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次动容流泪。
她说,“为了你,我做了这么多安排。
”我知道你终有一天会来这里海疗,所以我搬到这里,结婚,生子,还开了一家酒店。
我做了这么多的安排,是为了见你。
她看到他认可她藏在心底这么多年的作曲,她流泪,诉说。
她问,“你昨天为什么没有回家?
你知道这一切都会结束的,对吗?
”她心底渴望见到她,她知道她会懂她,所以她邀请她,所以她说“啊喔,我的车刚好坏在你的酒店门口了。
”他留言给她,“我回答不出昨天为什么没有回家,我留下来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但我不会像之前那样等到十五年后再向你道歉,我现在就向你道歉,对不起。
”她说,“你不要再回来了,好吗?
”节奏很舒缓,不知是法国哪里的城市,有一种远在天边的空旷,蓝、白、灰构成了生活所有,人,好像只出现在餐厅和休闲区,自然是用来存在的。
镜头很简单,因而也让人沉浸,没有想要面面俱到,因而更有味道。
常常,只在对话时看到其中一人,或是两人的侧脸,却可以感到情感流淌、丰韵成一条河流。
更多时候,对话时镜头转向更为辽阔的景象,或是两人无言的并肩。
穿插了很多似乎无关紧要的长镜头和片段:他接到妻子的电话,却无法说到内心深处,只是在边缘徘徊;她和丈夫、孩子在家中,幸福景象,却孤独弹琴,独自痛哭;老人在暮年遇到所爱之人,“她是我的真爱”,两人勇敢亲吻,快乐度过余生;老人采访时独白这一生故事……却愈加衬托出两人在生活的裂缝处重逢时渴望拥抱彼此的热切和温度。
这样题材的影片,免不了阐发关于两性在爱情中关系的思考,实在是避免不了。
一切线索好像都让男方显得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一些,抛弃、单方面离开、断崖式分手,让观众自然而然在女方的爱情天平中添置了更多怜悯、同情,和愤怒。
但万年规律指向于此,我们都无能为力。
因此,我并不想从这样尖锐又无解的角度去探究此片。
镜头的精密、叙事的手法,引着情感层层深入。
深为动容,是口技者模仿鸟鸣,美妙绝伦,满堂彩的热烈气氛中两人的对视;是欢愉过后两人隐忍着感情跳舞,道别,却在最后,她站在他的门前。
他为什么没有回家?
她为什么会站在他的门前?
他为什么邀请她共进晚餐?
她为什么说丈夫不在,就今晚吧。
当我试图离开,我发现我处在生活中的状态让我的情感无处遁形。
我舍不得你,所以我又回来了。
我想再见你一面,所以我的车刚好坏在你的酒店前。
这么多年了,我依旧爱你,所以在一起时也会泪流满面。
而我们都知道,这么多年了,时间也转动过年轮,生活有它的形态,我们有要顾忌的人和事,所以,我爱你,但请你不要再回来了。
这种酸涩,我当然懂得。
想起《过往人生》中的两人,我曾经也被那份再也无法拾起的感情而打动。
《故乡,别来无恙》中谢阳放下对故土的执念,来到北京,他说:“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要回去。
但不想你有遗憾嘛。
十六年了,我不想再错过你了。
”
这是一部落在我的审美舒适区的电影,不是那种灵光乍现的好,但对心灵按摩的舒服程度让人不忍心挑刺,视听感受浑然一体的清纯干净,并且有香气。
虽然是大多数人看来寡淡的单线叙事,却把生活流贯彻得纯熟自然。
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对当下、对即刻的同步感,细节的流露、偶然的出现乃至人物的沉吟,都有一种一次成像般的纪实之美,而没有刻意摆兵布阵、摹仿生活的戏剧样本里矫饰的故事性。
电影中,时间的流逝几乎与现实对齐,生活细节的纹理纤毫毕现,没有刻意地剪裁和迂回,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在情境之中感受的完整和真实。
在情感浓度缓缓递增的过程中,极致动人的音乐发挥了对心灵的穿透作用,观众极易获得一种同频共振的沉浸感。
一个知名影星在摆脱演戏焦虑的海滨疗愈之旅中碰见旧情人的故事,线条尤其简单,视角也尤其聚焦。
男女主角其实都囿于同一种困境,明知现实已经出现了硌人的舒适区缺口,但仍然会被向新生活发起挑战的恐惧诱降。
他们在温吞和善地交谈了许久之后,直到最后才向对方坦诚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妥协。
有名但成功的演员男人得到一次舞台剧表演的机会后临阵脱逃,籍籍无名的钢琴师女人屈居人后十几年而下不定决心离开寂寞的郊区小镇。
电影聪明地借用他人之口破解了这面困境,女主角的一位高龄老人朋友最终在晚年做出了遵从本心的选择,与自己的同性伴侣跨入婚姻殿堂,成为这场海滨疗愈之旅里一次具有关键作用的插曲,激励了他们随心而动,向对方更靠近一步,制造了些许优美的情感延宕。
虽然这是一场基于双方出轨的偶遇,但电影并没有假装浪漫地表达两个人逃避道德胁迫的油滑与自负,而展现了成年人在理性束缚下的矜持与克制,被遗憾无法挽回的痛感、尽自己所能地弥补遗憾的感性徐徐打败。
他们已经在分歧之路上走了太远,这场相遇只能寻味当下,而不能映射未来。
从这场出轨中,能看出一对往日情人,在世俗之外有所保留的一副柔肠、被时间洗刷过的淡淡泪痕,以及把人从困境里往前推搡的心灵解放。
这部电影的人声、配乐时不时延续到并不是当下的那个场景中,明确告诉你,这是导演的意图,我想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的一些细节。
男主和妻子的对话中,妻子显然不是一个冷漠、平面化的角色,她知道男主的想法,只是她的处事原则和他不一样,她认为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大家继续干该干的事情就好了,而男主则会不断回想,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怀疑自己的决定,自我内耗,这时妻子的话,延续到了男主的疗养过程中,变成一种背景音,似乎是在隐隐地指责——不针对男主的决定——你为什么不继续朝前看呢?
男主妻子的实用功利主义倾向带来的积极乐观也种下了起不到任何安慰作用的恶果。
更不用提男主不断被合照一事打扰,来疗养不仅要听妻子的唠叨——她似乎表现得像一个boss,或,他的经纪人,而且还在各种场合被要求合照,礼貌的话语背后是行动带来的粗鲁,惊喜的是初恋联系了男主,在这无聊的疗养中终于出现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时,见面时的“一切都好”却让故事缓缓下落,似乎两个人对于当下都没什么可言说的,太快袒露心迹不好,聊表面的事情也没劲,于是只是草草收场。
女主的钢琴声弹奏出孤独、泛起涟漪的心声时,被自动弹奏所取代,于是钢琴声蔓延到了男主的酒店,下一次相见的序幕缓缓拉开,在平常的对话中我不知为何感受到了暧昧的气息,“30分钟不会看太多吗”“没事,我们慢慢走”倒不是后面这句略显煽情的话,这个有限的时间和看完整个城市的对比,带来的暧昧气氛甚过一切。
一起看过婚礼,应该很难不心动,但命运的交叉带来的庸俗我不欣赏,甚至不感甜蜜,虽然内心期待过,也觉得顺其自然,但还是不行。
男主的留言侵入女主和丈夫的日常中,于是假装汽车抛锚的最后一面终于还是发生了(emoji和信息给电影增加了不少轻松的气息,赞),体面的告别在最后一句“答应我不要再回来”中达到气氛的高潮,此时汽车开在公路的画面已经不断切入他们的离别,一切都仿佛预演,事先就已经安排好了,“过去是本该发生的过去”,我搭建了酒店在这个地方生活期待你来海边疗养的那一天,是命运转换成幽默感于是女主可以继续向前,但过去只是过去而已,没有什么是meant to be,正因为这样的对比,带来的凄怆感更浓烈了一点,我想大家都会畅想他们如果重新在一起的未来吧?
正如男主自己所言,他是一个平庸的人,电影的名头始终给不了他孤注一掷的勇气,不管是戏剧还是爱情,他的按部就班没法给他跳脱的勇气,更让他没有过问初恋分手之后生活的勇气,这样一个稍显自私,且对女主做出伤害的人,在最后一刻的和解也仍然是关注自己而不是对方,但他没和任何人提起的懦弱就那样交付给女主,也是另一种成长吧,只是这成长没有带来实质的变化,彼此的生活还是成为平行线,仿佛过季水果,只能放在打折区。
(本来想说接受慢慢腐烂的结果,觉得太矫情啦!
)
所谓相遇,就如同两条直线,注定只有一次相交的机会,交汇过已经足够。
若其后又分开了,那就应该越走越远吧。
强要再相遇,就会发生痛苦的扭曲。
很简单的故事 ,感人的情节留在最后的离别。
又是一次离别,15年后。
会比15年前更轻松些吗?
我想不会。
15年前是不想以后。
15年后清醒地知道这次是此生的诀别。
因为害怕而逃避、想要倾诉却无从说起,前半段对于男主的“丧”其实我还挺能共情的,大概因为我也是一个懦弱的人。
但随着女主的出现,勇敢而温和的面对过去,她主动联系、主动告别,当泪水汹涌而出,终于走出过去。
当她驾着黑色的车行驶在大地之上,与开篇相同的镜头,但却有不同的意味。
不告而别似乎是男主面对困难的惯性操作,年轻时,和女主分手就不告而别,人到中年,害怕失败,抛下剧组依然选择不告而别。
当他逃避众人来到海边,他难得的,直面了孤独。
作为一个知名演员,这应该是他很少面对的处境,他并不熟练。
他试图向爱人倾述离开的原因,忙碌、理智的爱人不懂他为何纠结,因为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决定。
“成年人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理性并正确,但成年人也会害怕,也会懦弱,也会对自己的决定不知对错、忐忑犹疑。
他的情绪无从倾诉,无从传递。
在精致、极简的画面包裹下,孤独就这样漫延开来。
女主同样也把受伤的感情层层封锁,无法开口,就像她从未给人听过的乐曲。
但这一次,她选择了勇敢。
从生疏到亲密,面对男主的客套、敷衍,她温和而坚定。
每一次见面两人的交流都更深一层,最后,当女主说为了见面她安排了一切时,长久深藏的爱意才汹涌而出,而男主其实早已遗忘了吧。
女主终于与过去的恋人好好的告别,对自己的感情做了清算。
婚礼是全片最生动的部分,老奶奶的故事展示了法国社会对同性恋人的逐步认同,淡淡一笔,却很有分量。
虽然和电影主题关系并不大,有蹭热点之嫌,但因为真实,也为影片增加了实感。
这两天断续的看完了电影《过季》,一部评分不算太高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入围电影。
故事情节并不新颖甚至还有些老套,但是叙事方式的平实、导演借景抒情的方式,甚至某些片段接近于纪录片的表达方式还是深深的吸引到我。
年轻时候的恋人,十五年前男人断崖式分手,并且在日后成为了著名的演员,可以算功成名就,娶到了在事业上可以帮助自己的妻子。
女人分手后来到一个海边小城生活,患上了抑郁症,遇见了后来的丈夫,有了一个女儿,过着普通平淡的生活。
看似成功的男人,人到中年,也开始有了懦弱逃避,不知道该不该出演一部新戏,于是选择来到了女人所在的小城疗愈…他们重逢了。
里面有几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任何人都要面对的孤独。
男主入住酒店被不同的酒店工作人员认出来求合影,但是回到房间,打电话给自己的妻子想聊几句,妻子忙碌而没有时间。
男人无所事事的在酒店、在房间,没有一个可以聊天倾诉的对象,在面对关不掉一直出水的咖啡机面前,几近崩溃。。。
这种无处诉说的孤独感,不会因为你的身份、金钱、地位而不存在,对任何人都是一样。
他的孤独感直到昔日女友的出现才消解,他开始有了笑容。
那女主呢?
男主并不知道女主在分手后过得如何,也没有打听过女主在漫长的15年里经历了什么。
他只是在他孤独的时候欣喜于旧人重逢。
而女主呢?
她一直在等男人给他一个真诚的道歉,为15年前的断崖分手,男人不懂,不以为然。
甚至在电影的结尾,女主舍不得男主,崩溃哭泣,告诉男主她一直没有离开这座小城是因为她知道有一天男主会需要疗愈,会来这样的地方,她甚至还为了重遇,建了个酒店…女人啊,终究是太执着了。
中间唯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女主记录自己的好朋友婚礼,两位白发苍苍的女同性恋人的婚礼…你说爱它不伟大么?
可以在你垂垂老矣的时候,依然眼中有光的看向你爱人的脸。
那你说爱它伤人么?
有人为你星夜赶路,有人让你中途突然下车。
男人始终爱自己罢了。
他的懦弱、他的逃避,和女人比起来,终究是差了太多。
唯一温情的那段男女主耳鬓厮磨,诉说了女主15年未能诉诸的情谊和委屈。
最后,如果不能在一起,“好好分手,好好告别”
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被这部电影戳中一部很难跟别人解释 只适合独自看的电影不只是因为失控的咖啡机 中年疲惫以及翻涌的浪 关了又开的门他的出现让你超出既定的轨迹 你们度过了一小段完全区隔于外界、全心倾注在对方身上的一小段时间你小心翼翼地感受从未有过的感受幸福却又陌生像是偷走了谁的一小段人生有了被一个人阅读 被一个人理解的喜悦 重新被点燃 重新被感知“爱是自由意志的沉沦”原来、应该、大概是这种感受吧?
这种无法向外人道也的情绪就像我们也无法得知女主写的钢琴曲到底有多动人“我清楚地看到你的缺点却还是无法克制被你吸引甚至你的缺点也会令我着迷而与此同时你肯定了那部分连我自己都否定的我”我会记住你分享的每首歌,每段过去,每张照片,会懂你分享的本身就很珍贵,会期待收到你每一次的消息以及不管爱意产生的时间长短都有温暖的价值王家卫把I love u翻译成“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
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
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仍然觉得好暖。
”有人觉得他是在强调人交集的短暂且爱因为很多因素很难有长久稳定的关系,但我觉得他是在说每个瞬间的感受都很重要。
最后十分钟结尾结束的非常果断潮湿的情绪会反复,但过去的就是结束了但我没有女主的勇气说出:答应我 再也不要回来“不许离开我”大概是我最想对你说但这辈子都绝对不可能说出口的话了但还固执地想要成为与你并肩漂泊的云,一百年后彼此遥遥致意的岛屿,或是你肩上听风的蝴蝶。
仔细琢磨一些细节男主还是不够爱,对于他有这段没什么损失,没有也没什么遗憾。
开始到中间到最后都是女主比较主动,女主也是证明自己的魅力而已,毕竟生活平淡容纳不了快溢出的感情,精神不满足,释放不出就会泛滥到需要一个出口,谁都没到动真格的地步,成本太大。
但有了这一段插曲婚姻又可以维持个十几年。
我们究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在某个时刻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个人假期(间奏),以及这段 “个人间奏”对于我们无法逃离不那么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你看你没有严重的疾病,最近才去做了检查。
你还是和同一个人在一起。
你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赚了大钱....’但就是没问——’过得幸福、快乐吗'?
可能因为这(是个)太过于奢侈(的问题)。
因为所有的数据目标都有指标可衡量且可及,独独这个不能。
“这里很平静,没有特别多的事情要做’"太美了,艾莉丝""所有这些......都只存在于我的手机里,也存在于我的脑海里,还有一些小纸条上,这些都深深藏在我心底。
”“这些作品没有跟任何人听过,这是我的错才让它们变成这样的。
我把自己困在一个山洞里,完全的孤独,即使在这里。
我不后悔搬到这里来住,但我后悔的是没有离开,那是我后悔的地方。
后来我有了女儿之后,我做得很好,然后....我....我.....我无法表达出我的感受,你明白吗?
”“我曾经有很多....我不知道....有很多的想法,但后来这些都深埋在了我心里,是真的深藏在了心底。
这大概是我的错,所以你没跟我这样的人在一起很正常""你不应该这么说,这是两码事""但是我知道....有像你这样的人,也有像我这样的人,而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状态在她正身处的那个场景,是解离或是“不在场’的。
”那么,我们究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段怎样的假期?!
#过季
每晚睡前都会选一部电影,年轻那会儿几乎每晚都会跟进一部电影,自不惑之年后这种节奏变成了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二天才能看完一部电影,沉淀和消化变得缓慢了下来,不同年龄阶段也会有电影故事有不同的理解,当下更喜欢这种节奏,虽然进度条变慢许多,每年的阅片量也在下降,但可以慢慢去回味内容,在各色故事里去找寻相似点,同时感受不同的人生,比年轻那会儿多了一份感悟,想必这才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法国电影《过季》讲述15年后旧爱遇见的故事,也是今年我的第二部电影,断断续续用了三天看完了。
心情无法释然,因为我也有相同的经历,我们每一个人脑中都会有那么一个人驻扎,那段经历是不能说的秘密,滩上的字迹会被海浪冲刷掉,可脑中的橡皮擦无法抹掉那段回忆。
旧爱重逢,在这个世上真的存在,有5%的群体会复燃旧情,95%的群体会经过一夜春宵后就此别过,回归到家庭里,是啊,这世间有太多的无奈不完美,人生不就是由这些缺憾组成的,不是吗?
最后一个镜头概括了影片全部内容,长焦镜头路上的车子,人生旅途只有前行,没有回头路。
作为影迷这30多年的生涯里,打5分的作品屈指可数,这部电影算一部,讲真,年龄大了走出一段回忆蛮难的,我需要平静几天才能释怀。
倘若某天你也遇见旧爱,恰好你们彼此单身着,祝福你们能重续前缘,如若彼此有家庭希望不要玩的太过火,祝有情人终成眷属,旧爱重逢后都能重圆,前提是彼此单身哦!
malyalam语区出电影比较跟世界接轨,怎么也炒起超级英雄吸血鬼之类的故事了,不像宝莱坞乱唱跳,泰莱坞没事来个慢动作。强大的女子比较有意思,前半段直到揭秘这姑娘原来是吸血鬼都挺有意思,interval之后后半段变成打打打就不太好玩了。
印度有女超级英雄了!还是吸血鬼型yakshi!神话融得很好,古代有统治者压迫部落民,现代有黑警黑政客,不火才怪!虽然后半段乏力了,但也是近几年大制作里的极品了,Mollywood了不起!(喀拉拉这个神话集Aithihyamala好有意思,后面的人物是不是都从里面出的,我好期待)
卧槽最后怎么出来印度忍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