
谁也不知道这四段感情最后的走向。
但是这就够了。
过程美好过。
那么在意结果干什么呢。
这也是我一直劝自己的一句话。
依稀记得陈冠中评论过,说台北是最有质感的城市,看完此片,对此话心领神会。
看过讲笨贼的电影,看过讲糊涂警察的电影,看过讲柔情的黑帮老大的电影,也看过小人物卷入大事件的电影,当他们相遇在台北的犄角旮旯,这座城市的样貌,骤然鲜活。
诚品书店,中年发福风韵犹存的歌女,热气腾腾的夜市,昏暗的路灯,庙口街市,日据时代的住房,残缺的霓虹灯,上个世纪的电视剧,以及沉醉于电视剧的黑帮大哥和钟点房老板娘……电影中的这座城市如此充满生机和支离破碎,而它的活力正源于这种碎片和碎片的荒诞。
影片的城市,没有齐整的公路,没有反光的玻璃幕墙,没有刺天的高楼——这一切只能发生在蜘蛛侠和哥斯拉的噩梦中,像《黑客帝国》的细胞一样蔓延生长,最后被“圣经”式滔天的洪水或怪力摧毁——正如它们从未被刻入人的生命一样。
中国人或法国人的电影城市,不可能有那种虚幻的恢弘,至多存在于《一页台北》或《天使爱美丽》的小人物故事中,和个人的生命感触融合,在小人物的呼吸之间,嬉笑怒骂之中,一点一滴,层层叠叠在时间和空间中,真实而幽默的延续。
影片中的台北,让人想起北京西单夹杂在高楼中的街巷和小摊。
在这个意义上,《一页台北》或许可以和《苏州河》和《北京乐与路》一起品味。
三部影片,讲述的都是具有城市气质的生命,这些生命都会可能因存在于其他的任何城市而黯然失色。
而有趣的是,它们不约而同的聚焦于三座城市的背面和角落。
不同在于,苏州河上漂浮的是十里洋场的垃圾,圆明园艺术村郁积的是皇城根下的野心与散漫。
可能是因为导演的年龄,也可能是因为台湾早就从白先勇《台北人》式的前朝旧梦中惊醒,《一页台北》少了一些城市应有的厚重和沧桑,这更像是一部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
不过,这本身无可厚非,至少看完此片心中会添一丝甜蜜,多一份幽默。
借用片中人物豹哥的话:“年轻嘛,谈谈恋爱也不错。
“
看过了FIRST PAGE,Au Revoir Taipei,其实发觉台北是个有梦想的地方。
那是属于创造自己的浪漫故事的地方。
想起了最近一位朋友的qq签名:缘分是本书,翻的不经意会错过,读的太认真会泪流。
本片不至于会让你我过程非常认真,但却还能感受到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另外一个地方,有这样翻看一页的台北好人故事发生。
第一次看到Amber的表演,不温不火但气场很足。
也难怪现在广告商会排队找她。
很有桂纶镁的感觉..书卷气十足、编导一体的陈骏霖在剧情中设立的环境也算是为台北在做城市行销,实乃台湾夜市为背景的爱情短片加长版。
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到夜里被拍得可爱、趣致也被放大,令人温暖放松加一点随意。
其实,让台湾人自己也能喜欢才是让导演觉得最感动的事情。
在台北的人应该已经对诚品书店没有感觉,对夜间美好的一直营业的便利店觉得稀松平常,反而我们保持了一点点距离才更能发现它的一些不一样的美妙的东西。
如他所说,其实感觉一座城市,正需要一种很特别的距离感。
你既需要诚恳地生活在里面,摸到那个温度,又要能有站在外面看的新鲜感和视角,可能缺一都不可。
与师傅杨德昌所要表达的台北城市生活及社会型态的转变不同,陈骏霖所要记录的只是发生的一段故事而已,但也深得杨导拍片的心得,与08年出名的魏德圣比起来就年轻多了。
更文艺,更新浪潮。
最后,看来一部好片还是要有好的辅助才行。
片子的监制是维姆·文德斯来负责整体架构,叙事、剪辑、选角,怎么看待城市,如何去发现整个城市的有趣的东西。
也难怪之前出现的各种台北场景。
给人很真实的不停顿地发展剧情,中间的笑点也那么怪怪的。
得过艾美奖的本片摄影师Michael Fimognari,是导演陈骏霖在电影研究所的同学。
片中光影确实不错值得一看。
【那一年的幸福时光】郭采洁、【泪王子】张孝全、【色戒】柯宇纶台湾新锐演员 姚淳耀、实力派巨星高凌风、高捷【街角的小王子】杨佑宁、【停车】曾佩瑜期待台湾新锐导演的下一步,听说还是一部爱情喜剧,但会带到上世纪80年代台北的大发展历史,带到一些亚洲的发展文化,好像现在的大陆,以前的新加坡。
大家都很想去赚钱,大家都开始跑去吃西餐...
台湾式的小清新,表现挺得当。
亮点是导演在其中融入欧式浪漫元素,加上颇具轻松欢快的配乐,讲述着一段奇妙的午夜爱情故事。
淡淡的爱情戏,没有太大的冲突,就算是做坏事,也无非是彩票店偷点小钱,不痛不痒的小打小闹。
反派“阿洪”这个演员很出彩,臭娘娘腔还要学人干一票大的,然而又非常没头脑地常常犯错,真是很想打他!
“高高”一脸呆萌,即使是被人绑架也是很配合的呢,喜感十足。
男主角“阿凯”最令人讨厌,没点主见不是男人。
还蛮喜欢台北式小清新作品,参杂太多有的没得反而不妙。
因为构思单纯而给人一种心平气和的印象。
本片很多程度上都反映着台北的市容市貌,并没有去特意挖苦人性丑陋的一面,而是将每个人都说的单纯无害,这点本人还蛮喜欢的。
希望可以多看到这种类型的小清新作品。
尼玛、高高天然呆啊、好喜欢
平淡。。。小清新。。。。最后的舞不太懂。。。
涂甲油时听完的,偶尔看看屏幕,可想是有多无聊
小清新,小童话,这样的台北,就像那个说话柔柔的小女生,很可爱。
那个郭采洁什么的还挺顺眼的,,
脱线版小清新疯狂石头么,各种天然呆。如果最后不来那么一下宝莱坞我可能多给半星。。=口=
看完此片我严重怀疑我的智商……这么无聊的片子到底是要干吗……
挺轻快的片子。配乐很舒服,剧情什么的就那样啦。
整个基调很有爱。。。大家都很可爱。
其实男女主角都长得挺丑的...
台式文艺没问题,但为什么要把所有角色都弄得这么傻逼啊。几处冷幽默挺讨喜,轻松的配乐也讨喜。就这样了。
轻松的小品,很好看啊!
台北小吃街宣传片,两颗星全给郭采洁。
张孝全发型太丑了 | 杨祐宁在里边好路人 | 其实我比较欢喜高高哈哈哈
文艺囧片啊文艺囧片……BTW,我想学跳那个舞~~~
该影片中反映的台湾男人全部都好没用呀,窝窝囊囊的。看着就烦。
节奏慢就叫文艺片咩?
请问台北有满大街的“陈意涵”么?
腼腆
有关笨贼的几处冷幽默还不错,郭采洁好cute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