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梁汉森
主演:茅善玉,陈瑜,王明达,朱俭,洪豆豆,钱思剑,凌月刚,金世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沪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改编自曹禺的同名话剧,以沪剧艺术为体裁,讲述了煤矿主周朴园专制、伪善,在他的控制下,周家变成了压制人性的枯井,最终,多年的积怨在雷雨之夜爆发,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详细 >
茅繁漪真的太好了,那种强烈的复仇心被表现得很微妙,弹幕有人说她的繁漪很神经质,其实是她的一举一动一神态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按照这个逻辑她对周萍的态度转变就不难理解了,茅善玉太强了
好像没一个好人的样子,婊的婊,贱的贱。什么时候看看原著或沪剧舞台版。原版沪剧果然好看,这个缩减得厉害,很多没交代,因此人物不饱满,也不好理解。原版唱得也好听,新版太新潮像歌剧。
以前能感动花痴少女的渣男语录成了笑场来源。女性越来越清醒了。
看完小说后再看据此改编的影视剧是种特别的体验,剧情实则都已了解,当然不排除不同的影视剧的剧情存在差异性的情况,然而在大体明白故事走向的前提下看演员表演,是开了上帝视角的观察。
好久没听沪剧了,茅善玉宝刀未老,经典就是经典!
丁是娥先生死后绝对没想到,马莉莉版本的刷新了这部剧的上限,茅善玉刷新了这部剧的下限
经典沪剧。茅善玉老师宝刀不老,声音洪亮,扮相优雅。但是,如果毛老师再年轻一些演很好看。剧中繁漪应该35岁,周萍28岁。电影和舞台最大不同是将人脸无限放大了。毕竟毛老师已经57岁了。唱腔,身段还在,舞台上还能混,电影对演员太苛刻了。舞美,镜头都极美。演员唱功了得,演技上乘,很好的艺术体验。
雖然同樣日益邊緣化,但滬劇的受眾年齡比滑稽戲還要大10-15歲,後者可能還能摸到一眼70末的尾巴,前者的最年輕「票友」至少也已經將近60。隨著上海話使用人數的不斷下降和持續老齡化,未來G僧東和冊那隊長的受眾,也不可避免走上滬劇和滑稽戲的老路。
或许只有话剧剧本才能有这般的曲折离奇,它所要追求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读者的感官体验,这种戏剧般的情节再合适不过了。从人物塑造上来说,繁漪与周朴园是最立得住的人物了,仿佛这就是真真切切的人物。繁漪一直在抓着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周萍,即使是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她直接的导致了这结局,却也从未预料到的,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哀的人,或许她也曾活过,那可能或许是在和周萍撕和,或许是在和侍萍疯癫的时候。周朴园,顷刻之间一无所有,可能也从未有过,只是形式上内容上的一无所有了的,他曾想逃过这藩篱,最终终还是服于此,或许他成为了他曾经厌恶着的人,甚而更甚之。真情实感上来说,周冲、四凤是这两个家庭得之不易的人,我在想最开始就是他们多好,就出去吧,也别回来。
时隔好多年再次听沪剧,雷雨的剧本真的非常棒。几位沪剧演员都演的不错,整个影厅似乎就我一个较为年纪小点,哈哈哈。
几年不见,茅善玉老了;壮实的身躯不能让我再坚信冲儿的轻盈天真。 演员并没有适应从剧场到荧幕的变化,甚至没有为这种变化做任何可见的努力。剪辑师或者编剧倒是意识到了——消失的数板、添加的镜头,也许让它看起来更像个“电影”,但却让原本严丝合缝的剧情逻辑面目不清。 本来一星都不想给。但看到戏曲界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动静都不想骂,怕又给骂得抱残守缺了。
太离谱了
晕,其实淘票票上看看,这片只要排了场,上座率还是可以的。不说包场和半包场的情况,就是郊区影院那种总共五排的小厅也能卖出四五个座位。我进场一看,满场中老年,他们几乎不会看完电影来豆瓣写影评。所以这也是这部戏曲电影卖座不错,但豆瓣至今仅9条影评的原因吧。茅善玉依然很漂亮,唱腔清亮细腻有力。
茅院的繁漪,最早看的。花园会骂人不在武家坡之下,非常过瘾~「㑚周家门庭好体面,十八年来我看得多。」
经典
这个繁漪,太太太棒了!
演员都太老了。。。。还是舞台上好,大荧幕也放大了缺点,又没其他技术优势。改编把立意拉低倒是其次了
离开影院后,街上也十分应景的落起了毛毛雨,似在为这个大家族的不幸哀悼。该如何评价呢?剧情早已滚瓜烂熟。个人觉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繁漪的心病症结所在。故而,周朴园、周萍和周冲才能轮流打击她。但这也是许多以爱情、家庭为重的人都可能遭到的伤害。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你越在乎的人越容易伤你心。”至于四凤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单纯,善良,嗯,我已经是大少爷的人了,他再怎么劣迹斑斑我都会认命。联想到身边那些为子女着想连家暴、出轨都能忍的女性,叹息。
居然沒有小少爺的經典唱段?!這也和諧得太莫名其妙了!減分啊⋯⋯(-.-)
这版改的很好,繁漪的演员茅善玉虽然演技很棒,62年的,年龄偏大了,有点出戏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茅繁漪真的太好了,那种强烈的复仇心被表现得很微妙,弹幕有人说她的繁漪很神经质,其实是她的一举一动一神态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按照这个逻辑她对周萍的态度转变就不难理解了,茅善玉太强了
好像没一个好人的样子,婊的婊,贱的贱。什么时候看看原著或沪剧舞台版。原版沪剧果然好看,这个缩减得厉害,很多没交代,因此人物不饱满,也不好理解。原版唱得也好听,新版太新潮像歌剧。
以前能感动花痴少女的渣男语录成了笑场来源。女性越来越清醒了。
看完小说后再看据此改编的影视剧是种特别的体验,剧情实则都已了解,当然不排除不同的影视剧的剧情存在差异性的情况,然而在大体明白故事走向的前提下看演员表演,是开了上帝视角的观察。
好久没听沪剧了,茅善玉宝刀未老,经典就是经典!
丁是娥先生死后绝对没想到,马莉莉版本的刷新了这部剧的上限,茅善玉刷新了这部剧的下限
经典沪剧。茅善玉老师宝刀不老,声音洪亮,扮相优雅。但是,如果毛老师再年轻一些演很好看。剧中繁漪应该35岁,周萍28岁。电影和舞台最大不同是将人脸无限放大了。毕竟毛老师已经57岁了。唱腔,身段还在,舞台上还能混,电影对演员太苛刻了。舞美,镜头都极美。演员唱功了得,演技上乘,很好的艺术体验。
雖然同樣日益邊緣化,但滬劇的受眾年齡比滑稽戲還要大10-15歲,後者可能還能摸到一眼70末的尾巴,前者的最年輕「票友」至少也已經將近60。隨著上海話使用人數的不斷下降和持續老齡化,未來G僧東和冊那隊長的受眾,也不可避免走上滬劇和滑稽戲的老路。
或许只有话剧剧本才能有这般的曲折离奇,它所要追求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读者的感官体验,这种戏剧般的情节再合适不过了。从人物塑造上来说,繁漪与周朴园是最立得住的人物了,仿佛这就是真真切切的人物。繁漪一直在抓着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周萍,即使是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她直接的导致了这结局,却也从未预料到的,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哀的人,或许她也曾活过,那可能或许是在和周萍撕和,或许是在和侍萍疯癫的时候。周朴园,顷刻之间一无所有,可能也从未有过,只是形式上内容上的一无所有了的,他曾想逃过这藩篱,最终终还是服于此,或许他成为了他曾经厌恶着的人,甚而更甚之。真情实感上来说,周冲、四凤是这两个家庭得之不易的人,我在想最开始就是他们多好,就出去吧,也别回来。
时隔好多年再次听沪剧,雷雨的剧本真的非常棒。几位沪剧演员都演的不错,整个影厅似乎就我一个较为年纪小点,哈哈哈。
几年不见,茅善玉老了;壮实的身躯不能让我再坚信冲儿的轻盈天真。 演员并没有适应从剧场到荧幕的变化,甚至没有为这种变化做任何可见的努力。剪辑师或者编剧倒是意识到了——消失的数板、添加的镜头,也许让它看起来更像个“电影”,但却让原本严丝合缝的剧情逻辑面目不清。 本来一星都不想给。但看到戏曲界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动静都不想骂,怕又给骂得抱残守缺了。
太离谱了
晕,其实淘票票上看看,这片只要排了场,上座率还是可以的。不说包场和半包场的情况,就是郊区影院那种总共五排的小厅也能卖出四五个座位。我进场一看,满场中老年,他们几乎不会看完电影来豆瓣写影评。所以这也是这部戏曲电影卖座不错,但豆瓣至今仅9条影评的原因吧。茅善玉依然很漂亮,唱腔清亮细腻有力。
茅院的繁漪,最早看的。花园会骂人不在武家坡之下,非常过瘾~「㑚周家门庭好体面,十八年来我看得多。」
经典
这个繁漪,太太太棒了!
演员都太老了。。。。还是舞台上好,大荧幕也放大了缺点,又没其他技术优势。改编把立意拉低倒是其次了
离开影院后,街上也十分应景的落起了毛毛雨,似在为这个大家族的不幸哀悼。该如何评价呢?剧情早已滚瓜烂熟。个人觉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繁漪的心病症结所在。故而,周朴园、周萍和周冲才能轮流打击她。但这也是许多以爱情、家庭为重的人都可能遭到的伤害。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你越在乎的人越容易伤你心。”至于四凤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单纯,善良,嗯,我已经是大少爷的人了,他再怎么劣迹斑斑我都会认命。联想到身边那些为子女着想连家暴、出轨都能忍的女性,叹息。
居然沒有小少爺的經典唱段?!這也和諧得太莫名其妙了!減分啊⋯⋯(-.-)
这版改的很好,繁漪的演员茅善玉虽然演技很棒,62年的,年龄偏大了,有点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