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3男朋友推荐看的《灵魂战车》因为没有爱奇艺和腾讯会员,B站要付费看,所以直接看的《灵魂战车2》。
他说1和2,影响不大,就直接一起观看了。
个人本是对于奇幻和玄幻之类的感兴趣,这个题材是我看影片第一个作为类似玄幻小说中的死亡骑士的角色。
整体观看下来,体验感挺不错的。
故事大概情节是恶灵骑士不想再被恶魔控制,变身时他无法掌控自己。
当有人告诉他,他可以取消和恶魔的交易时,他心动了。
这个条件是他要去保护恶魔之子。
恶魔之子有净化的能力。
恶魔想要以特定的日期时,将自己的灵魂进入恶魔之子的体内,以此获得更强大的能力。
故事就此开展,恶灵骑士保护恶魔之子,从至目的地上帝的地方。
确实也实现了恶灵骑士的愿望,解除了他与魔鬼的契约。
但并没有保护恶魔之子,上帝信徒以恶魔之子不配活着,他活着灾难就不停止要杀他,结果被恶魔的手下腐蚀怪全部杀了。
最后在特地日期当天,恶灵骑士、恶魔之子的母亲和一直守护恶魔之子的黑人朋友一起去拯救恶魔之子。
但失去了契约的恶灵骑士根本不是对手。
恶魔曾说过:就像子承父业那样,Like father like son.所以恶魔之子重新跟恶灵骑士签订了新的契约。
然后经过一波激烈的打斗,追车,成功救出了恶魔之子。
恶灵骑士通过这次的重新契约,也能控制变身的自己。
全部看下来就是一个拯救自己,拯救他人的故事。
结构很简单。
一个半小时的看的还是挺快的。
看的很通畅。
当中的特效很绚丽。
第二次签订契约后,恶灵骑士变得更加炫酷了。
不知道为啥豆瓣评分有点低,大概是看过1,再看2,有个心理预期值。
或者是有的看的会更深刻一些。
我看这个目前感觉还行,过程很愉快,还可以学点英语口语。
期待改天看恶灵1。
啊,我一直以为看的是恶灵骑士,结果名字是灵魂战车😂。
好吧,全部改正。
在美国电影院第一时间上映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 华丽的特效 烂到不能再烂的剧情 也可以说没有剧情 如果你只想看看那辆冒火的哈雷和冒火的骷髅头 还是推荐的http://www.weibo.com/u/1960500152
什么惊悚,什么奇幻,真不知哪里能跟本片扯上联系,依我看就是个尼古拉斯凯奇版的缩水《变相怪杰》而已。
低成本制作,纯粹娱乐片,加些3D元素便能称之为大片?
国家电影总局的水准真不敢恭维啊!
我跟十二岁的儿子讨论,说本片是部儿童电影,儿子却不同意:就冲那个喷水枪,它比儿童还低,也就算个幼儿电影吧!
哈哈这话尼古拉斯凯奇真该好好听听。
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动力是 尼古拉斯·凯奇 ,和第一集的美好印象。
但是第二集看下来,不止没有提升反而感觉还没有第一集好看。
打斗场面也不激烈,特效没有突破,剧情也很老套。
人物刻画也不够深刻。
唯一值得留意的就是交代了恶灵的来历,和片尾化为蓝色的火焰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变化,为下一部留下了很多值得叙述的精彩伏笔。
此片的作用就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了,所以如果么有第三集的话,那就是结结实实的烂片了。
第二部中的凯奇明显老了很多哈他就像一个刚从墓里爬出来的一样,完全失去了第一部中那种洒脱明快的阳光,做如此的打扮是为了现实他的颓废吗?
最后的集会怎么搞得有点像食死徒,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哈利波特。
场景拍的很昏暗,不像第一部那样明朗,很多东西也不像第一部那样炫,此时不是特别喜欢这种风格,所以感觉没有第一部拍的好,不过好像变得更牛了,白天也能变骑士了……第二部对骑士的身份做了重新的解释,总感觉除了人物、骑士等没有变其他的好像和第一部片子没什么关系,故事背景、人物关系设定基本上都变了。
哎演员虽然没换,但其他的换的挺多的,说实话,看系列电影最不喜欢换来换去的了。
太差了,比第一部还差。
这部风格变动很大,骷髅头都给烧黑了,还没白的酷。
有一幕,灵魂骑士抱住一个坏人的头,盯着看了好久好久也没发个什么技能吸取灵魂什么的。
我就在想,会不会灵魂骑士想端起他的脸一个舌吻下去,可惜突然想起他没舌头,就在那纠结起来了。
其实说实话,灵魂战车2相比于第一部,真的是进步很大了,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许多人认为第一部比第二部好,其实不然,第二部的种种特效,和主角的演技,真的是非常好了,比第一部高了好几个档次,许多人认为不好看,其实只是因为第一部的摩托车比较拉风,但是我感觉第二部的摩托车更帅,那种焦黑的感觉火焰由内而外,充满了暗黑的画风,非常不错
有时候,一部电影获得差评不是落后于时代,而是过于超前时代。
作为第一部的粉丝,续集刚上映的时候也给了差评,毕竟续集堪称是对前作的完全背叛,把一部强调视效的A级类型片变成了风格鬼畜的B级邪典片,骑士的造型也从高大雄伟,全身着满明亮火焰的战士变成邋里邋遢、冒着黑烟的瘾君子。
不过这次再看反而不再反感甚至喜欢这种风格。
本片的文戏确实乏善可陈,但独具一格的动作设计其实是领先于时代的。
看的时候,总觉得贯穿全片的降格镜头加面部大特写似曾相识,后来想起这不就是《疯狂的麦克斯4》里尼古拉斯·霍尔特那段名场面吗。
除此之外,两部电影有一段相似的公路车顶打斗戏,拍摄追车场面时都偏爱使用仰拍大全景视角。
当然并不是说“疯麦4”抄袭了本片,毕竟前者在动作场面调度和逻辑设计上都远超《恶灵骑士2》一大截,但乔治米勒有可能从中借鉴了许多灵感,毕竟《恶灵骑士2》上映的时候正是“疯麦4”的准备前期,而“疯麦4”的风格迥异与系列前三部,正如同“恶骑2”风格对于前作的反叛。
随着“疯麦4”火爆全球,用降格加特写表现人物癫狂状态的视听手法已经深入人心,那作为这种风格的开创者之一,《恶灵骑士2》理应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反。
同样超出时代的还有凯奇的表演。
在“恶骑2”里,凯奇的表演完全不同于第一部的凹造型、秀肌肉,而是把变身过程演出了一种毒瘾上身的状态,在地下赌场的段落里,凯奇不停地眨巴眼睛、耸动肩膀,很容易让人想起他在《远离赌城》里饰演的瘾君子,而正是这部作品为他带来唯一一座奥斯卡;即使在变身之后的骷髅头状态下,凯奇也凭借摇头晃脑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演活了这个猥琐、暴戾又神经质的反英雄形象。
多年以后《死侍》的大卖证明了反超级英雄电影的市场潜力,而尺度更大、上映时间更早的《恶灵骑士2》却早已被人遗忘,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好在时间是公平的,在凯奇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他独创的“萨满式”表现主义演法已经能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伊森·霍克更是称赞凯奇是当今为数不多尝试革新表演技法的演员,或许假以时日《恶灵骑士2》的魅力也会被重新挖掘,成为电影史上的另类经典。
闲的蛋疼看了这部号称大片的电影,其实真心一般啊,对凯奇不怎么失望,失望的是剧情,不过摩托飙火确实很帅。
關於這部電影,很多人吐槽是爛片什麼的,更有甚者說尼古拉斯凱奇是不是被爛片附身了。。。
也許因為我是凱奇大叔的粉的緣故(雖然也沒看過多少大叔的電影,不過就還是蠻合眼緣的吧),我覺得這電影還可以啦。。。
情節簡單,也不亂套,至少去電影院看不會覺得浪費了票錢,哈哈。
雖然情節很老套,看了一點都知道結局甚至颱詞,打鬥也不太出彩,造型奇怪的不得了,凱奇那個骷髏頭造型好像有齙牙哦,而且我一直很奇怪凱奇的衣服是燒不壞的麼。。。
首先是凱奇大叔那個附身的騎士是怎麼回去的一直沒有交待。。。
開始我以為是白天就會回去了,可最後的打鬥場景就是白天啊混蛋。。。
而且開始說的是會吃掉所有有罪的人,凱奇自己也對娜佳說他沒有選擇不管是誰衹要有罪就會吃掉所以讓娜佳在他變身時離他遠一點。
那我就以為他變身後是沒有理智的。
可他明明就該吃掉那個有腐爛屬性的人,而且是有很多次機會,可他都沒有那樣做。。。
凱奇大叔你能告訴我這是爲什麽么?
你喜歡他么。
難道女主和他的娃都是炮灰么。。。
你沒看到那小娃渴望你當爸的眼神么。。。
而且,那個有腐爛屬性的人,不明白他的屬性是怎麼發揮作用的,開始覺得是對直接接觸的東西起作用,因為吃麵包的時候是隔著塑料袋吃的。
可後來殺人的時候隔著衣服也可以殺。
衹好認為是憑意念,想讓誰腐爛就讓誰腐爛。
可殺人的時候還是有步驟的,從外到裏先爛衣服再腐爛軀體。
所以,好想不通啊。
哦,對了,還有一段是很奇怪凱奇大叔的摩托車是什麽動力的,黑煙滾滾,衹好認為是憑藉地獄的力量。
可凱奇大叔開始的時候被那種重型武器打到會受傷,後來不知道是開外掛還是怎樣,被打到就完全沒事了。。。
更神奇的是那個小屁孩丹尼,魔鬼的娃,有二分之一魔鬼血統,所以無論車禍多嚴重車翻滾1080度都可以無傷害滿血出現。。。
凱奇大叔最後天使複活的橋段也猜到了,不過天使幽靈騎士還是造型很難看。。。
但總的來說,這是一部正義戰勝邪惡的正能量片子。
還是很討人喜歡的。
3.5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