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以为撒哈拉就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它的唯一用处是供摄影师们拍些“大漠孤烟直”的照片,这些照片可以用来装潢我们安在都市里的家。
长大一些,看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才知道那里原来也有主妇,有新娘,有邻居,有法官,有理发师……总之,我们这里有的,那里差不多都有——那里是和我们这里一样的世界。
看完《撒哈拉奇兵》,撒哈拉在我心目中残存的最后一点庄严也被生生瓦解。
看德克(马修•麦克康纳饰)在撒哈拉里闲庭信步、左右逢源,我感觉这哪里是雄浑壮阔、令人敬畏的大沙漠,简直就是德克他们家的后花园!
在我们的民间故事里,后花园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总是发生一些神奇的事情。
其中最频繁发生的,是公子小姐私订终身。
和他们一样,德克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伊娃(佩内洛普•克鲁兹饰)也是在撒哈拉堕入爱河的。
后花园的神奇还表现在,它能给人勇气。
不管封建礼法多么严格约束,三从四德的小姐们只要到了后花园,见到心上人,便不再在乎父亲手里的家法。
德克借了将军的游艇开到尼罗河上,便再也听不进将军的三令五申,为所欲为,直到炸掉游艇为止。
《撒哈拉奇兵》里的撒哈拉,物产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那里不仅有村庄、河流,坦克车、直升机和军队,还有化工厂、火车、地下河流,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战艇,带壁画的岩洞……只要德克需要,撒哈拉会为他提供一切;不仅会提供,而且就放在他手边。
德克要扒火车,于是骆驼就有了;德克要找战舰,于是足球就会自动把他们带到壁画前;德克要解开手铐,于是工具出现了;德克要走出沙漠,一架失事飞机的残骸修修就能用;德克要反击,140年前的火炮就能打着火……这样的便利,一般人大概也只有在自己家的后花园才能体会到吧。
德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本来是想寻宝,没想到却救了自己的意中人;本来是想帮自己的意中人,没想到拯救了世界;这边拯救了世界,那边一不留神又寻到了宝。
总之这些许多人一辈子可能都做不成一件的事情,德克捎带手全都做了——这大概只有在后花园午睡时,才可能有的经历。
许多好莱坞英雄都有壮举,但没人能做得像他那样轻描淡写和歪打正着。
《撒哈拉奇兵》告诉我们,没有比拯救世界更容易的事了
其实电影场面很不错,反正是我很喜欢的那种,鄙视那些动不动就拿情节说事的人。
娱乐片,有好看的场景,火爆的视觉,就够了,推荐!
情节忽略不计了吧。
就说那非洲河流的景色,真是太喜欢了,黄的沙漠,蓝的河流,黑的人,几种纯度很高的颜色非常痛快。
人有时是需要这种视觉上的胀满的。
就像梵高的向日葵。
非洲,的确是个令人遐想的地方,那里有不同寻常的美景、有朴实的人民、同时也有疾病与战乱。
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如愿去趟非洲的沙漠呢。
没看的时候听这个名字还以为是演指环王那哥们演的那个骑马穿越沙漠比赛那个,后来才知道这是奇兵而不是骑兵,哈!
听有些看的人说这个片子还成,不过俺是没准备看的,俺想看的是冰河时代2或者疯狂的石头,可惜到了电影院都没有,还有什么海神号那种灾难片我从来不喜欢看,就看了撒哈拉奇兵。
看了一下感觉还真不错,情节算是紧凑,动作算是精彩了,最难得的是非常搞笑,不光平时搞笑,打斗动作中也是不断的搞笑,尤其是第二男主角(海报最右边那位),一看那长相就是职业的喜剧演员,基本一给他镜头那就是满场笑声。
比较难得的是没有给男女主角安排突兀的感情戏,倒是感觉2个男主角的兄弟情谊有点突出,比如最后那段,搞笑这位对男主角说:“我去拆炸弹,你去救姑娘!
”明显是危险的活留给了自己,让人觉得这哥们人还真不赖。
最后的大结局更不是不用说,好人全有特开心的好日子,还大公无私的把金币留给了沙漠里的人,坏蛋全得到惩罚。
老有人说这是庸俗,我说这么说的人脑子有病,现实里有些坏蛋就老不死,难道电影里也不能让我们老百姓高兴一次?
总体来说这个片子算是夏天解闷的一部好片子。
一天在外办事情,中午有两小时没地方去,就看了这场电影,全场三五个人而已。
当时感觉还不错,娱乐效果是有,作为消谴还是可以的,比现在很多大片好看。
一出儿齐全得像满汉全席的商业大片儿风景上有沙漠有内河武器上有飞机有大炮演员上有壮汉有美女剧情上的探险有复仇而且比007还牛掰,总能绝处又逢生,算着主解这回准没跑儿,该死菜了,没想到又让Y脱逃了,不但脱逃,还发现了宝藏,不但发现了宝藏,还赢得美人归。
这么全乎儿的一部戏,竟然没有出现FBI,CIA的人露面儿端了一回盘子,政府的人除了官僚P都不行,导演大大的恶搞了一回有关部门。
带着娱乐的心情放松的欣赏这部片子,绝对不要质疑为什么巧合这么多啊,为什么信号枪都能打人了,穿甲弹坦客车机关枪就射不死神一样的主角啊,没那么多为什么,就因为人家脑子好使,竟然能想出用飞机在沙漠里当帆板这样的噱头。
整部戏不但硬件上料足,软件上更是从头到尾贯穿了美式幽默,笑点之一,31分15秒,男主和男二露天咖啡,男主发现线索甩头走掉,男二用了20秒自说自唱了一回自己请客,拦着已经走掉的男主自己做东不管你笑不笑,反正我是笑了
也是哥哥推荐的电影之一,撒哈拉,又名《情迷撒哈拉》。
后面这个名字真够暧昧的,但是纵观全片男女猪脚自始自终未发生关系,我想主要是因为佩内洛普太恶心,而且时不时还有满脸麻子、包头巾的人出来扫兴。
看这个米国版海报上的宣传语,adventure has a nie destination,感觉像是旅行社关高一样。
总体而言,这个片子感觉不好。
故事说的是撒哈拉沙漠周边的一些非洲弱势民族,因为快速挺进的资本主义广泛开设工厂造成了地下水污染而陆续中毒,被世卫的砖家(佩内洛普饰演)发现,并与探险家(身材性感但声音难听)的男猪脚前往调查并最终迫使资本家破坏了造成污染的设施。
如果我是编剧或者导演,片子的着力点或者会放在对非洲弱势民族和其内斗的描述上,挖掘资本主义能在当地顺利扎根并且导致生灵涂炭的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
目前这部电影,缺乏深刻性和高度,我看完几天都开始忘记电影内容了。
所以不愿多写了
你能说出来,佩内洛普在这电影里做了什么非她不可的事情么,或者非女人不可的事情么?
不是低估女性的价值,只是这部影片的编剧没给女同胞们这个机会。
这根本就是两个男人的电影。
佩内洛普克鲁兹除了当了个有些性格的花瓶,在影片结尾大秀娇小身材外,真没发觉她的一点作用。
这部电影压根不需要女角~
本以为是美国拯救世界的俗套主旋律电影,不想里面还是有不少亮点。
首先超喜欢本片中镜头的运用,特别大气。
其次情节的安排也比较巧妙,寻宝和救人两条线最后很自然的合二为一了。
而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是里面的战斗场面比较专业。
例如Asselar村之战,在作为反方的马里政府军没有像中国电影中的日本鬼子一样,被主人公端着机枪一扫一大片。
在对抗过程中还是比较训练有素的,分工比较明确,有近身搜捕的,有暗哨负责外围警戒的。
就是那个狙击手枪法烂了一些。
本片中两个男主角大概都是海豹特种部队的,其中有两个细节,就是那个总是搞笑的男二号在卡车背后与马里士兵对射时遭到夹击,他马上反身将枪抵在左肩进行射击,但没子弹了。
回想《黑鹰坠落》里面那个游骑兵男一号就不会左肩射击,只能常规右肩射击。
所以在墙角被民兵偷袭时只能采用一种非常别扭的姿势射击。
此外整个电影中没有看到游骑兵有卧姿射击,不知道游骑兵是不是没有这方面的训练,而三角洲部队在开阔地被藏在楼房里的狙击手压制时会依据地势进行卧姿射击。
在本片中男二号的卧姿射击姿势也是比较专业的。
从这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同为特种部队,两个男主角受的训练要比陆军的游骑兵要严格得多。
所以在整个历险过程中能够频频上演神来之笔也就不足为奇了。
认识佩内洛普·克鲁兹,源于伍迪·艾伦的《午夜巴塞罗那》、阿汤哥的《香草的天空》,她的美,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野性不羁,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共有的豪迈脱俗,是娇艳欲滴的玫瑰挑战雨暴的桀骜不屈。
而佩内洛普·克鲁兹与哈维尔·巴登低调完婚,崇尚完美的我一直认为,是《午夜巴塞罗那》,让他们走到一起,不管对错。
同样是伍迪·艾伦,《午夜罗马》中,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的妓女,让人印象深刻,当然了,佩内洛普·克鲁兹与阿汤哥、马特·达蒙、尼古拉斯·凯奇、马修·麦康纳等大牌明星之间的纠纠缠缠,至今仍为人不时谈起。
《撒哈拉骑兵》,又名《撒哈拉奇兵》《撒哈拉》,观影之前,未免让人想起三毛和荷西遗落在撒哈拉的爱情,那美丽的石头,荷西的打捞职业,甚至加那利群岛,都一下子浮现出来,那段岁月,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陪着我,就已足够。
让我们回到《Sahara》吧,毕竟,回忆三毛总是伤感的,而《Sahara》则是一部笑点连连的爆米花影片,甚至连心狠手辣、残暴跋扈的连尼·詹姆斯饰演的卡辛暴君,其发型均觉十分飘逸搞笑。
神奇之处在于,男一男二生命力比成龙还要强上百倍,只身于陌生的野蛮国度冲锋陷阵,虎口逃生,却不见任何伤却,危难关头总能利用身边可利用工具制造逃生甚至利用150年前老古董炮火出奇制胜,险呐,奇呐,比成龙还牛逼啊。
沙漠中多如牛毛的太阳能板让人印象深刻,尼日尔河上的追杀打斗场面也惊险刺激,应该说,达到了水准。
马修·麦康纳可能是佩内洛普·克鲁兹与阿汤哥爱情的松动者,个人相信娱乐圈还是存在真爱的,虽然阿汤哥离开了妮可·基德曼也离开了凯蒂,布拉德·皮特离开了詹妮弗·安妮斯顿,迈克尔·道格拉斯貌似离开了凯瑟琳·泽塔-琼斯。
看过
人生之飘忽,犹如露草之摇曳,于平凡中波澜起舞。医者难自医,渡人先渡己,从心出发,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这点小伤口,很快就愈合,留下浅浅疤痕,当做纪念,多幽默。只是小伤口,时间包扎我,你不需要担心我。
五郎再不吃就要寿司啦。。。反正就是喜欢这种电影,感觉很治愈
温情到失真。
一边看一边在想些有的没有,譬如好像从来没见过小林聪美年轻时代的样子,末尾车站那场戏居然是一个印度人坐在站头背落语《寿限无》,原来松重丰也可以成为女人心中的“白月光”什么的......想得越多就觉得幽默,尤其江口德子跟那和尚的恋爱;可见追求幸福是一种瘾,是酒鬼戒不掉的眷恋。
好舒服呀。片尾曲好好听,老派的浪漫深得我心。
以悲伤治愈为主题的生活片,悲伤被处理成一道蓝色系的背景,淡淡的很有味道,治愈的过程也是含蓄的,进退之间犹疑的,时机成熟之后又很勇敢,经历反复仍不气馁。剧本写得花巧,方寸之间累积了四段“情事”,三室亲情,还有陨石、叶笛、小酒馆、戒酒会、可以就着海景吃便当的小工厂、钓鱼码头和冲浪沙滩,还有一只胖胖的可爱的蓝虎皮。有过伤心史的中年往上的耐情,有权衡最终又决定相互治愈。露草叶子的撮合倒还罢了,她把项链还给那个孩子和大海,鲸鱼和那个男人便一起回来了。
多少有些"森林系"的痕迹,简单的剧情,平淡的生活以及让人感到舒适治愈,翻看一下好像小林聪美主演的影片都没有给太高分数,时至今日才感受到这类电影好不好看完全取决于此时内心的契合程度。
被这无聊的剧情尬到了,什么被陨石砸中的一亿分之一的概率,儿子出门买酱油被车撞死,接吻的时候正好跳闸,扔掉陨石正好看到海豚,……纳尼?!哪有这么多巧合都被你碰到?!
舒服
从未想过的组合,菠萝夫人如果是小林聪美呢话那可就太好了啊!
浓郁的日式风,中规中矩,男主衣品还不错陨石只是帮你无限放大身边的事,其实那些一直都在悄然发生,只是不怎么关注
如果前面是你在等着我,我将飞过去迎接你——因一件概率很低的事,人生也仿佛被破开了一个小洞,外面的阳光照耀进来
露草,就是我们的鸭跖草。两个名字都可细细琢磨,花如其名,很灵。
哈哈哈 聪美姨和五郎叔,我就知道总有一天你俩能吃到一块儿去!☺️
小林聰美演得好好哦,兩場獨自在家的戲都被她弄得泛淚,明明她表面上什麼都沒做,就讓我感受到寂寞。開頭跟結尾都有點老派的奇幻,感覺是老年人對現代影像想要做的元素呈現的水土不服,但中間認真拍戲的部分,感受到有歷練的人才能拍出的氣質。片尾好像又理解了日本人一些些,關於什麼東西都會丟下水的想法。題外話,最近看片一直萌生出我未來一定要建立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的想法。
五十岁的芙美(小林聪美 饰)独自住在滨海小镇,每天过着规律的生活,一早先来个健康操
我也想有一个小林聪美这么酷的阿姨!只要有她参演的片子都是她的调调,其实不太担心导演或者编剧,有她皆是日常,当然总要有点荒诞。
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的样子!小林聪美基本演出了我向往的50+女人的状态,通透天真,可以跟邻居小男孩做朋友,也能抓住吾郎桑这样的男朋友哈哈哈~成人童话,淡淡的故事,但浓郁的情绪流动,隐喻细节一个都不少,天真的小巧思真的打动人心!(小男孩和鹦鹉这些点的设定非常值得学习~~~整个国庆被烂片支配的恐惧一扫而空!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看到这种电影就很放松,好像心也来到这个海边小镇放了个假。从平凡中获取了勇气和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