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太好看了,感觉非常适合小朋友们观看,情节生动有趣。
角色生动,情节有趣,各具特色,人物特色非常突出,描写了小美人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 叛逆期的美人鱼少女小艾离家出走,误入人类世界的奇幻.温情 .冒险之旅。
电影拍得非常好,配音也好,情节感人,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呀,票也便宜,音乐非常动听,只有两夫妻的七年用心创作,值得支持
姐们拉朋友去看的,偌大的电影院只有我和朋友二人,在经历了看完后的暴怒、不解、气极反笑后,现在终于能心平气和来点评一下这坨东西了。
这如果是大学生毕设或者网上免费发布的个人电影,我会夸一句在不少地方点到即止地融入了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但是如果是拿了龙标光明正大在电影院上映的玩意,严查制作组是否收了外地文旅局的钱、制作这一部不合格的“商业”电影抹黑闽南文化的。
本作真是极其难得的六边形战士,就是六边形全是短板,画面、剧情、配音、传递出来的三观、宣发等等居然一视同仁做到了一无是处,穷酸的画面、尴尬的配音、令人不适的剧情以及歪曲事实的宣发,很难想象制作组二人是怎么在七年时间里精雕细琢出八十分钟的大便,七年,2555天,制作组自以为自己是西西弗斯,但在旁人眼中,只是一对陶醉在自我世界里的屎壳郎罢了。
先说最令我忍受不了的配音问题,首先,配音剪辑非常业余,经常是另一个角色话音未落另一个角色就开始说话了,挤在一起有种生怕别人不知道二人花七年做商业(大概)电影很辛苦,所以配音员的嘴巴急着还。
其次,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如何,女主的配音经常超绝不经意流露出的方言口音,配合着又夹又木愣的嗓音让我听得头皮发麻,有种九尺黑壮巨汉非得瞪着小鹿般水灵灵的大眼睛娇滴滴地向你撒娇卖萌发嗲的违和感,你要想搞方言配音就堂堂正正搞,堂堂正正出一版方言配音,这不伦不类的闽普像什么样?
哦,不好意思,忘了这个电影字幕轴都对不齐,字幕要不是抢先一步闪亮登场,要不就姗姗来迟,要不干脆玩消失,配合着参次不齐的口齿不清的配音让电影的听感达到一种堪称灾难的地步,制作人二人组是做完之后无颜面对七年巨作不忍细看,这么明显的错误都没发现吗?
继续拐回来说配音,除了胡建夹子女主以外,戏份高光点不如追杀女主半天的鸭子还有连喝两大杯凉茶的奶茶店小哥的男主(可能)易谦也是个超绝棒读,就你上小学的时候要是和易谦的配音员这样读课文,你都得被老师骂感情不丰富。
和以上两位重量级一样灾难的是制作组困难总比办法多的贫瘠大脑,一个人声鼎沸的场景连个免费的人群音效都不肯用,而是选择了让不知道谁的姨谁的叔共二人随便说两句方言和闽普剪在一起就完事了,如此事倍功半的做法看得我目瞪口呆,不知道制作组二人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出这样的解决办法的?
好,点完配音了,我们来聊聊剧情,由于动机发展结局都匪夷所思到一个我无法理解的地步,动机模糊导致人物塑造根本出不来,而且大多数善意恶意都不影响结局,导致我根本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所以我也随便评了。
先说女主人鱼小艾,叛逆离家出走少女,被前人鱼现人类的婆婆收留了,在自己天然呆平地摔伤膝盖后被婆婆涂药,十分感动要认婆婆当野妈,由于家里的冲突轻飘飘两句台词就带了过去,女主不说,导演懒得提,所以显得女主简直就是二刺螈版的白粥姐。
然后男主(可能?
)易谦和男二(也许?
)少伟,因为两个人作用差不多所以放到一起说,都是对女主释放善意然后被女主“救赎”的工具角色,区别是前者是纯善,后者有个拐卖妇女(指女主)未遂但是毫无报应的爹,易谦就算对女主好最后也没能改变什么,少伟就算他爹是个年轻时滥赌欠债的混账、就算他爹不顾邻居婆婆经常收留他儿子吃饭的恩情拐卖邻居家的小姑娘(指女主)未遂,少伟爹结局啥事没有,少伟也在女主的鼓励下去求职然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岗位。
最后说婆婆,本作指定付出型人格大倒霉蛋,作为前人鱼善良地收留了暂时回不去的女主,导演为了表达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所以安排了婆婆和女主聊家乡变化这个情节,但是因为制作组二人懒得写台词,所以婆婆在剧情里只得知了自己在故乡的相识死去这个消息,甚至连多两句寒暄都不肯写。
预告片里那句听起来很有深意的【婆婆是婆婆,婆婆没当过妈妈】就是出自女主认婆婆当妈的情节,实际上这句话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种掉书袋的硬装b的感觉,因为婆婆为什么离开有老相识的人鱼故乡导演没交代,为什么婆婆没当过妈妈在人类社会独居也没交代,留白不是叫你交白卷,你什么都不写只会让这个角色立不起来,过度的空白让婆婆这个重要角色变成了一个无脑对女主释放善意的工具人,这种感觉在后面婆婆为了救女主掉入海里后达到巅峰,这里导演安排了一个女主去救婆婆的情节,我本来还在疑惑婆婆以前不也是人鱼吗为什么不会游泳还得女主救,然后结局的时候我恍然大悟——是为了让婆婆说出“这个夏天,谢谢你,小艾”这句台词,强行扣题。
不是,哥们,婆婆谢啥啊?
谢小艾告诉她老熟人死了还是谢小艾让她一把年纪还去海上总动员?
让最大得力者少伟一家去说不行吗?
婆婆得了啥啊怎么让婆婆去致谢啊这不对劲吧?
强行点题也不能歪曲事实对吧?
最后,画面问题。
本作画面之低劣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这个巨头短臂、嘴巴比手大、眼睛左右撇的人物模型,这个粗糙至极的大黑线条,别用什么三渲二或者卡通渲染风格化这种话术来洗地,劣质就是劣质,丑就丑,女主嚼个水草脸像蠕动的嫩牛五方,婆婆嘴巴大得能吞下一对自己的拳头,我都怀疑是不是导演二人面对这电影扭曲的画面看了六七年san值归零了分不清真的分不清,分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人体比例,分不清好坏,分不清梦想与妄想。
开头我为什么说宣扬当地特色和点到即止呢?
因为你那个粗制滥造的建模做出来的簪花像个像个七彩马赛克大菜花,红龟粿像光滑的红色大鹅卵石,凉茶像泥水,我一个广东人都差点认不出来了,根本不了解南方文案的外地人呢?
他们能看懂吗?
他们能get到喝混浊的泥巴水建模凉茶这一点吗?
他们能理解为什么要啃大红鹅卵石吗?
你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明白,谈什么风格?
最后的最后,是什么让我放着美好的周五不过去品鉴你们这坨电影的,是你们自己自顾自感动、自顾自闭门造车六七年、然后自顾自拉出来一大盆电影还端到荧屏上打上龙标端出来的标榜着追梦实则发疯的行为,如果两位有自知之明,把这个电影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而不是放到院线上映,你们的风评是落不到这个地步的。
可惜你们没有。
你们毅然决然把这泡稀烂的电影端上来卖钱。
所以你们的风评就只能像剧中的运输船那样,在狂风暴雨中触礁,然后彻底覆灭。
自己吓自己~真的很洗脑笑了七年才舍得发出来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剧情没什么意思但是还可以的 整体建模比较粗糙 人物刻画比较搞笑 很多地方都很搞笑 挺烂的一部片子 不能因为烂的出奇成为上映的理由..以后电影市场都会混乱的 不推荐 不要看 不要看!!!
别花冤枉钱 买多两杯奶茶吧 喝了自己还开心点 已经烂的变成梗传播了 营销思路让大家好奇 可以学习..
提前去院线看过了完整原片后总觉得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虽然配音演员并不专业,画面渲染做得比较稚嫩甚至有时候人物看着有点可笑,片段也没有大波澜和反转,但音乐和配曲、艺术性、论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对人类的刻画都挺不错的,配音其实也是导演亲自作配,不是AI画风纯手工绘制全片其实挺可贵的。
整部片子非常的干净纯粹,情感表现力很细腻充沛真挚没有过分商业化,唯美清新的闽南风情与叛逆又天真、浪漫的少女情怀相交融而变得美丽自然,“人鱼”婆婆的选择和话语已然夹杂着些许小美人鱼结局的启示。
三个不同家庭的少男少女因善良神秘的婆婆结缘而被改变命运的轨迹踏上成长之旅--有关于传统文化,也有亲子关系的探讨,包容与理解以及人与自然相处这类深刻主题的思考,活在现代真实的人鱼情感,不仅仅只是简单浪漫的爱情文艺作品--小艾对人类社会有短暂的留恋但最终离去算是必然,这条有点呆呆的小美人鱼其实算是真正的“大女主”。
不过确实挺有梗的哈哈哈,,,虽不完美却很真诚,对于喜欢文艺作品的人还是很有可看之处的,票价不贵值得推荐,虽然此时已是寒冬但“这个夏天谢谢你,小艾”。
本来以为是部好电影,结果没想到憋了坨大的,看这个粗糙的建模,把美人鱼的脸挡住还以为是位老太太,总之,谁想吃屎就去看!
破垃圾,特别是那个美人鱼的配音,什么,破东西,还有台词像读教科书似的,这什么破玩意给我滚一边去,3.9分给高了,大失所望,冬天看能让你感受到夏天的红温,一个,可夸的地方也没有,吃屎专用,谁想看谁就等于已经吃了屎,谢谢浏览
影片在情感表达上做得相当出色。
爱情线的发展自然而感人,不仅展现了人类与美人鱼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责任。
影片中的情感冲突和解决,让观众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主题。
《美人鱼的夏天》是一部集娱乐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
它不仅提供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还通过奇幻的叙事手法,向观众传达了深刻的环保信息。
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尤其适合家庭观众和喜欢奇幻题材的影迷。
说实话,我是被“自己吓自己”吸引进电影院的,但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今天并不想讲内容,只想聊聊幕后。
依稀记得大学第一次接触动画课程,才知道一秒钟24帧,24张图片衔接形成一秒的动画,想要让观众看到更高清的画面,就需要附上更多的图片。
那时的我,不敢想象一部电影90分钟,得要多少张图片才能组成一部完美的影片。
同样的,我不知道以现在的技术,作出90分钟动画,5400秒需要画多少张画稿,但我知道这对夫妻一定经历了数个画稿反复推翻,内容反复推翻的日夜。
七年如一夜,只有敬佩。
相较于以往那些由上百人团队耗费一年甚至更多时间制作出来的动画电影,《美人鱼的夏天》在制作规模和资源上显然没有可比性。
这部电影的核心创作成员,从始至终只有沈晓阳和肖小月两个人。
他们没有强大的人脉和雄厚的资本支持,七年里,除了维持生计每年用三个月承接商业项目维持生计外,其余时间均投身于影片制作。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创作者追梦的勇气和坚持,尽管在商业前景上面临挑战,但两人仍坚持将作品呈现给观众。
这部电影的制作,是一次对独立动画电影可能性的探索,也是对中国动画行业的一种挑战。
虽然在技术和资源上无法与大型制作相媲美,但《美人鱼的夏天》所传达的内核和宣传传统文化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沈晓阳和肖小月夫妇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创造出有温度、有情感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尤其在热梗“自己吓自己”的画面中,不知道二次元爱好者有没有发现,女主角小艾的发丝动态处理得非常真实,这种细节上的精致无一不体现了主创对动画制作过程中所耗费的经历和耐心。
《美人鱼的夏天》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风景如画的厦门,融入了大量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从闽南红砖古厝到南音,从簪花服饰到特色美食,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这种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艺术再现,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动画作品,更是一次文化和艺术的传承。
虽然这部影片在商业上可能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它所展现的独立动画人的初心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却是无可否认的。
这部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拙劣的二次元”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反而有解腻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要坚持创作和表达的精神。
相信更多努力有梦想的创作者能理解这种心情~
《美人鱼的夏天》以美人鱼少女小艾的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关于爱与成长的动人故事。
小艾因与父母产生隔阂,决然逃离人鱼岛后误闯入了人类的陆地上生活,这一情节设定深刻地反映出青春期叛逆与家庭矛盾的碰撞。
这种叛逆并非无端,而是亲子间缺乏有效沟通与理解的结果,它使小艾渴望在远离父母的地方寻找自我与内心的宁静。
在岛上,小艾邂逅了曾经同为美人鱼的老婆婆。
老婆婆成为了小艾成长路上的关键人物,她给予小艾无微不至的关爱。
这种关爱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或许是一顿温暖的餐食,或许是在小艾迷茫时的耐心开导。
正是通过老婆婆的爱,小艾开始重新审视爱的含义。
她逐渐明白,爱并非只是束缚与限制,更多的是包容与付出。
而这一切情感的动容都来自导演小月对婆婆的思念在冒险历程里,温情时刻无处不在。
小艾与善良的人类少年易谦相遇相知,小艾在他迷茫时给予帮助,少年在她危险时挺身而出。
他们之间纯真的友谊,如同暖阳,温暖着彼此,还有那些岛上形形色色的人,但人性善恶难辨,小艾最终被利益集团当做敛财生物,一度陷入险境中,之后她得到朋友们少伟,易谦还有知迷途返的渔夫,婆婆们最后援手相救的情节,无不展现出人性终究本善,这些温情元素的融入,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场视觉冒险,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而对于小艾与父母之间的爱,在经历了岛上的生活后也有了全新的感悟。
曾经的隔阂在这份新领悟的爱面前开始慢慢消融。
父母的管束背后其实是深沉的担忧与关爱,就如同老婆婆对自己的关爱一样无私。
电影通过这样的情节转折,细腻地描绘了亲情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这两天因为“自己吓自己,啊”的魔音入脑,想去影院观摩这部电影。
整个南京只有两场排片,距我最近的直线距离是五公里,说实话真有点懒得去,但眼看就要下线了。
于是全网搜索,也没找到半个真正评论电影本身的。
好评就是只讲两位作者的苦劳和梦想,“你们知道他们多努力吗”,给人一种回避谈论电影本身的感觉,反而约等于暗示观众电影肯定是烂片,夸不下嘴。
这种看似捧场的文章虽然成了爆款,宣发效果却是灾难级的。
而差评几乎都是只看了预告片段就加入了群嘲。
这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我的好奇只能通过自己肉身前往来得到满足。
于是在不情愿之下,我卡在五点二十分出发,前往那个从没去过、有点难找的陌生影院,经过了一系列生死时速,最后一段五百米冲刺,我超过了一个气喘吁吁的白衣女孩,她也一边奔跑还在一边念叨着什么,我听到“电影院”三个字,回头问她电影院在哪,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啊。
然后就找到了,那一段修路,周围都是围着蓝色隔板的工地,那个看起来远离一切商圈、孤零零的电影院仿佛是从几十年前的时光深处降临一般,出现在我们面前。
电影六点十分开场,现在已经六点十分了!
一边等电梯,那个白衣女孩一边在打电话,我听到手机那头有女孩在说,几个人看?
白衣女孩说,有五个人,那头情绪有点激动地表示,这个傻X电影还有这么多人看?
后来白衣女孩问我,你看的是同一场吧?
我说对,来研究一下(不知不觉带了惭愧的口吻),可见这部电影最大的票房阻力是,看了热闹的人们甚至不好意思真的买票来看。
等到了检票口,白衣女孩和她先到一步的同伴,另一个女孩汇合,听检票员说往里走五号厅,白衣女孩就开始往里冲,我以更高的速度狂奔,另一个女孩对那个白衣女孩喊道:不至于不至于。
白衣女孩则回答,我可不想错过(一分钟)。
等进了电影院,刚好屏幕上出现了片头“美人鱼的夏天”。
影院里的座位都是如今很少见的双人座,且可以移动,在场五个观众,除我之外是四个女孩,从散场后的谈话推测,实际上她们都是来看笑话的。
总之这个电影的票房已经没救了,所以希望不要有蠢材来质问我“收了多少钱”。
这是一部大大超出我预期的动画电影,国漫又崛起了(开玩笑的)。
来之前我内心的预期大概两星吧,怎么都不可能比一星的《大鱼海棠》更烂。
但因为那个预告片段太糟糕了,在一部名为美人鱼的电影里,看一个女孩变身成美人鱼,这有任何信息含量吗?
实际上这是电影的重要段落,但没有铺垫,而是截出来作为预告,有两方面的坏处,其一是恐怕百分之百的潜在观众,直接就会把这部电影定义为主创脱线的烂片吧。
其二就是对看电影的观众来说,提前破梗也是损害观影体验的。
如果这部电影的宣发能强调它是一部慢节奏的文艺电影,而不是硬要截出本就不多的冲突戏码,比如一点也不华丽的动作高潮。
我设想更好的预告片,比如那个人造瀑布,男女主角初见的情景,或者翻垃圾桶的猫(不要怀疑,有猫就讨喜),还有各种天色下的不同场景,如果是这些组成的预告片,都会比现在没头没脑、硬整大片模式的预告片要好得多吧。
再说两个普通观众会感到不满的点,其一是扁头女主,如果她是一幅标准二次元动画角色的长相,想必会乏味到令我哈欠连天吧,所以模样有点奇怪的扁头是优点。
通常我把这种称为“二次元变调”,也就是说我非常讨厌万人一面的二次元,好像不可降解的垃圾,但基于二次元的变调就多了一些新意,有种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感觉,可以说相当环保。
这是我个人的暴论,你可以不赞同。
其二是女主的配音,我觉得也不错,有种蠢蠢的、丧丧的感觉,很生活化,我最讨厌字正腔圆中气十足情绪充沛的录音棚老油子配音,所以可能和大家的感受恰好相反,女主的素人配音我觉得不错,而婆婆被认为更好的配音就有点工业化。
我更喜欢有趣一些的,而不是标准一些的东西,但这部电影在此之外,有更多优点。
比如一幕幕场景,当然是学习了吉卜力的描绘,相当赏心悦目,我认为截取这些部分,电影是能找到更多受众的,因为这些受众会籍此找到电影。
各式场景的光感和氛围,显然并非过场,而是这部电影的作者更重视的部分,这一点也得我心。
甚至电影真正围绕的,也不是戏剧冲突,而是岛上生活。
许多画面都相当考究,程度大小不同的风和雨,阳光,天色,水纹,建筑,植物,船只,很多保持了手绘的趣味性,以及蕴含着独到的秩序感,因此具有表现力。
这部电影其实适合大屏幕观看,虽然这个老旧影院的幕布上有块污迹令我分神。
那些有点糙的反而是我觉得有生命力的部分,可以想象未来线上观看,小屏不利于氛围沉浸,口碑恐怕更难翻转了。
它在某种程度上,让我想起了一些质朴的作者,和时髦绝缘,也不具备抢眼的素质,就是看起来有点老土,却不急不缓的有自己的一套。
如果和《大鱼海棠》相比,我会很遗憾虚假的才能受到追捧,空心人获得成功,而真实的才能被忽略,实心人获得群嘲。
这部电影明显地体现了作者式的敏感,对比起来,《大鱼海棠》就很迟钝,我此前写过影评批评这一点,不赘述了。
或许《美人鱼的夏天》被称为独立动画不完全恰当,从片尾字幕来推测,获得龙标恐怕少不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这部电影具有某种和陈腐一拍即合的无害面,作为政绩全无违和感,但投效和独立是违和的。
或许从风格上来说,称之为“作者动画”,对我这样一个喜欢“作者漫画”的受众而言,当然碾压那些好大喜功的山寨国产动画大片。
电影是有明显短板的,比如僵硬的人物,但如前所述,“拙劣的二次元”对我来说,反而有解腻的效果,所以我个人不介意。
电影的长项则是场景氛围,虽然配乐有点太吵了。
作者还喜欢藏一些思索,不直白表现出来,对喜欢速食的观众来说不太友好,他们看表面平平无奇,就真以为平平无奇了。
吃穿住行的描绘都很细腻,掉了一只鞋子在雨天走路,就只有穿鞋子那只脚的小腿上都是泥点,光脚的就没有。
碗和杯子的碎掉;缝纫机如何用来缝制衣服;婆婆家的花床;猫翻垃圾桶后舔舐打翻的饮料,人靠近时愉快的呼噜声;还有两个渔夫咀嚼甘蔗,能感觉到作者对描绘这一切多么着迷。
女主用勺子吃面,当然是因为她不可能会使用筷子,所以婆婆就给了她勺子,吐槽之前想一下不就明白了,而勺子吃面当然会吃得乱七八糟,这一点也有所表现。
电影对各种物件在使用上的经验和附着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了,这都需要体会,只有接受了这是一部慢节奏的文艺动画的观众,才愿意体会,就好像我那场的四个女孩观众,其中有两个散场后开始嘲笑这是什么结尾,这是什么傻X设定,她们没想过这部电影的重点不是设定吗。
小美人鱼如何认知人类世界,表现得相当细腻,因此那个怯生生傻乎乎的配音是恰当的, 如果配音透着机灵,就不太符合这个角色,从开始的畏惧(或许是基于人鱼的常识),到后来逐渐接受人类的善意,从开始想家,到逐渐不想回,有点喜欢上了作为人类,被人类需要的感觉。
因为她所认知的一切都是正面的,没有任何负面让她警觉(人鱼标本她也是不知道的),直到那个全网群嘲的“自己吓自己,啊”,其实真的是相当关键的转机,关于人类的恶意,但没看电影的观众无法领会。
人鱼已经想当人类了,人类让她变回人鱼。
电影对结尾的处理是我觉得非常巧妙的,美人鱼小艾就这么消失在人类世界,回到了人鱼部族,虽然那里也有原生家庭的问题,但显然,要好过这个恶意四伏的人类世界,这种戛然而止带来的惆怅和伤感,需要观众对电影藏起来的东西有更多知觉才能体会。
当小艾看到婆婆(曾经也是人鱼)的人类生活,逐渐产生了羡慕之情,作为过来人的婆婆是如何回应的,虽然她和曾经的恋人有看似美好的过去,但她从未对小艾说过一句挽留,相反,一直催促她回家,当小艾透露自己想永远留下来的时候,她的态度也没有半分变化,而是更加急切地催促她上路。
所以,从人鱼变成人类终其一生,婆婆后悔了吗?
这大概也是电影传达出的作者观念,尽管人类造物是那么让人着迷,但人类文明始终值得警惕,或许那个并不光明的海洋深处,与世隔绝的停滞之地,才是无可奈何的理想归处。
独立电影制作人所面临的创作挑战不容小觑,然而这亦无法掩盖其作品在画质上可能存在的瑕疵,以及可能未达到商业电影院线影片标准的实际情况。
预告片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大家不言而喻,甚至是可以从侧面就对这部影片的整体水平下一个大概的定论。
但是官方发出的预告片的水平 确实存在画面配音粗糙问题,就算该片的主题内容包含了传统文化意义深厚,也不能掩盖上述问题。
总结来说就是这部电影还没有到登上院线电影的标准,就像是电影不行但披上一个传扬传统文化的衣服就道德绑架。
有点一般
小品界的郭老师,舞蹈界的牌牌琦
给点鼓励吧
前半段看到爆笑如雷,后半段没意思又差,整体上非常不推荐,但说是中国版《房间》的确也没什么问题哈,祝导演组早日学会去建模。(2.0/10)
看了不错哦。
平庸
自己吓自己~最好看的喜剧片,哈哈哈
这部电影还没有到登上院线电影的标准,就像是电影不行但披上一个传扬传统文化的衣服就道德绑架
看了之后觉得亲情暖暖,推荐每一个想去电影院的人。前面有一点烂,看到结尾就会觉得非常好看。伏笔都在后面。推荐推荐。字幕完了之后有超绝彩蛋,一定要看完哦!
我严肃的问下大家,既然这种玩意儿都能挂龙标去影院骗钱,那我明天开始连续6年记录我拉屎的视频然后剪辑成俩小时,是不是也能骗你们钱了?1人拉屎6年,创作不易,希望届时大家买票支持。
“自己吓自己”从电影中的碎片片段转变为重塑后的抽象演绎,无需深入的理解成本,观众也能在夸张的表现手法中感受到情节的幽默搞怪。此时模仿与重塑的热闹场景已然转换了视线中心,将议论的焦点迁移至观众自身。观众在重塑演绎的过程中正掌握着表达的一方天地。电影片段中女主被推下海的情节突兀奇怪,而在各行各业版中的“自己吓自己”背后,也蕴藏着某种事与愿违。
丑老鸭进城记…
也没评论区说的那么烂,一星不至于。镜头调度意外地还行,故事十分平庸但也没啥雷点,作画一般但还算能看。主要问题是配音比较烂,可能还不如AI来配。台词写得也比较差。ps.排片太少了,花了好长时间跑了老远到一个快倒闭的商圈的一家快倒闭的影院,因为不熟悉路(商圈因为店铺太少阴间封路被迫弯弯绕,周围修地铁也阴间封路)直接错过了前20分钟…
赤石仙人报道
补标 因为梗去看了部学生作业呵呵呵
烂笑了 但你别说这叙事节奏掌握的居然还可以 属于很有创意的烂片 它的制作与配音绝对是烂出特色了 很难想象这片还敢上院线 勇气可嘉 一星鼓励!(这片结尾还强调没用ai 更是史上雕花了 看起来创作团队相当满意捏)
画面不说了,能不能好好打磨剧本……
自己吓自己
自己吓自己,啊~
自己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