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少年田野

少年田野

主演:邓泽鸣,王乐夫,李振宇,李彦漫,黄博远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5

《少年田野》剧照

少年田野 剧照 NO.1少年田野 剧照 NO.2少年田野 剧照 NO.3少年田野 剧照 NO.4少年田野 剧照 NO.5少年田野 剧照 NO.6少年田野 剧照 NO.13少年田野 剧照 NO.14少年田野 剧照 NO.15少年田野 剧照 NO.16少年田野 剧照 NO.17少年田野 剧照 NO.18少年田野 剧照 NO.19少年田野 剧照 NO.20

《少年田野》长篇影评

 1 ) 当普通人成为主角

#当普通人成为主角#看完巴黎假日这部电影总想写点什么很久没有遇到这样一部像书一样的电影了——它不刻意煽情,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生活的诗意,真实、美妙、甚至还有一丝幽默。

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片段,像书页般一页页翻过,真实得像穿着吊带在巴黎的草坪上晒太阳。

特别喜欢电影的选角,胆怯的、温和的、有些不起眼的Blandine。

正如片中那句台词:"为了迎接镜头,他们驱逐了没人关注的人。

"这个角色让我数度恍惚——她身上那种既透明又神秘的矛盾感,像极了在城市角落里独行的我们,像条透明又不透明的石头手链。

当她在清晨的塞纳河边醒来,与期盼见到的运动员遥遥相对时,那种平凡的微光格外动人。

这是一部适合独自一人来看的电影。

其实旅行也好,观影也罢,重要的从来不是开心与否,而是那些无法复制的瞬间如何在我们生命中留下印记。

因为赶作业和睡眠不足的缘故一度不想跑到朝阳区看。

然而在电影谢幕时却忍不住流泪和鼓掌,活着的感受从未如此真实。

其实的流水账叙事未必是差的,在这个一切都被过度修饰的时代,我们更需在样平淡的叙事寻找真实的力量。

 2 ) 于烟火日常,邂逅巴黎的夏日诗篇

《巴黎夏日》这部电影,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法式生活画卷,将巴黎的夏日风情以细腻且真实的笔触呈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的叙事节奏舒缓,没有跌宕起伏的激烈情节,却有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故事围绕着主角在巴黎的生活轨迹展开,从平凡的日常琐事中挖掘出动人的情感。

导演擅长运用细节来塑造角色和推动剧情,比如主角在街边咖啡馆的一次独坐,他的眼神、姿态以及周围人来人往的场景,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这些细节不仅让角色鲜活立体,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巴黎的街头,感受着那份独特的氛围。

画面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每一帧都美得像一幅油画。

巴黎的大街小巷在夏日的阳光与绿树的映衬下,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导演巧妙地运用光影,时而用明亮的光线展现巴黎的活力与热情,时而用柔和的光线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氛围。

塞纳河畔的波光粼粼、古老建筑的斑驳光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色彩的运用也十分讲究,明亮而鲜艳的色调,将巴黎夏日的绚烂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配乐也恰到好处,与画面和剧情完美融合。

轻松欢快的旋律,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浪漫与温馨的氛围。

当主角漫步在巴黎街头时,配乐适时响起,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巴黎的浪漫与自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巴黎夏日景色的展示,更是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一次深刻探讨。

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无奈,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微妙而真挚的情感。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巴黎夏日》就像是一股清泉,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 码观后感

Siff Day 1第一场|宛平剧院|惊叹剧场这么大屏幕却这么小,坐在第一排的中轴线像把身体陷进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弧形空隙,左右两边刚好都没有人,我像被折叠进了这个空间里。

女主背着一个大大的包在巴黎城市漫游,以为“未竟的一场游泳赛事愿景”轴线展开,搭建奥运期间的赛事景观,很轻盈的tourist gaze,but subtle connection that lingers, the instant with all those ones already settled there. 有许多关乎主角自身identity 的细节被精巧地设计后无无意识地被暴露,诸如年龄或是性取向,又或者是她的职业,但影片却避开所有有可能指涉身份的展开,像女主总是在small talk中寡言而沉默。

一切都处于一种很离散的萍水相逢的状态,并恰到好处地停留在这种状态中。

很棒很喜欢。

码细节-青旅的噪音与说话声-手机屏幕上的竖屏画面;屏住呼吸看见行船在桥下遮蔽的视线 采访时天南海北地扯她此行的经历与妹妹,记者问,“那奥运呢”,在草地上最终遇见错过的奥运演员;游泳池前大家围簇成一团共同观看转播大屏幕。

“你今天还可以住在这里,但明天过了生日你就不再是三十岁;”

 4 ) 拥抱自己,随性而活

感觉:1、从主旨表达上来讲电影是完整的,女主现实的表演和镜头语言也让人很有代入感2、而奥运期间实景拍摄这种特殊手法也让这部电影除了剧情表达之外,光看画面也有别样的乐趣(一个人逛奥运巴黎应该就是这样吧哈哈)3、感觉可以作为法国现代人文纪录片看(这群老外的家庭伦理太离谱了!!

男的管生不管养跟喝水一样平常 what !?)理解:女主是典型的I人,前面大段白描了女主在各种外部环境下吃瘪(看的快抑郁了😔)* 爱情上-刚刚和前女友分手,之前约好的奥运旅行只能一个人从小村子跑到大都市观看。

* 环境上-偌大的城市,陌生的街道,礼貌赶人的店小二,热闹庆祝的氛围都让女主显得形单影只、格格不入。

* 亲情上-和10年没见的同父异母姐姐在巴黎相见庆祝侄女生日,然而性格导致和姐姐一家接触中时刻感觉女主是外人。

即使姐姐姐夫家对女主也比较热情,但终归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

后面几分钟剧情表达急转弯直上(再不转折就憋死了),在承受了所有的孤独后,面对陌生小帅哥的试探追求,女主听从内心选择接纳自己的性格爱好和选择,和自己过好生活。

总的来说优点:是观影过程中会让人联想到自己在大城市的打拼,法国人在巴黎过的也不容易,看完电影还是会让人充满力量,勇敢面对生活。

缺点:是节奏比较缓慢,后面的转折前面没有铺垫够的感觉。

 5 ) 这个夏天好难熬,怎么遇到的都是这种事

女主主页是在社区中午当钢琴老师,有时也接点活。

好不容易休息,来巴黎看喜欢的女游泳运动员的比赛,顺便看看10年未见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并参加8岁侄女的生日。

刚来巴黎就碰壁:存不了大件行李,没进去场馆,被男工作人员说“这种人就是傻,明明票上写了不让带大件行李”。

刚过30那一天就被青旅赶了出去(只接受18-30岁)。

一来就倒霉,唉。

一开始和姐姐一家见面还相当不错,但实际上姐姐家也一团浆糊,姐姐最后因压力过大而崩溃,无意中伤害了女主,女主识趣地离开了姐姐家。

政府不行,社会混乱,塞纳河治理得一塌糊涂,为了市容治安流浪汉被驱逐等等,因此有不少反对奥运的声音。

女主有一次差点被警察当成捣乱分子抓走,在警局据理力争才无事。

她的辩词很牛逼。

只能在露天大屏幕和别人一起观看比赛,偶像在决赛没有取得好成绩,女主很失落。

女主之前是拉拉,最后二人没能走到一起。

晚上在场馆大门偶遇游泳馆男工作人员,他好意邀请倒霉的女主进场馆看看,也算给了她小小的安慰,走之前女主趁其不意亲了他一口。

第二天晚上,从姐姐家离开后与小哥见面。

女主率先开口表示自己现在不想谈恋爱。

二人在野外的草地上睡了一晚以后(没do),小哥在女主醒来前离开了。

在车站弹了会儿钢琴,有几个旁人鼓掌。

回到家,女主向姐姐一家表示感谢,希望他们假期可以来诺曼底。

最后一个镜头,坐在海边看海浪。

总结:原本充满期待地来,最后伤感地走。

生活不易,诸事不顺,美好落空,她和我们好像。

7.5

 6 ) 巴黎夏日

#SIFF27 我的上影节场刊【SIFF展映片单-官方推荐】 瓦伦丁·卡迪奇:《巴黎夏日》 8.5分对于一部还没在全球院线上映过、网络评价也屈指可数的作品,便只能通过海报和简介构建大概的印象。

但这部《巴黎夏日》,和我预想的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影片的官方简介是,“体会小镇女孩的巴黎夏日”。

故事拍摄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讲述30岁的布兰丁从诺曼底来到巴黎观看游泳比赛。

本以为会是一部充满热情和戏剧性的作品,但完全没想到会是如此灵巧轻盈,还带着一抹难以忽视的伤感底色。

没有清场打板也没有剧本群演,只是在没有任何提前准备的场景中架一台摄像机,完成最真实的借景拍摄。

从这一点来说,就具备极强的真实感与时效性。

在没有外界助力的情况下自由拍摄,能保证如此之高的角色塑造和影片完成度更是了不起。

喧嚣且忙碌的巴黎,迷失而孤单的自己。

来来往往的游客与观众,为了迎接世界各地镜头而被驱逐的、不被关注的巴黎市民,转而投身反奥运的抗议示威。

盛会之下孤单的个体,夹在左翼与右翼、男性与女性、狂热与冷漠中。

漫不经心的游荡里,人被抽离到过去。

犹豫迟疑之间,乡村与城市好像离了很远。

塞纳河边,本杰明说,“一个人其实也会很孤独吧”。

布兰丁回答到“可是我已经独自很久,不再习惯和别人分享我的房子和我的生活”。

嚼碎了生活的无序,没有倾诉的地方,再就着夜风轻描淡写地咽下去。

热闹是他们的,多巴胺之后,除了普通和善良,我们什么都没有。

 7 ) 太舒适了

siff 借着抽血的名义溜出来看片,还是错过了半个小时。

只有40mins,也看的我太舒服了。

女主看到的第一眼就让我想到了hdd。

去年的巴黎,让我从女主的局促里也看到自己。

夜晚的半截直上电梯,只有她一个人,而半米相隔的下行电梯上,挤满了巴黎人。

这个镜头只有几秒,但配着舒服的音乐,我竟一下有些泪目。

熙熙攘攘的巴黎,而我只有自己。

很羡慕女主的勇敢,在她主动亲吻游泳馆小哥的时候。

也喜欢他们对话里的默契,“我吃鸡蛋过敏”“哦对不起你一定很难过吧”“也还好”,是我的话,会接的可能是“天啊太可惜了鸡蛋多好吃”啊哈哈哈哈。

“你想进去看看嘛”“不了我不想给你添麻烦”“没事这是我主动offer的”。

最后和小哥草地上躺躺的时候,竟然碰到了偶像遛狗,好自然的打招呼,那一刻,巴黎之行就已经圆满了吧。

没有疯狂的追星,这舒服的状态就像整部片子一样。

诺曼底,和艾美丽在巴黎的帅Gabriel一样的老家,想找个机会去看看。

最后祝hdd下个月新婚快乐

 8 ) 30岁我还在住青年旅舍

女主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天真和松弛。

她不需要世俗定义的成功和有钱,她只想要随时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青年旅舍并非她的落脚地,她超龄又难以忍受缺乏睡眠。

朋友的家并非她的落脚地,她们都需要自己的容器和距离感。

和陌生男性的河边草地并非她的落脚地,爱情会束缚自己的步履。

她的归处永远是蔚蓝的诺曼底和大海。

 9 ) 我的“巴黎夏日”

颓废诗人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绝症黑帮老大精心安排的自杀闹剧;9.15地震之后的精神复健;父亡版“搬家”;很难想象刚从工作中短暂脱离出来,我今年的上影节前五部电影里面有四部是这个调性。

电影之外的事是说好帮同事带贝果,因为时间原因,只来得及点外卖送到SHO影城,考虑到送达时正在放映,提前备注了不用打电话。

没想到电影结束后眼前一黑,点开骑手发来的视频,对着一模一样的地方比照,什么都一样,唯独找不到🥯。

此时距《夏日沙上》开场还有一小时,电影简介是一个“因儿子去世的丧失感而停止了人生时间的故事”。

我无论如何不想再怀着对个故事的期待赶去大光明,于是下定决心飞快码好闲鱼链接,感谢电影足够火热,没一会就出掉,折算下来在金钱上竟然没有损失🤣当事人心情简直幻视《巴黎夏日》,女主也是假日期间一人跑来巴黎看喜欢的游泳选手比赛,因为行李限制原因被拦在场外,回到青年旅舍第二天年龄又刚好超过三十岁被礼貌驱逐。

接下来去到姐姐家,本以为是温暖的团聚,最后也因为被游行波及重新回到一人状态开始返程。

尽管如此,电影里面布兰丁晚上吃完可丽饼在场馆外游荡的那一幕令人难忘。

通往爱情显然并非是那个夜晚的唯一选项,她明显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SHO影城的不远处恰好也有一家可丽饼店,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吃完,踏上回杭的旅程。

地铁上三个外国年轻人大声有说有笑着,就像电影里面青年旅社的年轻人一样。

我在耳机里找了很久,终于找了一首符合电影场景的音乐来听,Cindy Lee,Wild One。

淡淡的失落,淡淡的愉悦,作为一个短程旅行的结束再合适不过,如果有海边就更好了。

 10 ) C'est la vie

一个诺曼底女孩专门为了看奥运会游泳比赛来到巴黎,结果却没进去比赛场馆;想看在塞纳河上举行的比赛,结果水质不达标取消了;为了跟十年没见过面的同父异母姐姐见面,结果却旁观了姐姐乱七八糟的生活,最后还被因为前夫生气发疯的姐姐撒了顿邪火提前不道而别……这怎么看都是个太糟心的假期了,对吧?

Well...恐怕也未必。

因为奥运会,女主重新跟姐姐建立了联系,认识了可爱的侄女,被比赛场馆的好心电工半夜三更带进了场馆,跟小哥度过了美好的夜晚,还意外碰到了最喜欢的游泳运动员(虽然不是亲临赛场看到她,而是看到她在遛狗)………这就是奥运会的意义,这也是生活的意义。

奥运的意义不是一丝不苟分毫不差的完美赛事和接待,而是全世界原本彼此陌生的人为了同一个理由相聚在同一个地方,大家面对面相互认识、聊天、观赛、狂欢……尤其是经历过特殊三年,没有什么比这种真人与真人面对面的互动更珍贵的了。

生活也一样。

生活中处处都是糟心事,但生活中处处都有惊喜,关键是打开封闭的内心,去接触,去感受,去冒险。

《少年田野》短评

你以为导演这是要走戈达尔的路线了,然而并没有。最后上扬的政治表态也有些牵强。应该是我最讨厌的那种法式话唠片了。

10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较差

既死又活的法国电影

12分钟前
  • 非合理
  • 推荐

【1969】3.5 巴耶最终还是从个人表达转向了政治诉求。哎你们法国当代(也许是懦弱的,不知道外面是alive还是death的)左派群像(在五月风暴和二战影响后)。前面还是维持了《蠢男孩》中出色的节奏,尤其是能够展现每一类左派主张中每一个动作的幽默感(把生肉暗戳戳裹起来的素食者,瘸腿的但主张自己并不是残疾人lol)感觉讲一下比前作《大陆向南漂移》的政治幽默更加自然。结尾完成的革新仪式和回归奥德赛,不知道笑点在哪里…但是前面真的好好笑啊啊啊!

14分钟前
  • 狱友190589366
  • 还行

挺可爱的

17分钟前
  • 模糊椰子树
  • 还行

给出一个年龄代际模糊、且直系家长缺席的家族史诗新解法,突破了传统父母子三人最小单元的结构,动荡下珍贵的自娱自乐就显得尤为鲜活。喜欢家人分别拉开大门的几个镜头,像是场接力,携手迎接未知的一天

19分钟前
  • 废话队长
  • 推荐

#11052。75th Berlinale-主竞赛入围。跟《梦》连着俩片都是在旁白引发的声画关系上有创建的片子。影片是“松散改编”,里面的旁白居然是——导演旁白!这就太有意思了。本片的高概念是“五月风暴的时候戴高乐躲在我家的安全屋”,而这个安全屋又勾连起二战与乌克兰……真是非常有意思的想法(所以又是从戛纳挖来的吗?)。作为拍1968的喜剧(片子还cue了一嘴让·扬),影片的美服化道质感还是蛮不错的,技法上差点以为是学戈达尔(开场戏确实很戈达尔),但后面就没保持住,另外主题表达上也有点暧昧含混。不过倒是值得一看。

2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SIFF2025#15 孩童视角看五月风暴 名著改编、跳进跳出打破第四堵墙、插叙二战、戴高乐空降的想象…想装逼 但没装好

24分钟前
  • Gooner🌈
  • 还行

让我这个不懂历史的感兴趣,它就已经发挥最佳作用。

28分钟前
  • uforskammede
  • 还行

从二战犹太人命运到左翼运动侧写都不难想象,但最神的还是寻根之旅回敖德萨了哈哈。完全应景,也蛮动人,可惜电影本身毫无当年风暴之勇

33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还行

好的戏几乎都围绕车展开,家庭关系的建立,直接的投影显影,场景与时间发生更迭,但结构本身实在受限,尽管辐射时下,却依旧未能从 60 年代拓展太多。原来导演自己演了那个很烦的邻居。

34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安全屋,比较喜欢电影的风格与配乐,画面色彩都运用的很不错,将上世纪60至70年代动荡和暴乱法国展示在观众面前,因一家人改变了法国未来命运与走向,拯救了这个国家伟人戴高乐将军,电影好似“薛定谔的猫”一样藏着这个保守着国家秘密以及一段尘封往事,暗藏很多隐喻,涉及政治、宗教等多种题材,关于电影人物,每个人没有一个姓名,片中只有一个男孩,一对祖父母,舅舅小叔以及祖父母后方,我想这是电影亦或者写书的笔者或者导演为了更好保护这一家人不被世人所打扰而特意安排,电影关于暴乱场景其实不算太多,而是背后炮火声,一些嘶哑喊叫来营造当时动荡法国的局面,世人也有恐惧害怕恐慌担忧,他们把这种状态描绘地栩栩如生,很喜欢这样的表达,关于他们是敖德萨人我是没看懂,但还需了解其背景还知道导演背后的设定与巧思,综上给7分,还不错

35分钟前
  • liulexuan123
  • 还行

🇩🇪线下观影。【75thBerlinale】

40分钟前
  • Nevaeh828
  • 还行

好白 好土 不好笑 做作的表演 是连法国土著看完be like: bon, tu veut manger quoi ? 的不痛不痒不需要看的电影

41分钟前
  • Futurisme
  • 很差

+

43分钟前
  • blood orange
  • 较差

@Berlinale2025 还是彻底失效的视角,以及没有一点可笑之处的洋洋得意的幽默。被《蠢男孩》骗了所以抱有过多的期待,然后看了半天都没看出这到底有什么好拍的。

46分钟前
  • 较差

经典佳作,既完美致敬了波兰斯基和戈达尔,又借古讽今影射了当前法国紊乱的政局,只可惜本届评审团主席或许是个不懂欧洲的美国人,大奖不抱大的希望了

50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没懂想讲什么

54分钟前
  • 较差

本打算看个开头回去睡觉,结果意外好看。看似法式生活喜剧,实际有历史有政治有家庭有人,很喜欢奶奶/阿姨这个角色。本届难得的举重若轻的好片。

56分钟前
  • 康夫
  • 推荐

比想象的要好看🇫🇷🤩 虽然没有完全看懂 但vom Bauchgefühl:历史背景+法兰西知识分子的文艺调调🧐+男孩以及奶奶出色的表演+音乐服装对话诙谐等剧本元素 = 有望冲击金熊/最佳女主了👍 很想找出来原著小说狂啃一遍。 不枉我在电影节结束的前一天,周六一大早冲去华沙大街。电影节赶场子的这些日子,让我在柏林冬日的忙季里 不再只是一个夜以继日工作的机器⚙️ 感觉又满血复活啦☀️🥳🍹不禁感慨艺术的伟大!🙏

1小时前
  • 歌吟有梦
  • 还行

Believing isn't lying. Banning is Banned. Sadness stays outside. We're changing the future. #75th Berlinale

1小时前
  • 互联网幽灵
  • 还行