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36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罪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于电影后半段的反转还是比较意外的,电影前半段故事铺垫了很久,但回过头发现每一帧的铺垫都让后面的反转顺理成章。
这是继《误杀》、《一个母亲的复仇》后看过的另一部关于女性被强奸话题的电影。
但不同的是,女性独立的角色在这部电影中被凸显得十分明显,怀着孕依旧恪尽职守的女警官,儿子刚被救下就立刻返回新闻直播间的新闻女主播,被助理制止但仍旧关心幼儿安慰的女总理以及我们心系学生的幼师女主(一个教学方法得当、又给小朋友们很多情绪价值的好老师)都是当代独立女性的剪影。
她们有想法,有责任心,她们具有独当一面的魄力。
其他女性人设的衬托,也无形中暗示着女主也会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达成她的心愿。
哪怕孤军奋战,但她无所畏惧。
就像所有影片中的独立女性一样。
和前两部电影不同,这是一部关于女主自己的“复仇”之路。
母亲报案未果多年,或许她自己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抑郁药、冥想中心的帮助努力尝试去忘却,但直到司机的出现让她记忆被再次用力地唤醒,疼的不仅是她自己,也是她自己对未来那个小朋友安全的担心,她不希望那个小女孩有一天也经历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情。
所以,我想影片中提到的司机“运气不好”,不仅仅是女主搪塞别人的措辞,更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是司机运气不好,再碰到了她。
所以她可以展开她的跌宕起伏的“复仇”,为她自己,也为和她有同样经历的女性人群,希望这个国家的大众能够真正注意到女性被强奸的问题,希望立法能够保护那些有些身心都需要关爱的人。
希望随着法制建设和民众意识的觉醒,未来可以少看到这个话题的电影。
(不是因为不好,而且希望未来这类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说到印度电影,它总给Ywan君一种魔幻的感觉,既能有脑洞大开的无厘头,也能有直面社会陋习弊端的冷冽。
或许这也是印度电影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有哪些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印度电影。
我想,一定是那些能令人反思,引人共鸣的电影。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它揭露了印度现实社会底层人民的挣扎;《杰伊·比姆》,它抨击了司法机构对印度种姓制度的歧视;《三傻大闹宝莱坞》,它嘲弄了印度教育制度的僵化;而Ywan君最近看完的印度新片《星期四》,则是我看过印度电影中对印度社会和司法控诉最赤果果的。
这部影片并没有把焦点对准以往那些阶级制度、种姓制度、男女不平等矛盾,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强奸罪。
2012年,一名23岁的少女在德里的公交车上遭到惨无人道的轮奸致死,印度黑公交轮奸案震惊世界,也引发了女性大规模游行抗议。
可人的生命不能只换来一场烛光游行,这个代价不能这么衡量。
这起案件之后,纪录片《印度的女人》与剧集《德里罪案》诞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印度强奸行为的泛滥和丑恶。
德里更是被人冠以“强奸之都”的名号。
女主奈娜,就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一个高端幼儿园的老师。
她漂亮能干,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以及老板同事的信赖。
但谁也不知道她正策划一个大阴谋——绑架16个小孩。
拉上纱窗,关上门锁,很快幼儿园落入她的掌控。
她伪装得很好,孩子们都未曾察觉,还一如既往地玩耍。
然而,意外发生,警察不期而至。
该怎么办?
凉拌……她举枪伸出了门口。
警察迅速围拢,家长立马而至,媒体嗡嗡萦绕。
山雨欲来,满城沸腾,惊呼连连。
警察很焦虑,而屋内,奈娜镇静异常。
警方立马询问“你要如何才能结束这一切?
”奈娜立马反唇相讥“哪个白痴告诉你我要结束这一切?
好戏才刚刚开始。
”
奈娜顺手向警方甩出一个条件——1个小时五千万卢比。
就这么简单?
显然这只是开胃菜。
警察也没闲着,立马暗度陈仓,想来个突袭。
谁知,媒体来了个网络直播,警察行动反被奈娜监控。
这……猪队友真是哪都不缺。
奈娜自然不甘示弱,当老娘是软柿子?
走着瞧。
直接用火力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之后,一段视频随即传上网络,家长群里立马一晕一伤。
警察局长这边满脸黑线,直接把行动指挥官发配“边疆”。
奈娜趁热打铁,甩出第二个条件——我想和印度总理通话。
What?
你咋不要和美国总统通话了。
但警方被奈娜用小孩拿捏得死死的,没办法,只能向上请示。
总理立马落入两难,聊还是不聊?
不行,这种小贼不能惯着,国家脸面何在?
选举将至,要考虑民意呀!
呵呵……,你们的意思是之后给这些小孩立个纪念碑就行了?
一股韩影的调调油然而生,这是要黑政府的节奏?
还好,女总理力排众议,与奈娜开始通话。
可谁知,奈娜一上来就说出自己的第三个条件——我要和你见面。
这……女总理立马骑虎难下,被摆了一道。
警方那边一番排查,逐渐发现奈娜的目的似乎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正义之声不能沉默前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曾说:“纵观人类历史,有能力行动者却袖手旁观,知情者却无动于衷,正义之声在最迫切需要时保持沉默,于是邪恶方能伺机横行。
”印度的犯罪泛滥,显然是整个社会的正义缺乏。
司法机构如看惯黑夜那般,习以为常,无所作为。
殊不知,黑夜并不该被习惯,而是需要一种光明,即便微弱也能让人在黑夜中看到希望。
只不过有人选择了等候希望,而有些人选择了成为那道光。
显然,奈娜选择了后者。
凭什么女性因为这种人渣的罪恶需要用自己的一生来抚平?
凭什么普通人只能用这种最决绝的方式来博取支持?
凭什么罪犯可以只需几年监禁,甚至逍遥法外,而受害者却要压抑一生?
一句“她是整个体制的受害者”就能解释全部?
显然不行,被忽视的不仅是案件的事实,还有被害者最朴素的情感,那是普通人最基本的诉求。
当她们被看成一份份案件的编号,一串串被统计的数字,一个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当她们在不断地抽象中,被贴上标签,不再具体,失去价值。
无疑,这才是最可怕的。
当一个个鲜活的人被冰冷的数字所取代,那么他们存在世间的价值已被无情地否定。
也意味着掌握着世界大部分资源的人会让剥削更加肆无忌惮。
前2年大火的网剧《沉默的真相》不也是如此吗?
所以,检察官江阳以自缢的方式发出最绝望地控诉;所以,鲁迅以笔迸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奈娜向全世界揭露自己的伤疤,用枪逼迫全世界倾听她的愤怒和绝望;我想,当受害者被迫拿起枪,向全世界鸣不平,那么这是全社会的悲哀,是我们把枪递给了她。
可是,我也认为那些《前程似锦的女孩》不该用最冷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恨意。
有毒的种子永远长不出正义的大树徐翔曾说:“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有毒的种子永远长不出正义的大树。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也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人性是复杂的,并不存在单纯的善与恶,很多时候,两者之间是相互转换或者共存的。
人并无所谓的绝对正直,只不过女人受到的诱惑不够,而男人付出的代价太高而已。
深渊产生的本质是个体缺失了“更高价值”追求而形成的空洞,没有“更高价值”追求的人越多这个空洞就会越大。
但奈娜没有哲学家深邃而敏锐的洞察力,看不见它的存在。
所以,她才被仇恨与不甘所蒙蔽。
试想,奈娜的任何一个错失都可能让一个小孩丧命,让一双父母悲痛欲绝,让无辜者卷入纷争。
暴行只会衍生出更多的暴行,而悲伤将成为永恒的旋律。
每当我们表达对不公的愤慨时,是否能扪心自问,时刻保持自省?
是否我们比想象中更幽暗?虚伪?邪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是否我们内心的恶会催生更大的恶?
是否因为自己所认为的正义,而肆意物化他人,让其成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
是否在自我感动的执念中,漠视他人的情感,而不自知?
当然,这里的我们是指我自己。
同样,我也认为当看到世界的不公,需要感到愤慨。
正义一直存在,它就像圆圈一样,没有人能画出,但客观存在,让我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正义可能迟到,但请相信不会缺席,请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去熨平内心的褶皱。
而周围的人也请给予足够的关怀,对于创伤与修复不妨看看Ywan君在这篇(《月亮之光》一个拥抱后,请让生活回到从前)提到了五步法。
影片的结尾用字幕打出了“自从你观看这部电影(128分钟),据统计……在我国已有8名妇女被强奸。
“
我们总说人能影响人,但真正能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时候,所谓的影响,其实只是片刻的感动。
那么,请你认真思考一下……你看到这里花了多久时间呢?
本文完推荐评分3.5/5.0,整个故事的逻辑性还有所欠缺,特别是那突然的镜头拉近,配上那惊悚的配音,多了着实有些令人笑场。
不过瑕不掩瑜,上一次有这种感觉的还是《误杀瞒天记》。
喜欢TWIST的朋友不妨周末得闲看看。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随便写写的Ywan头条号:Ywan电影日记
如果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讲述了印度现实社会底层人民所遭遇的阴暗与不堪,《误杀瞒天记》描写了印度平民对权贵的反抗,那么《杰伊·比姆》则是对印度种姓制度强有力的抨击。
而昨天才看完的新片《星期四》,则是我看过印度电影中最直观,也是最赤裸表达对印度女性被强奸的控诉。
都说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其实不然。
因为在一个以宗教林立,佛系躺平的国度,一位印度女性身份地位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她的种性来决定的,同时也无法否认,大多印度女性在现实的印度都是以“不平等”的方式过着平淡且凄惨的生活。
但就电影本身来说其实拍摄的很一般,很多情节都是为了铺垫最后的对峙进行的,只是在看完本片后不禁让人唏嘘,印度这个被称为“强奸大国”在现实中,罪犯可以自由生活,而受害者十几年来都无法走出阴霾。
在本以电影故事到此为止,然而电影结束时出现的那段文字却触目惊心:“在您观影的这两个小时内,就有八名印度女性受到了侵犯”... 让观众从这一部“复仇爽片”一下子跳脱到现实。
另外,在西方以政治正确与白左的圣母情怀下,“瑞典”已成为超越印度成为“孕运之母”的“典范”。
层层深入,直逼人心,最后大快人心,很反映现实的一部电影,真的有点韩国的恐怖直播的味道,发人深省,我不知道豆瓣需要多少字才能算评论内容不短,一直保存评论内容太短了,就是想抒发下感受,怎么这么难层层深入,直逼人心,最后大快人心,很反映现实的一部电影,真的有点韩国的恐怖直播的味道,发人深省,我不知道豆瓣需要多少字才能算评论内容不短,一直保存评论内容太短了,就是想抒发下感受,怎么这么难层层深入,直逼人心,最后大快人心,很反映现实的一部电影,真的有点韩国的恐怖直播的味道,发人深省,我不知道豆瓣需要多少字才能算评论内容不短,一直保存评论内容太短了,就是想抒发下感受,怎么这么难层层深入,直逼人心,最后大快人心,很反映现实的一部电影,真的有点韩国的恐怖直播的味道,发人深省,我不知道豆瓣需要多少字才能算评论内容不短,一直保存评论内容太短了,就是想抒发下感受,怎么这么难~来自wesee安卓客户端
2023.03.13 因为六级备考,时隔1星期才写下影片。
看过以后,只能说是没有原有达到预期了,在观影之前早有听闻该影名声“印度人居然放出来上映了!
”“成千上万男性印度人请愿封杀导演与演员!
” 故事内核很简单,就是讲述印度女性地位的不公,权利遭到蔑视。
影片围绕女主奈娜、警方、政客、媒体四方开展故事,以奈娜挟持幼儿园小孩为自己争夺权利为主线。
但是,影片前半部分节奏太慢了,情节没有过多波动,全靠着“奈娜为什么要挟制小孩”这一问题,吊着观众继续看下去;而后半段又草草收尾,结局很难作为一份答卷来回答印度这个积难已久的社会问题。
只能说导演能力没有很好的完成这部电影,如果可以再引人深思或者创新性一点结局可能会更好。
我也去找找有没有相似主题的电影,看看别人在讲社会问题时会以怎样的一个方式。
“自你开始观看这部电影,据统计,已经有8个妇女被强奸”一句话,囊括了整部电影的核心,一些问题一直存在,只是很多人看不到,听不到,所以,罪恶依然存在。
一直对印度很感兴趣,那是一个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国家,那是五颜六色装扮的国家,那也是令全世界唏嘘的一个国家,恒河水,绵长而悠远,恒河水漂浮着死尸。
之前看过一些书和电影,更多的关注的是关于印度种姓的问题,当然印度女人地位不高也一直是一个困扰世界的问题,而这部电影,在用一种无助的方式呐喊着。
其实讨论印度制度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就想表达一下对这不电影的看法吧。
值得看,因意义存在,故事用了很大的篇幅去铺垫,对于观看者来说,知道最后会有一个爆点出现,所以期待,等着看到结果,而故事也在随后结尾处给了大家一个事件重现,有爆点,有惊喜。
故事是完整的,不拖拉,甚至在强奸犯出现的一刻,我不觉得突兀。
媒体,网络给了很多人畅所欲言的条件,但是这样的讨论和所谓的结论未必是真实的,如那个黄金时段女主持,片面的报道故事的一个片段,从而误导或者说知道一个所谓的爆点,就如同我们现在的社会一样,很多人不想去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是仅凭一个图片或者视频区猜测臆想,扭曲事实。
当然网路也是好的东西,直播让事件展现在广大网友面前,实时而直观,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人想利用媒体展现自己的想法和目的性,各有利弊吧我觉得这部电影至少在内容上,是积极的,正面的,在用一种媒体的诉求去引发社会对印度体质问题的关注,这样的题材应该更多一些,当然不可能靠着一部电影或者几部电影就解决社问题,那是过于乐观了,但是却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其实在这方面,韩国电影开创先河,很多无法侦破的案件被排成电影,是一种对自我的提醒也是寻求解决的提个期望。
大概把时间顺序缕一下哈。
一.十几年前,女主还是中学生,在校车上,被校车司机强奸了。
二、女主回家,父母报警。
但警察没当回事。
①警察当时在办一件重大案件,破案后,警察得到提升,成为去全国知名警察。
②女主母亲多次找警察申述,但没引起重视。
③女主被强奸的案件没有破案。
校车司机逍遥法外。
④女主父亲悲愤去世。
⑤女主得了抑郁症。
三、
故事挺好的,前面铺垫的部分太水了,完全是在搞事情,想拍出悬疑感极强的效果,可是估计大多数观众很快就看明白了,也猜出来了大概。
演员感觉是在应付差事,镜头,配乐像闹着玩,jc部署貌似过家家,总之整体就像是小打小闹就拍完了,唯一的亮点就是和总理的当面对质。
可惜了这么好的故事剧本。
不过为了印度妇女的解放事业,还是给个7分。
.虽然前半部分的剧情有一点点拖沓,花了太长时间去推进主角的核心诉求,还有不断用恐怖片的运镜来渲染气氛,但是后半部分立意出来还是很震撼的2.尤其是镜头给到司机眼睛瞪得像铜铃那里,“你永远都找不到他。
因为他,就在你身后”鸡毛都起了!
这种人渣败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还是不知悔改,不会承认错误,反倒想继续掩饰过去推脱责任,让人作呕😷 强奸犯的丑陋,与女主为他包扎伤口的善良真的对比太强烈3.发现一个细节,贾韦德警长陪总理进了房子后,一开始他的枪应该是一如既往没有打开保护模式的。
但当他撕掉司机嘴上的胶布之后应该认出了他就是当年强奸女主的人,所以想为当初为了多拿奖章、出名而没有继续追踪女主的案子赎罪,所以默许了女主开枪报仇杀了强奸犯(包括女主被押走的时候这俩人还在互相点头致意,这迟到的正义啊!!
又呼应了女主上新闻时说的我们的国家都习惯了一种延迟:政府和警察的延迟:警察和新闻的延迟、新闻和公众的延迟。
这也给了媒体添油加醋的机会)真的太细节了👍4.女主的未婚夫其实也揭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发现自己深爱的伴侣曾经遭受过强奸,是会选择接受?
释怀?
还是离开…5.总理的出现也揭示了女性在职场上的一些问题,总是会被人以情绪化为由攻击。
包括我自己,作为一个高敏感的人,也曾经为了这种性格特点感到烦恼;也曾经被人一天到晚说自己太情绪化了,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感觉自己很没用。
But情绪本身又有什么错呢,敏感何尝是一件坏事呢。
正如电影所说的“情绪是一种资产”,那么高敏感的人也会更善于觉察身边的人的情绪,更懂得关心他人不是吗6.电影的结尾很好的升华了主题,真的是电影形式在立意面前也没那么重要了。
“在你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有8名印度的妇女被强奸”,真的很刺眼,很发人深省。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事情不发生在自己头上,人们常常会闭上耳朵假装听不到。
但愿我们都不会遭遇这些,但也希望我们有发声的勇气与主动
大学的时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内容不记得了但是女主的独立还记得
可爱!!!女孩子真好啊
很励志!
還不錯看~
中规中矩,剧情有点好玩。女主的人设前期不是很讨喜,后期还行。
我是看得很欢乐。
这个也就第一部还行了,通篇的粉红色让我真受不了
最后的求婚很cool
非常搞笑!某些地方处理的比电影更紧凑优秀
让人看完心情好好~大爱女主角这样的女生
Fun!要是有字幕版就好了,等二刷!
应该高中大学时期看的了,几乎是英文电影的入门几部之一,女主的台词还要被拿出来练习配音。比较经典的甜心剧。
这是音乐剧的词条啊...打之前看看演员对不对啊...
希望现实中多一些活出真实自我的女孩,勇敢去尝试想做的事。
除了歌不错唱的也挺好,由赞下tony小姐姐这嗓子绝了,从故事到表演一无是处
~~~
舞台剧版比电影版好看多了!学长好A!学长好帅!
傻!白!甜!但我好喜欢!being true to yourself never goes out of style!
This musical really sprinted, jumped hoops, and back flipped, so other musical adaptions of movies can wALK. Love this and love the og movie all the same 💗
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